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古代皇袍色彩之柘黄探讨

 长剑三尺 2021-01-04

中国历史悠久,历代皇帝的皇袍都有特定的色彩,但用得最多且历史最悠久的就是黄色了。

黄,中国色彩体系中五正色之一。至今也是国人喜爱的重要色彩之一。

中国的黄颜色众多,有很多的色彩名。欲问皇袍是使用的哪个颜色?多数人会脱口而出:明黄!

事实真的如此吗?让我们走进历史,来探索究竟。

最早出现黄色皇袍色色彩记录的是《唐六典》 卷十一·“自隋文帝制柘黄袍及巾、带以听朝,至今遂以为常。”就是说,最早的皇袍颜色是柘黄。从隋文帝杨坚开始。

但另有说法:《辽史》 卷五十六志第二十五 仪卫志二国服

皇帝柘黄袍衫,折上头巾,九环带,六合靴,起自宇文氏。唐太宗贞观已后,非元日、冬至

受朝及大祭祀,皆常服而已。

这里说柘黄起至更早的辽代宇文氏。宇文(yǔ wén)为复姓,炎帝神农氏后裔。主要源于中国辽东,为南单于之后。魏晋时,北方鲜卑族宇文氏部落,自称宇文姓。东晋时,宇文氏进驻中原,称宇文国,以宇文为姓,称宇文氏。隋文帝杨坚废北周静帝宇文阐。

就笔者看来,这个证据不是很充分,缺乏更多的资料证明。

那么。隋文帝开始,柘黄成为皇袍的颜色应该是始祖了。自唐代开始,柘黄作为皇袍颜色称为惯例。

再看看古籍中有关柘黄颜色的记载:

唐代诗人王建有“蓬莱正殿压金鳌,红日初生碧海涛。闲著五门遥北望,柘黄新帕御床高。”的诗句。

《辽史》 卷五十六 志第二十五

柘黄袍,九环带,白练裙襦,六合靴。

宋《九家集注杜詩》  卷七

... 輿/服色也 趙云髙適傳云梓州副使 段子璋反而公今詩云綿州副使着柘黄則梓州字誤/傳為綿州乎着柘黄天子之服也柘黄字或云當是赭 黄本朝詩曰戴了宫花賦了詩不容重見赭黄衣赭赤/也赤與黄二色之合為赭黄皆不敗輙改併俟

《元诗选》 元诗选初集·辛集 (下)

南越东吴带楚皋,频年醉眼送飞毛。沧洲露白蒹葭满,甲第秋声蟋蟀高。九日天涯桑落酒,三军城上柘黄袍。试观汉后诗人作,独觉遗风属阮陶。

《大明会典》 大明会典卷之二百八

凡每年包裹 御览等历销金包袱、合用柘黄线罗、行南京织染所织造送用

《明实录太宗实录》 5部分

戊寅以野蚕丝衾命皇太子奉荐 太庙先是山东民有献野蚕茧丝者群臣奉贺瑞应 上曰此 祖宗所祐也特命织帛染柘黄以荐焉

《本草纲目》  卷三十六

考工记云弓人取材以柘为上其实状谓/如桑子而圆粒如椒名佳子佳音锥其木染黄赤色之柘黄天子所服

清代《全史宫词》 全史宫词卷十九元

《萨天锡观驾春搜诗》云:“日奏云间紫凤箫,春随天上柘黄袍。”

清代《香艳丛书》 宫词:柘黄帕子缃绫带,草本齐呈御榻前。

启祯宫词:宝窗朝旭映重裳,御座文书覆柘黄。

柘黄作为皇袍开始异议不大,止于何时?一般认为从明代皇帝朱元璋开始,皇袍的颜色是明黄。那就是说,柘黄到明初就截止了。

但笔者查阅历朝历代的文献后晕乎了!唐、宋、元、明、清都有柘黄的记载。清代的文献里面不乏资料:

清代《续通典》 钦定续通典卷五十九礼十五

皇帝柘黄袍衫折上头巾九环带六合鞾

合织计半年方完一疋今改织盘梭改妆及剜样暗花等绒每机日织一寸 ...

清代《毛詩類釋》  卷十五

黄赤色謂之柘黄天子所服

《清史稿》 卷九十八 志七十三

迎气浃旬旂,剪采来朝胜,骈蕃瑞叶筵前应。二解昭敬,白发苍颜气屏营,黄帕正高擎。瑶槛趋迎,琼陛阶升。移雕案,近金茎,柘黄伞直龙衔柄。望红云,低傍前楹。调宝鼎,晋仙羹,捧向御筵端正。

这些资料明确证明:清代的皇袍也是柘黄色。

由于以前的估计资料重纹样,轻色彩,造成即使是皇宫的织造机构也没留下皇袍染色是使用的什么染料的记录。

据说,曹雪芹曾经有加藏的册子,但不知去向,留下悬念。

下一步只能从博物馆藏的皇袍实物研究着手。看来难度颇大。

一家之言,欢迎同好探讨。

作者:黄荣华     戊戌年夏于江城

 作者原创,谢绝转载。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