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孩子做题粗心的本源在于“心中无标”

 平湖一柱家教号 2021-01-04

【第59期】让孩子学会学习系列(36)

孩子做题粗心的本源在于“心中无标”

01

笑不开心:雷同试卷  

期末考试,小明和小贝只做了两道选择题,其他题全都空白。结果,小明得了1分,小贝得了0分。

老师把两人叫到办公室,问:“你们俩怎么回事?”

小明:“老师,都是我的错,是我抄小贝的答案,跟他没关系。”

老师:“你抄他的,为什么你是1分而他是0分?”

小明:“我怕您看出试卷雷同,就故意抄错了一题,结果,您还是看出来了……”

02

粗心是孩子学习中的一个顽疾    

笑话尽管是笑话,但也并非纯属虚构,也是来源于现实的。在当下的考试中,确有像小明和小贝一样孩子,除选择题外,其他题目一概不答。这不是会与不会的问题,而是一种对待学习和考试持的态度问题。如果孩子态度出了问题,就算不像小明他们一样明目张胆,对其他题目也是只管回答不管对错。而很多时候,面对孩子的错误,我们家长和老师都深揭猛批,“如此简单的题目,也会做错,你的心跑到爪哇国去了吗?”

每一次,对于孩子们的粗心、马虎,不认真,家长和老师真时费尽了心思。可是,无论批多少次,无论批得多么疾风暴雨,孩子却仍是粗心依旧。这令不少家长和老师非常头痛。而实际上,我们大人并没有反思,孩子到底为什么出错,难道真得是全是孩子粗心大意,马虎所致吗?非也,从客观实际情况来说,孩子们的粗心马虎是由于生理和心理两个方面原因引起的。

◆ 第一种粗心是生理性粗心。对一二年级的孩子来说,很多时候,他们的粗心是视觉分辨能力发育不够完善的缘故。

六七岁的孩子,身体器官都还处于发育之中。有的孩子视觉器官功能发育相对较慢,因而视觉分辨力便会相对较差,对相近或相似数或字就会分辨不清,比如,“3”和“8”,“1”和“7”,“大”和“太”,“叉”和“又”等等容易混淆。这种粗心我们称之为生理性粗心。

近日杭州市保俶塔实验学校一位老师,做了一个试验,把试卷放大一倍,原来成绩很一般的学生竟然考出了意想不到的高分(2017年3月17日《钱江晚报》)。因此,对于这样的孩子,我们要像这位老师一样,通过试验甄别一样,如果确属孩子视觉能力问题,就不能盲目批评,第一可以像杭州老师那样,对这样的孩子,做题或考试时要将放大试卷;第二,要有耐心,静待孩子花开,等孩子稍大,这种生理性粗心就会自然消失了。

◆ 第二种粗心是态度性粗心。这种粗心较为普遍,就是孩子的心没有放在学习上。这种孩子不仅是在作业或考试答题时马马虎虎,粗枝大叶,就是平时上课时也三心二意,心不在焉。这是因为,孩子自己对学习不感兴趣,没有把学习当成自己的事,作业、考试不过是为了完成老师和家长布置的任务,因此,作业只注数量重完成而不管质量,考试答题只管在题目下写答案而不管对错。这种情况下,家长和老师如果再就具体题目讨论孩子粗心,补习相关知识,告诫他以后要看准题,都是无济于事的。

03

态度性粗心的本源在于孩子“心中无标”    

        所谓态度心粗心故名思义当然就是孩子做事时态度不认真,这种不认真态度如果得不到矫正,还会影响他们将来的生活工作。现在不少孩子工作后没有耐心,粗枝大叶,应付了事,得过且过就是这种态度性粗心的延续。

        关心孩子态度心粗心的矫正,我们将在后面进行详细讨论。今天,我们先探究一下孩子态度性粗心的根源。

       浇树浇根,改人改心。孩子的粗心态度当然也不是天生就有的,是在其成长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

      ◆ 我们知道,很多孩子考完后就能准确估出自己的分数,而有些孩子却不能。能准确估出自己分数的孩子并不是估得准,而是因为他对题目的对错心中有一个”标准“,答案不是胡乱写的,只要写上就是对的;不能准确估计分数的孩子,是因为做题时心中没有”标准答案“,试卷是胡乱作答的,对错全由”天定“。

        举个例子,3+4=7,有的孩子对这个答案确定不疑,有些孩子却并不能完全肯定。

        不仅是做题,做事也是这样,做题准确性高的孩子大多做事也好,做题准确性差的孩子大多做事也差。这是因为,做事好的的孩子心中对事情有一个”标准“,而做事差的孩子是因为心中对事情没有”标准“。心中有无”标准“是人的一种能力、一种态度、一种习惯!它最早源自于孩子小时候有没有养成”物归原处“的习惯。

         ◆ 前面我们说过,物归原处不仅是一种生活有序的良好习惯,还是一种深刻的思维方式,秩序是如何维持的?当然是通过一定的“标准”来维持的,只有达到“物归原处”这个标准,才有了秩序,事情才得以圆满。因而,一个人无论学习、生活、工作还是做任何事情前,心中都要有明确的标准,只有“心中有标”才能把事情做好。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学校孩子的作业和考试做题,是世界上最简单的事情了。因为所谓答题,都是对学习内容的检测,这些学习内容,通过了课前预习、课上听讲、同学讨论、课后练习等多个步骤的听说读写、讨论练习巩固,其答案“标准”早都显而易见,孩子做题时如果不会,看一下课本,查一下笔记,答案都是摆在那里的。如果说,考试进00分题目中有一两个记不准实属正常的话,孩子考试八十分以下甚至不及格,就表明孩子还有大面积的知识还不会。对一个智力正常的孩子来说,这是极不正常的。不是他们学不会,而是他平时根本就没去学。为什么不学?就是对于学习这件事心中没有“标准”,没有把“内化于心”也就是“记”在脑子里来作为学习的标准。“心中没标”学习起来当然就漫无目的,平时听再多的课,做再多的作业、模拟再多的试卷也就没有了作用,考试时当然就会胡乱地答题,如此情况下,错得离谱就是很正常的事了。因此,我们见到的不少高年级学生的所谓的粗心马虎,不过是我们对给孩子所犯错误的一种“美好”想象罢了!

04

结语: 物归原处,会让孩子从小做事“心中有标”,“心中有标”就会把任何事性都当做自己的份内之事,做起来就会精心、细心,不达“标准”不罢休,成为孩子做事的一种基本态度!

   孩子从小养成了物归原处、“心中有标”的习惯,将来上学之后,就不会把学习、作业、考试当成是为家长和老师完成的“作业”,应付了事,就会给自己定下“内化于心”的标准,平日里就会想尽千方百计将学习内容记个滚瓜烂熟,也就是我们常说得“学会了”。

    孩子学会了,做题时,自然就不会出错,果真遇到意外不会的,下了考场,孩子就会急着去寻答案,下次再考到这个知识点,当然就成了会的内容!

    因此,要想孩子将来学习好,小时候就一定要让孩子养成物归原处的能力、习惯和思维,让孩子凡事做到“心中心标”!   

 敬请关注平湖一柱,精彩教子宝典更在下期……)

本文为平湖一柱原创首发作品,转载请务必标注来源,违者必究。

分享教子心经

成就精彩人生

敬请扫码关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