分享

山西一农民曾捡到“烂木匣”,内藏193件唐朝金器,专家:交出来

 历史龙元阁 2021-01-03

中华文化经过几千年的发展,藏在地下的宝藏自然数不胜数,所以我国历史上出现了很多的盗墓贼。不过在现实生活中也会出现一些古代的文物,这对于一些人来说,完全就是意外之财,毕竟很多人都曾幻想过有一天能得到一大笔财富。这样一来,他们就可以在不用辛苦劳动的情况下,想买什么就买什么了。

不过正常情况下,意外之财的背后都存在不小的风险。若是只注重钱财而不注重钱财背后存在的风险,那无疑就可能落得个人财两空的悲惨结局。

笔者接下来要给大家介绍的内容,就跟一笔“意外之财”有关——山西一农民割草时发现一烂木匣,在内部藏有193件唐朝金器,村民当即将其中的宝物平分,不过专家来看过之后却表示要赶紧交回来!

那么,专家为何要让村民们赶紧把宝物给交回来呢?这个木匣又有什么样的来历呢?本文带领大家一起来了解一下。

一、山西一农民在割草期间,于无意中发现了一个已腐烂的木匣子。

上世纪70年代末的某一天,山西省军屯沟的大队发动当地村民去指定地点参加割草活动。按理来说,这也没啥稀罕的,所以并不值得被拿出来说一下。

然而实际上,组织村民参加割草活动虽不罕见,但村民在割草过程中挖出一件宝贝来,却实在很值得被提及一下。

原来,在割草的过程中,有一位村民竟然在崖壁上发现了一个已经出现腐烂迹象的木匣子。而且据说,当时只是轻轻一戳,这个木匣子上就出现了一个大洞。后来透过这个大洞,人们发现木匣子里竟然盛装着不少黄绿色的东西。

二、虽不清楚木匣中的东西是什么,但在场村民还是选择平分了它们。

刚开始的时候,只有一个村民发现了这个木匣子,但因他不清楚这个木匣子是个什么东西,又怕轻易触碰了会给自己带来什么灾祸,所以便立即将发现了木匣子的消息告诉给了在场的其他村民。结果没过多久,所有参与割草的村民便都聚集过来观察那个木匣子。

只是观察了半天,也没人能说出该木匣是个什么玩意儿,更别提能说清楚木匣中黄绿色的东西到底是不是黄金了。不过即便如此,这些村民仍在最后按照见者有份的原则将木匣中的东西给平分了。

三、为了搞清楚木匣中的东西到底是什么,第一个发现者去找了信用社。

由于在众多的村民中有一位村民是第一个发现那个木匣的人,故而在平分木匣里的东西的时候,他除了分到了一份木匣里的东西,还将木匣子也占为己有了。

之后,兴高采烈的其他村民决定,将分得的东西好好地收藏起来,待时机成熟,再将其以高价卖掉。但第一个发现木匣的人却并未这样想和这样做,而是抱着木匣子急匆匆地去找信用社的人来帮自己掌掌眼。谁知信用社的人在看到木匣子及得知了它的来历后,竟然扭头就去联系了考古专家。

四、考古专家对木匣及其所盛之物进行研究后,立即组织人手进行回收。

考古专家得到消息后,极为迅速地赶到了现场。经过对村民们发现的木匣子及发现地的调查和研究后,考古专家得出了这样一个结论:这个木匣跟木匣里的东西原本都属于唐朝安禄山手下的一个名叫张通儒的人所有。而且木匣里的东西全是各种金器,既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又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

鉴于此,考古专家立即联系警方,表示希望能在警方的帮助下,尽快发动当地的村民上交之前分得的那些金器。

五、面对考古专家和警方的劝告,村民纷纷将到手的宝物交给了文物局。

按理来说,得知分得的东西竟然是很值钱的黄金后,村民们应该表现出拒绝上交的样子。然而实际上,在考古专家和警方对当地村民进行了一番劝告后,当地村民就立即乖乖上交之前的分得之物。正因为如此,考古专家才不费吹灰之力便保住了这些颇具研究价值的文物,甚至就连原本用于盛装那些金器的木匣子,最后也给带回了文物局。

结语:

从当地村民上交文物的表现来看,我们不难发现他们都既贪婪又具有极高的觉悟。要知道,这些文物是属于国家和全体中国人的,而并非属于发现者所有。

若是在警方和考古专家进行劝告时不选择上交文物,那这些村民无疑就违反了我国的相关法律。到了那个时候,一旦被警方查出,等待他们的将是牢狱之灾!幸好这些村民都没被私欲蒙蔽双眼,在最后关头做出了正确的选择。

图片来源于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