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红楼梦色彩:酡绒色考

 长剑三尺 2021-01-04

题记:耗费数年做《红楼梦》色彩考。初稿完成。原有酡色,但无驼绒色。有老师指出,第六十三回芳官穿的水田小夹袄三色中有一个便是驼绒色。笔者为之一惊,难道漏掉?只能在查资料考证。

《红楼梦》版本甚多,极难搜集全,加之传抄过程中漏字、错字难以避免,作者原意或原字到底是怎样?众说纷纭。

再次将能收集到的资料罗列如下:

人民文学版《红楼梦》 第六十三回:当时芳官满口嚷热,只穿着一件玉色红青驼绒三色缎子拼的水田小夹袄,束着一条柳绿汗巾;底下是水红洒花夹裤,也散着裤腿;头上齐额编着一圈小辫,总归至顶心,结一根粗辫,拖在脑后;

《脂砚斋全评石头记》·脂砚斋:当时芳官满口嚷热,【庚辰双行夹批:余此时亦太热了,恨不得一冷。既冷时思此热,果然一梦矣。】只穿着一件玉色红青酡绒三色缎子斗的水田小夹袄,束着一条柳绿汗巾,底下是水红撒花夹裤,也散着裤腿。头上眉额编着一圈小辫,总归至顶心,结一根鹅卵粗细的总辫,拖在脑后。

汇评脂批石头记第六十三回:当时芳官满口嚷热,【己卯(庚辰)夹批:余此时亦太热了,恨不得一冷。既冷时思此热,果然一梦矣。】只穿着一件玉色红青酡绒三色缎子斗的水田小夹袄,束着一条柳绿汗巾,底下是水红撒花夹裤,也散着裤腿。头上眉额编着一圈小辫,总归至顶心,结一根鹅卵粗细的总辫,拖在脑后。

《红楼梦脂评汇校本》 第六十三回:当时芳官满口嚷热,己夹:余亦此时太热了,恨不得一冷。既冷时思此热,果然一梦矣。只穿着一件玉色红青酡绒三色缎子斗的水田小夹袄,束着一条柳绿汗巾,底下是水红撒花夹裤,也散着裤腿。头上眉额编着一圈小辫,总归至顶心,结一根鹅卵粗细的总辫,拖在脑后。

《汇评金玉红楼梦》:当时芳官满口嚷热,只穿着一件玉色红青酡纟式三色缎子斗的水田小夹袄,束着一条柳绿汗巾,底下水红撒花夹裤,也散着裤腿。头上眉额编着一圈小辫,总归至顶心,结一根鹅卵粗细的总辫,拖在脑后。

《红楼梦一百二十回》(清)曹雪芹撰(清)高鹗续
朝代/国别:清
创建时间:乾隆56年序1791
版本:刊本
作品信息224册册12

从以上资料看,除人文版写的是“驼绒”,其他版均是写的“酡绒”。前者将酡绒改为驼绒,大概以为酡绒或是拗口,或是错别字。似乎有正名之举,但笔者不这么看。以笔者从色彩研究的角度看,这个改动是不合理的。

这里的驼绒,不是指的骆驼毛(绒)而是指的借驼绒的颜色命名的驼绒色,也就是现在俗称的“驼色”,

这个色名在清朝以后是约定成俗的,无可非议。但以作者曹雪芹的专业素养,不可能将“驼绒”错写成“酡绒”。一定有作者特指的东西。

那么,我们来逐一分析。酡色,也称妃色,是女子酒后粉腮的颜色,这个色是存在的,驼绒色也是存在的,将酡绒作为颜色写,是曹氏独创。

驼绒色具体是怎样的颜色?简单说就是骆驼肚毛的原色。清代李斗认为是“驼茸”色,“茸”通“绒”。

《扬州画舫录(清)李斗》 卷一:黄黑色则曰茶褐,古父老褐衣,今误作茶叶。深黄赤色曰驼茸,深青紫色曰古铜,紫黑色曰火熏,白绿色曰余白,浅红白色曰出炉银,浅黄白色曰密合,深紫绿色曰藕合,红多黑少曰红综,黑多红少曰黑综,二者皆紫类。紫绿色曰枯灰,浅者曰朱墨,外此如茄花、兰花、栗色、绒色,其类不一。

这里明明白白将驼茸颜色具体化:“深黄赤色曰驼茸”。而我们通常认为的“驼色”是不含红色的,类似深土黄,近咖啡色。如含红色,则称为“红驼”。这样就比较清楚作者曹雪芹写“酡绒”的意思了,“酡”本就是含红色,将“驼绒”的本色加红的意思不就是“酡绒”么?且“酡”与“驼”同音,用“酡绒”比写成含红色的驼绒要简单明了得多。如改成“驼绒”就不是作者原意了。这是两个相似但不同的颜色。

以传统染料染色来看,两色也是有明显区别的。驼绒色可用茶叶、大黄等拼色,酡绒或称红驼色就必须在大黄、茶叶的基础上加入苏木、紫檀木等染料,且须把握几种染料的比例,染色的温度和媒染剂的用量。

再来说说水田衣。这个曾经是明朝的流行款,清朝仍然再用。

87版《红楼梦》电视剧里芳官穿的是这样:

这显然不符合原著的颜色。可以说是想当然的随意。这也是当今中国影视剧里的通病。

还有一些小疑惑,那就是芳官穿的这件三色缎子拼的小夹袄,颜色有些少见。玉色、红青、酡绒的配伍按现在的颜色说就是淡绿、黑色、驼色,实在未找到类似的搭配。

此事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曹雪芹不愧是出生于江宁织造府的色彩大师,文字之精确,色彩把握到位是他人无法比拟的。

《红楼寻色》再补上这节。

黄荣华  戊戌年冬草于宋庄

本文是笔者正在撰写的《红楼寻色》中的一篇。有删节。未经作者许可,谢绝转载。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