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深度文旅 | 第2季:何处有仙山?尽在川南中

 CHANJIJI陈吉吉 2021-01-04

前言

今年川北之旅(深度文旅 | 第1季:环川北石刻之旅)结束后,川南便成了挥之不去的旅程,屡屡被提上日程。由于我时间的诸多不确定性,临出发前一个月才和历史讲坛老白和李砚敲定时间。

此行深度川南,探访仙山秘境,多是人迹罕至的地方。就连一些轻度发烧友也都未曾探访,可以说愿意来的都是重度发烧(39度以上)。

张老师、肖老师都是暑假川北的故友,几月不见格外想念,如今成都再见自然是非常高兴。苗老师对格里芬非常喜爱,一路上全靠她发问,大家一致封她为中华格里芬。蒋姐虽是第一见,也是久仰,后来云冈又见真是契合念念不忘必有回响之语。PS陈先生是新加坡华侨,隐藏的美食大亨,一路上不仅看窟,还刺探诸多美食。李砚更是历史讲坛资深带队和吃货,北京人南漂在巴蜀,对吃有极深的研究,一路上简领队、司机、后勤等于一身,还带我们吃遍川南。连张老师这个土生土长的四川都惊呼过瘾,新加坡华侨更是瞪大双眼,粤语英语普通话连连交替称赞赞赞。

话不多说,启程出发。虽然多次来过川南,对我仍是新的体验。

D1 蒲江石窟飞仙阁—樊敏阙—青龙寺—王晖石棺

飞仙阁正在维修,我们经管理方同意得以进入参观。此前我写了晨光熹微飞仙阁(蒲江石窟 | 晨光熹微飞仙阁),此行未见晨光,但是依旧不掩其华彩。几年前飞仙阁还可以近前观看,现在封了铁栅栏,只能远看,不过题记依然看的清晰。五年之后,一眼又看见题记,果然是熟悉的地方。

第二站是樊敏阙。樊敏阙自从芦山地震后就非正常开放。这地儿我也是来了三次,第一次和小溪硬是没进去。现在虽然整饬一新,但也不开放。看着震碎后又拼起来的樊敏阙,格外的难过。还好石兽都收起来放进房子里,免受风雨侵蚀。樊敏碑是极品,一定记得细细品味咂摸。

青龙寺元代大殿应该是四川现存最古的建筑之一了。大殿坐西向东,歇山式屋面,梁架结构为抬梁式,檐下施斗拱,斗拱用材完全按宋“营造法式”所规定用材,十分清楚、标准,拱下宋、元时期建筑特点明显。

王晖石棺临时加的行程,虽然只是个省保,但是我认为其价值不低于国保。石棺完美的体现了汉代四神信仰,前面的启门图非常漂亮。(王晖石棺 | “四神”崇拜与升仙思想的完美结合

夜宿雅安。晚上天空飘了点雨丝,果然是雨城。中午吃鱼,晚上私房菜,夜宿青衣江上。开启了川南几天几乎都是江景房之旅,李总真是会安排,赞~
D2 雅安博物馆—高颐阙—郑山刘嘴摩崖造像

地级市的博物馆也不可小觑。雅安博物馆就是例证,其汉代展品尤其值得一看。汉代石棺是四川石棺的杰出作品,长约2.4米,宽0.9米。石棺由红砂石凿成。棺前雕浮雕双阙,棺后刻朱雀单足着地,棺一侧刻四柱、栌斗,画面左部为秘戏图,画面中部刻一板门,门半开启,一仆童立于门内,门左右各刻一朱雀,门内为头上戴胜的西王母正座像,石棺的另一侧刻有一马拴于树下,前后各有一取水饮马的马夫。

东汉方形圆环螭龙凤鸟钮“李宜私印”铜印章,印面长1.3厘米,宽1.2厘米,高7.5厘米。铜质。印钮为环状圆环卷曲螭龙纹,龙身饰满鱼鳞,上部蹲有一只凤鸟,正方形印台,以一宽带与环形相连,印文为篆书白文“李宜私印”四字。该印造型独特,字体疏畅,铸工精湛。

西汉四兽跽坐青铜人像,高9厘米,带座通高14.5厘米。青铜质。跽坐于卷云纹锥形台上,台由四兽环托,兽作正面回首状,脚粗短,三臂相环佶,兽立于实心饼形台上。

博物馆结束后,大家一起了高颐阙。高颐阙是当之无愧的汉阙之王,保存之完整,体量之巨大,雕刻之精美,全国仅见。尤其是墓、碑、石兽、阙一体俱存,是研究汉墓形制重要的实物资料。

郑山刘嘴石刻也来过多次。此行漫山遍野的柑橘飘香是心头最爱,我们停车向老翁买了一兜来吃,异常甘甜。在寒风凛冽的四川,吃上一口冰甜的柑橘,再看一眼石刻,真是美到心底。

