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染料植物“栌”与”“芦”,兼与台湾曾启雄老师商榷

 长剑三尺 2021-01-04

近日拜读了台湾曾启雄老师一文“《天工开物》之色彩记载释疑 ”。首先对曾老师对学术的严谨态度表示钦佩。现对其中一段对“栌”与“芦”的质疑表示我的看法。

曾老师在文中说“按照《天工开物》上所使用的栌字是草字头的芦,芦字的意思是芦苇,属於水边生长的草本植物.可是宋应星并不是使用芦单字,而是和木一起使用的,意思也就是说是木本的栌.也有可能是因为刻工或抄工的误写,而将栌字写成芦.如果是如此的话,和染色材中的黄栌应该是一致的另外,芦和栌同音,因此而有借用的可能性.芦在《诗经》中被称之为葭或兼葭,《尔雅》中称之为葭华或苇.河北人称之为芦子,苇子,芦苇,台湾俗名为芦竹.被用在编草席,鱼篓,菜篓,也被当做牧草;为多年生草本植物,长年长在水边湿地的植物,从来就没有出现过可以染色的记录.”。

栌,也称“栌木”,中文学名:  黄栌  
别名:黄道栌、黄栌材、栌木,红叶 
拉丁学名:  Cotinus  coggygria  
界:  植物界  
科:  漆树科  
属:  黄栌属  
分布区域:  中国西南、华北和浙江;南欧、伊朗、巴基斯坦及印度北部

黄栌是我国重要的观赏红叶树种,叶片秋季变红,鲜艳夺目,著名的北京香山红叶就是为本树种。中国历史上使用黄栌做染料是有记载的。《天工开物》上使用的是草字头的“芦”,是否就是曾老师猜测的是因为刻字工或抄字工的误写,将“栌”写成“芦”?我看恐怕不完全是这样。“芦木”也是存在的,不同于“栌木”。根据中国植物物种信息数据库记载“177.黄芦木(中国高等植物图鉴)小檗(秦岭植物志),大叶小檗(河南植物志)

落叶灌木,高2-3.5米。老枝淡黄色或灰色,稍具棱槽,无疣点;节间2.5-7厘米;茎刺三分叉,稀单一,长1-2厘米。叶纸质,倒卵状椭圆形、椭圆形或卵形、长5-10厘米,宽2.5-5厘米,先端急尖或圆形,基部楔形,上面暗绿色,中脉和侧脉凹陷,网脉不显,背面淡绿色,无光泽,中脉和侧脉微隆起,网脉微显,叶缘平展,每边具40-60细刺齿;叶柄长5-15毫米。总状花序具10-25朵花,长4-10厘米,无毛,总梗长1-3厘米;花梗长5-10毫米;花黄色;萼片2轮,外萼片倒卵形,长约3毫米,宽约2毫米,内萼片与外萼片同形,长5.5-6毫米,宽3-3.4毫米;花瓣椭圆形,长4.5-5毫米,宽2.5-3毫米,先端浅缺裂,基部稍呈爪,具2枚分离腺体;雄蕊长约2.5毫米,药隔先端不延伸,平截;胚珠2枚。浆果长圆形,长约10毫米,直径约6毫米,红色,顶端不具宿存花柱,不被白粉或仅基部微被霜粉。花期4-5月,果期8-9月。2n28

产于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内蒙古、山东、河南、山西、陕西、甘肃。日本、朝鲜、俄罗斯(西伯利亚)也有分布。生于山地灌丛中、沟谷、林缘、疏林中、溪旁或岩石旁。海拔1100-2850米。

根皮和茎皮含小檗碱,供药用。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的功能。主治痢疾、黄疽、白带、关节肿痛、口疮、黄水疮等,可作黄连代用品。含有小檗碱可作黄连代用品那么是可以作为黄色染料来使用的。

芦,当然可以理解为芦草,这是随处可以见到的杂草。古称“蒹葭”,《诗经》中有“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蒹葭凄凄,白露未晞。。。。。。。蒹葭采采,白露未已。”等诗句。同样在中国植物物种信息数据库有记载:3.芦苇(台湾植物名录)芦、苇、葭(均见名医别录),兼(诗经秦风)图版4: 33a多年生,根状茎十分发达。秆直立,高1-3 (8)米,直径1-4厘米,具20多节,基部和上部的节间较短,最长节间位于下部第4-6节,长20-25 (40)厘米,节下被腊粉。叶鞘下部者短于而上部者,长于其节间;叶舌边缘密生一圈长约1毫米的短纤毛,两侧缘毛长3-5毫米,易脱落;叶片披针状线形,长30厘米,宽2厘米,无毛,顶端长渐尖成丝形。圆锥花序大型,长20-40厘米,宽约10厘米,分枝多数,长5-20厘米,着生稠密下垂的小穗;。。。。。。产全国各地。生于江河湖泽、池塘沟渠沿岸和低湿地。为全球广泛分布的多型种。除森林生境不生长外,各种有水源的空旷地带,常以其迅速扩展的繁殖能力,形成连片的芦苇群落。模式标本采自澳大利亚。

秆为造纸原料或作编席织帘及建棚材料,茎、叶嫩时为饲料;根状茎供药用,为固堤造陆先锋环保植物。


芦苇做染料的确鲜有记载,但经过本人数次实验结果表明,芦苇是完全可以作为天然染料使用的。至于历史上没有记载,可能是个遗憾,但不能断定在民间就没有使用芦苇作染料的历史。笔者的有关论文《芦苇在天然纤维染色中的应用》已经入选清华大学2012国际理论研讨会论文集公开出版。芦苇叶含有芦丁、野黄芩苷、橙皮苷、木犀草素、槲皮素、芹菜素、山奈酚、异鼠李素(或橙皮素)、异甘草素和黄芩素,其中芹菜素含量最高,还有许多未确定的类黄酮。芦苇作为染料使用还是一个新领域,芦苇植物染没有资料可以查询,也没有多少前人的经验可以借鉴,是在不断摸索和研发中探索前行。还有很多未知的因素需要去证实。可喜的是,笔者研发的结果证明:芦苇做染料在天然纤维上的染色时可行的,效果是明显的。


随着对染料及其工艺的的进一步深度研发,以及天然助剂的进一步开发利用,芦苇作为天然染料天然纤维织物染色的前景会更好。

回到本文,笔者认为,《天工开物》使用“芦”而不是“栌”,极有可能是芦苇,当然,不排除使用的是“栌木”或“芦木”的可能性。

黄荣华20131015日草于京郊宋庄国染馆

关注汉方手染公共号,获得更多天然染色资讯: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