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补习班上得越多越好?让孩子成为一个不那么辛苦的普通人有多难?

 爱读书的家长 2021-01-04

清华大学副教授刘瑜老师在前些天有一个演讲,在演讲中,刘瑜老师指出,不确定的年代里,这届父母都有着对教育的普遍焦虑。

你的孩子10点睡,我的孩子11点睡,他的孩子12点睡。

你上2个补习班,他上4个补习班,他上6个补习班。

就在这样的你追我赶的裹挟中,我们的孩子考上了大学,但却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要干什么,为了什么。

这就是应试教育中,我们所有家长、孩子不想随波逐流,却又不得不人云亦云的面貌。

刘瑜老师觉得与其逼着孩子成为一个痛苦的空心人,不如让孩子成为一个普通人,哪怕自己的孩子长大后开个奶茶店或者开个煎饼店也成。

虽然说职业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但劳动价值却有多少之分,不同的职业,所能获得的收益绝不是相同的。

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出人头地,开奶茶店或者煎饼店也许只是刘瑜老师一个随意的调侃的说法罢了。

但作为我们大部分的普通家长来说,买个房都要用20年的按揭,又怎么能放任自己的孩子将来连大学的门都没有进,常年颠沛流离的打工,自己也帮不上什么忙,即便孩子有梦想,又拿什么去实现?

不同的阶层,真的对孩子有不一样的期待?

精英阶层,即便孩子学习不怎么好,将来也还能做一个不那么辛苦的普通人。

但普通阶层,孩子学习不怎么好,将来基本上就得做一个很辛苦的普通人了。

我觉得学习还是有方法的,补习班并不适合所有的孩子,对孩子多一些陪伴,多一些爱,激发孩子学习的兴趣,才是最主要的,焦虑改变不了什么,让孩子知道自己喜欢什么,要干什么,自己有兴趣,学习的动力才强大。

也要告诉孩子,这个世界从来就不是公平的,学习也不是轻松的,要想有个好前途,就不能随遇而安,你得一路跋涉,才能成为一个不那么辛苦的普通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