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秦赋:对上李斯,韩非输了,赵高赢了,两人用的方法有何不同?

 孤寡老人讲历史 2021-01-04

秦始皇在一统天下的进程中,最先灭掉的是六国里面,实力最弱的韩国。

韩国在亡国之前,并非没有危机感,为挽救韩国,韩人也付出过不少努力,武力抵抗是没戏的,只能另想他法。

比如,战国末期著名的思想家、法家学派代表人物、韩国宗室出身的韩非就孤身入秦,试图用自己的见解说服秦始皇不要灭韩。

而到秦国后,韩非就要遇上跟自己是同门师兄弟,对自己非常了解,且立场上的最强敌人,秦国廷尉李斯。

但韩非在和李斯的交锋中完败。

他向秦始皇批评李斯、姚贾等秦国名臣的上书被李斯等驳斥后,秦始皇将其下狱。

然后,韩非的人生使命就结束了。

《史记·老子韩非列传》中记载:

李斯、姚贾害之,毁之曰:“韩非,韩之诸公子也。今王欲并诸侯,非终为韩不为秦,此人之情也。今王不用,久留而归之,此自遗患也,不如以过法诛之。”秦王以为然,下吏治非。李斯使人遗非药,使自杀。

抛开灭韩和存韩的立场上的不同,秦始皇其实是非常欣赏韩非的。

因为韩非主张的学说太符合秦始皇的心意了,秦始皇在读过韩非写的书后,甚至说过无比欣赏之语:

嗟乎,寡人得见此人与之游,死不恨矣!

但韩非还是死了,是李斯亲自出的手。

而李斯要干掉韩非的原因有两种说法。

其一是,秦法严酷,韩非离间秦朝君臣,恐怕要受严刑,李斯不忍见同门师兄弟受苦,因此毒死他。

其二是,李斯嫉妒韩非的才华,他知道秦始皇对韩非很看好,两人学的本事是一样的,李斯担心秦始皇重用韩非,忽视自己,因此毒死他。

就我本人来看,还是觉得李斯嫉妒说更真一些。

首先,韩非虽然是离间秦国君臣有罪,但他并不是秦臣,为韩国出谋,是正当的立场,并不能简单以秦法待之。

两国争锋,存亡之战,本就是阴谋、阳谋齐出,秦国不也有专人和专门的机构,在六国行离间之计?

相信秦始皇也会这么认为,对秦始皇来说,赦免一个能将秦国法家制度提升到更高层次的人才,当然比杀掉有用。

所以,《史记·老子韩非列传》中记载:

秦王後悔之,使人赦之,非已死矣。

秦始皇是想用韩非的,当初,韩国人、水利专家郑国为行使“疲秦”之策,入秦帮助秦国修建水渠。事败后,秦国不但没有治郑国的罪,还将他修的渠命名为“郑国渠”。由此可见秦国对能帮助自己的人的态度,不论是哪国人,哪怕是敌人。

韩非的作用犹在郑国之上,如能为秦所用,别说搞出离间之计了,再大的罪,秦始皇都能赦免。

可惜,秦始皇晚了一步,在李斯准备毒杀韩非时,司马迁还记载了一句话:

韩非欲自陈,不得见。

很明显,李斯知道秦始皇的实际想法,舍不得杀韩非,但他不能允许韩非活下去,于是,私下阻止了韩非想见到秦始皇的企图,韩非无法自救,只能自杀。

这是韩非入秦后,跟昔日的师兄弟李斯交锋后完败的过程,韩非输在哪?就是输在以己之短对李斯之长。

在电视剧《大秦赋》里,有韩非评价李斯的一句话:“非还未曾听闻,有能于李斯交手,讨得便宜的”

这句话虽然是编剧杜撰出来的,但在那个时代,能跟李斯讲道理获胜的人,确实并不多。

李斯本就以辩才擅长,入秦后,写《谏逐客书》驳斥秦始皇,为自己赚来了廷尉一职。

秦朝建立后,为废除分封制,行使郡县制驳斥当时的丞相王绾,把自己变成了丞相。为反击儒生淳于越以古代今,驳斥出个“焚书”

这些事例都证明,当时能跟李斯讲道理,把他击败的人,几乎没有。

韩非入秦后,在试图说服秦始皇的同时,也在攻击李斯,这当然是因为立场不同,而不是两人真有仇恨。

而韩非采取的方法就是讲道理,他上《存韩》书,但其中的道理被李斯轻松的就驳倒了。

从大势来讲,韩非有那么点唐吉坷德的味道,即使没有李斯的驳斥,秦始皇大概也不会采纳韩非的意见。

但韩非的上书跟李斯只交锋了一个回合,就被击败,完全没有体现出,当世法家学派两大出色人物巅峰式的对决。

这也能看出,讲道理,韩非未必讲得赢李斯,即使他的才华不输李斯。

理论家跟理论家、实践家合体的区别太大。

韩非输在跟李斯讲道理,死在没法再跟秦始皇讲道理,因为李斯为除去威胁,采取了不讲道理的做法,隔绝了他跟秦始皇的再次见面。

韩非该如何击败李斯?我也不知道。

因为如果韩非拼死要保韩国,即使讲道理讲得过李斯,也会失败,秦始皇统一中国不可逆,但有讲道理的地方,性命应该还是能保住,可惜没有。

韩非轻松败于李斯,但后来有一个人却轻松击败李斯,就是赵高。

赵高击败李斯的方法其实很简单,就是不跟李斯讲道理。

他诬陷李斯,囚禁并拷打之,逼迫李斯认罪,核心的依仗就是,不让李斯跟秦二世胡亥见面。

赵高自己不跟李斯讲道理,也不让李斯有机会见胡亥讲道理,因为他知道,要是跟李斯讲道理,他就死不了。

李斯在狱中要上书,赵高驳斥:“囚安得上书!”直接撕掉。

李斯要按照正式法规辩解,赵高自己安排几个人去忽悠他:“赵高使其客十余辈诈为御史、谒者,侍中,更往覆讯斯。”

反正,死活不让李斯见到皇帝胡亥,于是,李斯辩无可辩,只能等死。

这跟当初李斯隔绝韩非见秦始皇的情形大致相似,不知道,李斯在狱中,会否想起,他也曾经用同样的方法搞定韩非?

韩非显然比赵高更有才,可两人跟李斯之间的交锋,结果却大不同。

结论就是,在当时,跟能言善辩的李斯讲道理,大概率会输,想要赢他,只能不讲道理。

历史上,因不讲道理成功的事例很多,离李斯那个年代最近的著名人物就是汉高祖刘邦,他就是以不讲道理成功的典型。

刘邦跟项羽对阵,项羽抓了刘邦的父母、妻子,在阵前威胁刘邦,不投降就煮了刘太公,刘邦直接把孝道这一套扔掉,豪言要跟项羽共分一锅羹,项羽拿他没辙。

楚、汉两军在鸿沟划界,签订停战协议后,项羽如约退军,刘邦就能马上撕毁协议进攻项羽,一战搞死楚霸王。

民国时期,有位文人叫李宗吾,他把刘邦的那一套无赖做法总结成一门学问,叫《厚黑学》,懂这个的,大抵都是历史上的著名成功政治人物。

韩非不懂厚黑,李斯、赵高、刘邦一个比一个懂,争权夺利时,也只有懂这玩意的,才能游刃有余,不服不行。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