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沈丘专栏(218) | 无名氏:谁人愿借一枝梅

 香落尘外 2021-01-04

沈丘专栏主编 / 露白(鹿斌)

沈丘专栏副主编 / 张杰民  刘彩珍   王倩倩

文:无名氏 / 图:堆糖

//  谁人愿借一枝梅

——我喜欢《西湖诗词》,喜欢林和靖林先生。

谁人愿借一枝梅?

我愿散尽细软,求之。

冬月的江南,无处可觅。要等到腊月、正月里,杭城尽带百花魁。但我眼下就要,等不及了,干梅花也行。

你可能会问,寻梅何用?

殊不知,我这人有一痴:书痴。爱书如英雄爱美人!霸王别姬,霸王宁要美人不要江山,谁谁爱江山更爱美人? 我不要江山不要美人,只喜欢书。凡我喜欢上的书,我都会把它端放到一张漂亮的桌面上,然后旁边伴以茶盅茶壶,或咖啡匙勺,或清酒一杯,或鲜花一丛,或笔筒文具,或卷轴古玩,而后拿出单反相机,为爱书拍一套写真。

寻梅,就是为了给一本书拍写真。此书,《西湖诗词》。

把《西湖诗词》摆到桌面,书旁须陪以梅、且只能以梅相陪。这是因为,这本书里面有林逋林和靖林先生。不了解林逋的人,一说老逋,就知道是指林逋林和靖;而懂林逋林和靖林先生的人,一说老逋,就知道指代的是梅。所以,此书必须与梅相伴。这全是因为林逋爱梅成痴。

当然了,《西湖诗词》,不只讲林逋一人,还讲了苏东坡、白居易、苏小小等众多与西湖缠绵不清的诗人的西湖情结。那么,为何独举林逋林和靖呢?苏东坡尽管吟出“若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的千古佳句,况且以他名字命名的“苏堤”至今仍在,但他最多只能算是西湖的一位客人。而冷艳清奇幽韵的一个名叫苏小小的六朝才女的飘渺身影,引无数文人骚客“恨不颠狂如大阮”,尽管“西泠桥下苏娘墓”,终归也是西泠桥旁一落叶。

而林逋,那个“片心高与月徘徊,岂为千钟下钓台”的林逋,那个“萧索绕家云,清歌独隐沦”的林逋,那个一吟“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二吟“雪后园林才半树,水边篱落忽横枝”、三吟“湖水倒窥疏影动,屋檐斜插一枝低”、四吟“横隔片烟争向静,半粘残雪不胜清”的林逋,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他才是西湖、孤山的“千古绝唱”,是西湖真正的主人!就连欧阳修也曾感慨:“自逋之卒,湖山寂寥,无有继者。”

林逋结庐西湖孤山,性情恬淡好古。今天,在西湖孤山北麓,仍有完好的林和靖墓。

来杭州的最初几年,每次走到西湖孤山,我最喜欢看西泠桥、西泠桥畔的“慕才亭”,还有山上的西泠印社遗址,还有山脚下的秋瑾雕像、陈士英雕像、鲁迅雕像。2009年,我买了《西湖诗词》一书,读完之后,心灵触动很大,此后再去孤山,再也不去看这些地方,只在孤山北麓,看孤山的梅。

今人林夕《西湖细节》一书说:“孤山的梅并不多,也无特别之处,只因与林和靖的名字连在一起,就这样人格化了,成了文人气质的书写,孤山也因此成为附庸风雅之处。”

林夕的这句话,我反对!我去过很多次孤山,山脚的东边、南边的大路,熙熙攘攘的人流,络绎不绝,而北麓的林和靖墓、放鹤亭,总是冷冷清清,不见人迹。有人附庸风雅吗?你这么一说,那些内心里真正爱戴林先生的人,包括我,谁还敢再去那里?林夕的《西湖细节》不好,我才不买呢!没有《西湖诗词》一半好。《西湖诗词》看了,让你忍不住喜欢、尊敬、爱戴林和靖林先生,让你忍不住要去孤山北麓那里。

苏东坡去过那里,范仲淹去过那里,欧阳修去过那里。数百年后,我去过那里,有敝人当年日记为证:

“雪晴天地一冰壶,

竟往西湖探老逋,

骑驴踏雪溪桥路。

笑王维作画图,

拣梅花多处提壶。

对酒看荷笑,

无钱当剑沽,

醉倒在西湖。”

今西湖之上,难寻皑皑白雪、晶莹剔透之雅。“冰壶”难现,驴更难觅。如此兴致,唯古诗画中方以如愿。

江南细雨,连日绵绵。腊月廿六,天方见晴。数月未至,西湖竟已枯藤老树、断桥水止。

残桥之上,望孤山,静如止水。从来孤山是隐处。白堤莺燕,然今日游人三二。

不敢笑王维作画。

及至近前,乃另一番境界。腊梅点点,不浮不躁。难怪古人喻其“暗香浮动”。数百株梅,遮荫碧树,自成天地。

不见蝶拥,不见风动。一人独自对影笑,心如止水。抚香近额,人竟自醉。

上山寻老逋一叙,不见其鹤影。折回山下,再回原处。丛中惊现一老者。轻手轻脚,取花对镜,似怩喃,似低语,似牵手缠绵,方叹其为知音者也。

然梅花虽好,终有一别。

2010年2月11日晚

 2012年腊月,我又去了一次西湖孤山北麓。当时梅花初绽。来得太巧了,时机好!天生有摄影灵感和才赋的我,立刻选取最佳角度,留下了最美的作品。《西湖诗词》一书,第84页有一幅“林和靖梅花冢”的摄影作品。画面蕊艳花丽,火一样的梅,群起高蹈、尽情绽放。看上去很美,有强烈的视觉冲击。但我觉得画面俗不可耐!这位摄影师缺少文人情怀。林先生一生喜欢清静,你把画面搞得燃烧一般的香艳,你懂林先生吗?不能摄入沉繁的枝,取疏影三两枝足矣。梅,也不能绽放得过劲,否则媚态流俗。而且选取角度不能太过近前,以免贸然失礼,应立足门外,从缝隙间抓取画面,这样才不致于惊扰了林先生。

虽然经常想着,要去西湖孤山北麓那里,然而毕竟次数有限。好在我有一本《西湖诗词》。在这本书里,我可以随时随地拜访林先生;或者找出林先生的诗句,拿来吟唱;或者找苏东坡、欧阳修等文人骚客,一起坐谈林先生。在去年我写的文章《把洒吴山》中,己亥春,我和居士赵桂华,在吴山之巅,曾把酒狂吟林先生诗句:“片心高与月徘徊,岂为千钟下钓台?”

《西湖诗词》,一个素来不喜欢诗词的我,偏偏买了一本《西湖诗词》,且此书已经伴我十年了;一个素来不喜欢诗词的我,偏偏喜欢阅读《西湖诗词》,津津有味。十年间,仅仅有一次,我回河南老家,把随身携带的《西湖诗词》,一懒散放在了老家,后悔得扶案长吁,再次回老家时,急忙先把《西湖诗词》放进行李箱,又带在了身边。

这两天闲了。今天杭州下起了雪,明天我想趁空去一趟西湖孤山北麓。我需要一枝梅,敬献林和靖林先生。

谁人愿借一枝梅?不要花开灿烂的,要含苞待放的那种。

 于2020年12月26晚-27日早

相关链接:

“中原红木杯” 第二届浣花文学奖征文启事

作者简介

无名氏,姓无,名氏,无名氏。和尚,法号“悟名”。据考,河南沈丘人。

 

香落尘外书斋——香落尘外平台团队

特邀顾问:乔延凤  桑恒昌

名誉总编:赵丽丽    

总编:湛蓝

顾问:刘向东\蒋新民\李思德\王智林\张建华\李国仁\杨秀武 \骥亮

总监:徐和生

总策划:崔加荣      策划:柳依依  暖在北方 胡迎春  尾子

主编:烟花    清欢

编辑:莲之爱 朱爱华  陈风华  风碎倒影  连云雷  朱晓燕

美编:无兮    ETA    张婷儿   鱼的记忆。 

播音部:

主播:魏小裴  自在花开   眉如远山   西西

这是一个有温度的平台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