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腾讯传》里,看创业者把产品和服务打磨到极致的五大秘诀!

 财神叔 2021-01-04

1】

腾讯传主要说了腾讯从创办到2016年的发展史,里面概述了许多大事件,比如上市,大战MSN,微信的出世以及3Q大战等。

在这所有的环节中给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马化腾和张小龙对产品的追求极致以及对用户心理的把控。

马化腾高考考入的是深圳大学计算机专业,他在大学里就成了大学机房里的病毒高手。足以说明他对计算机的热爱和熟练,更有自己的思考和研究,也为他后来步入互联网打下基础。

因为一次机遇马化腾参加了一个ICQ中国版的设计的招标,但没有被选中,不过他却决定继续保留ICQ后,然后马化腾就进行中国式改造,而当时已经有三款汉化版的ICQ,腾讯如何后来居上呢。

一是对手的麻痹和羸弱,对手没有重视,或者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其实主要还是没人重视这个东西,如果重要,还是会花费时间,精力去做的。

二是技术的微创新。比如把用户内容和朋友列表都存储在电脑的客户端上,软件的体积小,当时下载速度14k,28k,54k,软件只有220kb,五分钟就能下载好,如果不改良,则有5M的大小。另外还增加了离线消息功能,可以添加陌生好友,增加社交性。每个人的个性化头像,消息提示音等。

这些并非是技术的革命性突破,而是客户的点滴体验。这些微小的,细节性的,更为务实的创新,更加的实用,让用户越来越多。

另外还有不断的更新迭代,小步快跑,试错迭代是腾讯的原则。

而撬动“阿基米德杠杆”的那个支点则是用户体验。到目前为止,腾讯已经先后迭代100多次,不断的更新,不断的让用户体验更好,把马化腾说成一个超级优秀经理一点都不过分。

2】


时刻站在用户角度思考,提高用户体验。研究用户,研究用户的痛点,才是一个产品经理需要做的。

QQ上线两个多月,用户飞速上涨,这也看出来这个产品在中国的需求是多么旺盛,也可以看出它缺少能和它相抗衡的竞争对手。

换另一个角度来说,这个产品也不被其他人看好,因为它还没有找到可以盈利的地方,从它出生后就一直烧钱,马化腾他们早就养不起了。

另一个绝佳产品就是扣扣秀了,我是没有玩过扣扣秀,但它确实让众多的年轻人找到了自己情感的归属地。

这个也和我们的文化有关,早期使用者15-25岁的年轻人,他们在当时那个现实生活没有身份,在家庭被严格管制,在社会组织里被忽视和边缘化,因荷尔蒙的分泌,又渴望得到认可,渴望确认自我。

但在现实中无法实现,所以就在虚拟世界中轻易实现,这个不需要推销的产品很快得到人们的认可,比卖扣扣号好用多了。这个出售的是“情感的寄托”,是当时的人们呢普遍需求的。而现在我们可以考虑,瘦身用户最需要的情感寄托是什么,我们如何才能满足她们,把他们留下来。

另一个和扣扣秀的爆炸产品是扣扣宠物,由于企鹅形象已经深入人心,所以在对进行开发就很容易推行。

这个类似网络上的生存体验活动,七成是女性玩家,这个主要是激发了人类内心深处的母爱情节,十分的真实和温情。这个也是从人们的情感出发,抓住最根本的东西,然后一击而中。

另外在网络化的情感宣泄和展示,很多人这点容易被忽视。被腾讯抓住和放大后,就得到了很好的释放和利用。利用人们最深的最难以摆脱的情感作为突破口,真的非常厉害!

3】

当竞争对手出现,却始终无法超越,最大的原因是对手从技术方面攻击,而没有一家从情感上对用户进行诱惑。

也就是占领了大家的心智阶梯,如果一产品可以做到人们愿意把自己的情感投入其中,难么它就完胜了。

有了付出,就会珍惜,投入了情感,就不会舍得放弃。所以当人们在一个世界,无论是虚拟还是现实,完成了自我身份认定之后,“迁移”将是一个非常困难的任务。即使其他对手也是玩情感,但腾讯已经把这种心毛种在了人们的心里。

围绕扣扣人,为他们提供服务是腾讯商业模式的本质,这家即时通讯服务商成为一个发掘人性,出售娱乐体验的供应商,例如后期的扣扣空间,扣扣游戏比比皆是,只有抓住了人性最根本的,也就抓住了他的所有。