夜宿洪雅县,又是青衣江畔的酒店。李总带我们吃了钵钵鸡,又沿着青衣江散步回酒店,真是江上之清风,唯缺山间之明月,但好友同游,比东坡还要快活。

D3 牛仙山—夹江杨公阙—柿子湾崖墓—麻浩崖墓

此行最艰难的地方之一,但亦是巴蜀仙山最重要的代表作。茶园深处的牛仙山,真是仙山秘境。家乡的茶园开满花,妈妈的心肝在天涯。此情此景让我更多热爱生我养我的祖国和这些散落在大地上的珍贵遗产。我们在这里徜徉留恋一上午,和吃豆花的老人聊天,他们质朴的方言,在冬天给了我一丝丝的温暖。

这是人间最美的烟火,更是仙山中最好的人境。

岁月剥落了时光,也侵蚀了杨公阙。阙体的铭文已经漫漶不请,仿佛用手一碰就会掉下来一块的样子。依稀可见的宋人题记,只能看见“时大宋”几个些许的字迹,看守人还是以前的老先生,耳朵不太灵光,但是为人极宽厚。

看完杨公阙,我们来到乐山县城吃了翘脚牛肉。饼子和甜皮鸭尤其最爱,陈先生吃了甜皮鸭直点头,恨不得马上引进到上海一样。饭后的主要行程是柿子湾和麻浩二崖墓。这两处崖墓中均有佛教早期形象,是研究早期佛教美术重要的实物资料。综合墓室里的其他影响,我还依然坚持这只是具有佛教元素的汉代“仙人”形象。

乐山博物馆就在大佛门口,也是匆匆一看。发现具有启门的陶楼一件,大喜。

看完麻浩崖墓。肖老师、蒋姐、陈先生一同去了大佛。我去找乐山的同学约饭。晚上夜宿大佛景区里的酒店,非常豪华,网上标价一千多,依然是在江边。晚上枕着两江交汇的涛声而眠,舒坦自在。

D4 荣县大佛—能仁寺摩崖造像—双堡牌坊

旅行的倒数第二天,我们从乐山出发,经荣县折返去往仁寿。

荣县大佛是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佛为唐代所作,为弥勒坐像。目前官方说是释迦,仅作一说。在大佛景区偶遇文管所所长,在他的热情带领下,我们去了龙洞摩崖造像。真是意外之喜,龙洞摩崖的观无量寿经变虽残却非常精美。

离开荣县,我们赶往仁寿,先去中农的农家房舍后能仁寺,释迦降魔成道图。(能仁寺摩崖造像 | 菩提树下,降魔成道)。能仁寺的经变百看不厌,如有下次还会再来。


当天的最后一站,去了双堡牌坊。两坊分别建于清光绪七年(1882年)和光绪八年(1883年),是为表彰“徐母杨氏”和“徐母余老太君”(一号坊杨氏之婶娘)“夫死从子”和孝敬老翁钦旨建造的“节孝坊”。封建社会宣扬的“三从四德”在双堡牌坊前体现的淋漓尽致。

D5 冒水村摩崖造像—牛角寨石窟—机场

旅行的最后一天,别离之前弥漫在心头。肖老师身体微恙,也抱病一起看了冒水村拈花一笑立像。释迦为何拈花,迦叶缘何悟法,皆因世尊之法心传于无形之中,传法于无言之中耳。(大佛沟摩崖造像 | 释迦为何拈花,迦叶为何微笑

牛角寨石窟是此行的最后一站。(牛角寨石窟 | 从盛唐经变到洞天福地)大佛阁封闭维修,有碍观瞻。观音堂维摩诘经变也维修,不能引友得见,非常难过。还好坛神岩依旧可看,也算弥补。牛角寨的管理员早已看到公众号上的行程,一眼就认出了带队的李总,过了一会指着我问,这是陈老师吧。我们惊叹于文管员的消息如此灵通。

基层的文管员都蛮辛苦的,他们日日夜夜的守护这些石窟造像,全凭一份真心和热忱。他们也希望大家多多宣传,并非为了游客,而是让跟多喜欢的人能看到这些珍贵的历史遗产。

尾声

离开牛角寨,预示着此行即将落幕。去往机场的车上,在我讲完此行最后一番话后。大家竟然都沉默不语了。是离别的感怀还是下次再见的期待?李总后来写道:
都市里的车水马龙、人情世故已经让我们习惯了隐忍的寂寞,习惯了坚强的微笑。我将来既不会故作熟络地上门叨扰,也不会阿庆嫂式的回忆诉说,我只想活在当下,享受离别的寂寞。

其实每一次的相逢都会有一次的别离。但是每一次的别离也即将带来下一次的重逢。我们时时刻刻都在经历着别离的伤痛,也有重逢的快乐。伤心难过,欢喜雀跃都是友情真挚的体现,也都是走到天涯海角,不能忘怀的记忆。

我和张老师、肖老师、李总在机场熊抱告别。我和格里芬苗老师、蒋老师在四川省博物院看完彩绘地中海特展,相视一笑,挥手作别。

人生何处不相逢?只要念念不忘就必有回响。

就比如之后的某天,我和蒋老师就意外在云冈重逢。

人生的意外,就藏在一次次的重逢之中。

期待下季再见。

活动起点:深度文旅 | 12.3~8,川南石刻之旅:结庐在人境


谢谢转发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