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火烧连营,刘备惨败,魏国为什么不趁势进攻,而进攻大胜的吴国?

 今古历史轩 2021-01-04

三国那段历史风云不断,尤其是那些此起彼伏的战争场景,更是让人的脑海中流连忘返。刘关张的桃园结义,诸葛亮的隆中之对,让本就不足百年的历史,更加生动鲜活了起来。不过在三国的几场较大的战役当中,一个是官渡之战,曹操吞并了袁绍。赤壁之战曹操败北,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基础。最后一场大型的战役,便是夷陵之战。

夷陵之战的发生,对于三国来说,扭转了天下的局势。刘备在这场战争当中,输的相当惨,在陆逊的追击之下,火烧连营。那么为什么魏国为何不趁势进攻蜀国,而是进攻大胜的吴国呢?本文带领大家一起来了解一下。

夷陵之战的真实场景

公元221年,刘备打着为自己的兄弟报仇的幌子,发动了三国当中最后一场较大型的战役,夷陵之战。战争初期的东吴,在刘备的追击之下,节节败退了下来。孙权在求和不成的情况下,一方面赶紧联系曹魏称臣,一方面又任命当时的陆逊统领兵马对抗刘备得的进攻。如果说张飞关羽的离开对于蜀汉来说损失很大,那么夷陵之战的惨败对于蜀汉来说就是雪上加霜的场景。

汇集了多方兵马的蜀汉的部队,差不多有五万人左右。刘备所率领的部队,在陆逊接任大都督的同时,有了明显区别,积极的劝说东吴的将领们,不要正面和刘备发生冲突,避其锋芒然后等待决战的机会。原本士气正盛的蜀汉的军队,在陆逊的带领下开始成功的阻止了刘备前进的步伐。也就在蜀汉的士气低落的情况下,犹豫刘备的轻敌冒进,给了陆逊可乘之机。加上当时的天气的缘故,最终陆逊利用火攻的方式,击败了刘备的蜀军。

刘备在失败之后,损失无数的将领,同时逃回蜀汉的刘备,为了防止吴军的偷袭,进驻白帝城。此时的刘备已经六十二岁,这在三国当中,也算是高龄了。多年的征战四方,加上夷陵大败的刺激,最终刘备在白帝城离开了人世。

魏国为何不进攻蜀国,反而进攻东吴

其实当时的蜀汉已经稳稳的掌握在了刘备的手中,从蜀汉的决定性的战役当中,汉中之地纳入蜀汉的阵营之后,直到后来的诸葛亮的北伐。多年魏蜀几乎,没有发生较大的战役。这很大的程度取决于当时的决策层,那就是曹魏的掌权人曹丕。曹丕虽然说也是文治武功,但是他的阴谋的程度比不上自己的老爹曹操。曹操在行军打仗的过程中,虽然身边有很多谋士,但是曹操在很多战役面前,也都是亲自指挥。在这一点当中,曹丕明显是达不到的。

从地里布局上来数的话,曹魏如果说进攻蜀汉也有着一定的难度。从两国的分界线可以看出,蜀汉之所以高枕无忧,凭借的就是地形的优势。从汉中到关中的八百里秦川之地,以及蜀汉的地形自古以来就是天险。这对于魏军来说,本身就代表这困难。再加上当时的蜀汉的军事实力来说,位居江东的东吴,才是曹魏必须要关注的。

东吴为了能够拥有自己的战略缓冲地带,多次发动战争争取合肥之地。这种战术构想,对于曹魏来说,显然是十分可怕的。如果合肥让东吴拿下,任其继续发展下去,是否能够灭掉东吴,显然也是不可能的。江东之所以能够在三国游刃有余的发展壮大,凭借的就是当时的天险长江。如果合肥成为了东吴的战略缓冲地带,东吴将可以进可攻,退可守。

其实要说曹魏进攻东吴的原因的话,很大一方面就是东吴的实力仅次于曹魏,这一点是曹魏比较看重。并且东吴的地形只有一个长江,并没有八百里秦川那么复杂。

当年的赤壁之战,不仅是确立的三分天下,同时也给了东吴大力发展的机会。赤壁之战之后,三国当中很少发生比较大的战争。第一名和第二名之间的差距,双方往往都是十分关注的。并且东吴也时常跃跃欲试的挑战曹魏。虽然说夷陵之战东吴向曹魏称臣,但也只是一时的缓冲,防止曹魏的偷袭。

结语:

其实刘备的夷陵之战的失败,最要的原因还是自己的轻敌冒进,以及感情用事。如果当时能够及时的听取一批大臣的建议,不至于让蜀汉损失这么严重。而曹魏之所以攻打东吴,就是不能够让东吴有继续发展的可能,虽然说当时的曹魏并不能一举消灭东吴,可是凭借着自身的经济和军事实力对东吴进行打压,还是有着极大地可能的。

图片来源于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