还有一点腾讯实行工程师文化相交融的产品经理制,对用户体验的定义由物理层提升到了情感层。

同时也采取了产品经理制的新模式,谁提出,谁执行。一旦做大,独立成军”成为腾讯内部不成文的规定。

这个转变对腾讯来说非常的重要,由技术到产品,把用户放在第一位,时刻关注用户的需求,用户的痛点,打造爆品,做到极致,真正的把用户永远留下来。

4】


在这也说一个失败的例子,当腾讯进入网游,并选中了最好的韩国游戏《凯旋》时,表面上看来是非常的不错,但还不适合目前中国的发展,凯旋对电脑的配置和网络宽带的要求相当高,但中国的网络环境不允许。

这也说明在开展之前没有进行充分的市调,别人没做,为什么没有做。自己和别人不一样并不一定就是好的,主要还是市调,要充分了解市场,了解消费者,而不是凭头脑发热,和别人不同就能赢。

还有一个类似的是当时腾讯想要在泡泡堂的基础上进行细节创新,比如地图做的很酷,但因为过于花哨,用户容易眼花。还有就是头部会晃动,会被以为卡机不流畅。

这些创新使用户的体验感很差,一时间用户不是很多,这些都是因为没有实践而在想象之中完成的创意,完全是在意淫,没有实操性。

正确的做法是先体验看哪里不足再改进,改进之后再体验看是否合理,否则就是拍脑袋,没有任何意义。

后面腾讯就是每月一次后期改版,然后不断的优化,再听用户的建议持续升级,最后借鉴加改造。把产品打磨的更好,这样做还是很靠谱的,有了用户反馈,才知道哪里做得好,哪里做的不好。

在相当长的时间里,马化腾对腾讯的战略规划是建立在“想象”基础上的,因为他也不知道如何去做,也没用可借鉴的竞品,这个让马化腾在决策的时候只能依靠自己对腾讯未来的想像以及周边环境的思考。

这个和我们现在创业有点相似,不知道往哪里走,只能去分析,去尝试,然后再不断的调整。

而马化腾似乎对一般意思上的战略或者管理并不上心,至少表面是这样,这家企业的转型及迭代驱动力,并非来自既定的战略,而是产品的持续创新。把产品抓住了,也就抓住了用户,战略在此时也就显得没有那么重要了。

马化腾把腾讯的渐进式创新解释为“小步快跑,试错迭代”。在他看来,也许每一次产品的更新都不是完美的,但是每天坚持发现,改正,时间久了,对产品也就有感觉了。数量不再多,而是持续。

就如打磨扣扣邮箱产品一样,马化腾都是经常使用,在实践中发现错误,然后再不停的改。虽然腾讯的产品线很长,但马化腾计划能关注所有迭代的细节。

亨利福特说,成功的秘诀,在于把自己的脚放入他人的鞋子里,进而用他人的角度来考虑事物,服务就是这样的精神,站在客人的立场去看整个世界。如果没有对用户需求的深入洞悉,也就没有快速的产品完善反应。

难么马化腾如何对产品了如指掌呢。一是像普通用户一样,每天轮着使用每一个产品,问题不在多,一天发现一个就好。

二就是经常到各个论坛潜水,听不同的声音和反馈,主动和用户接触。就像当年腾讯收购张小龙一样,就是觉得他做得客户体验特别好。

后来张小龙参与邮箱设计时,就全程参与到这个产品的每一个功能体验中,许多创意不是调研出来的,而是他们自己反复体验的结果。08年,腾讯的邮箱用户就超过了网易。

5】


在腾讯除了马化腾就是张小龙了,张小龙能够异军突起,一个和他的性格有关,他对产品的搭建和细节打磨有着近乎偏执的爱好,同时也是一位极简主义和直觉主义者。他甚至认为,产品经理永远都是文艺青年而不是理性青年。

还有就是用户体验,不管是微信模仿的kik,还是最早出现在bump的“摇一摇”,这些功能本来都有,但都没有成功,微信却成功了,所以说用户体验相关重要。

最后就是极简主义是互联网最好的审美观,就像苹果只有一个按钮就好。从现在人的角度来看,目前人的心态都很浮躁,不会花很长时间去发现,研究一款新产品。

用户体验到底是一种怎么的行为呢?马化腾说,互联网产品不像传统软件开发,一下子刻光盘就推出。

我们永远是beta版本,要快速的去升级,可能每两三天一个版本,这就要不断的改动,而且不断的听论坛,用户的反馈,然后决定你后面的方向。因为产品经理要把自己当成一个挑剔的用户,也就是白痴级别的用户。

此外马化腾还建立了用户体验和研究部,收集用户反馈,来获取用户的需求和想法。相比其他公司,很少能够把这件事上升到战略高度的。

这点,我们可以借鉴,随时获取用户的想法,抓住一级痛点,搞定它,就像小米MIUI一样,每周更新一次,不断完善,达到甚至超出用户的预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