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土暖气”,暖幸福—说说过年的那些事儿(16)

 平湖一柱家教号 2021-01-04

【家教智慧 第376期】

“土暖气”,暖幸福       

       过年走亲戚,亲戚见面第一句话就是:“路上冷吗?快到炉子跟前烤烤!”

        为什么这句话成为来客的口头语,因为,在我们农村,冬天过一个温暖的年,是人们多少年来的一种期盼!

        当下的农村,生活水平高了,家家户户都点上了“憋来气”煤炉,更有不少家庭装上了土暖气和空调,室内温度,虽比不上城里的集中供暖,但“手却是伸得出来的”——在我们这里冬天屋里是否暖和的一个标志,就是干活时,手感觉不到冻得慌!

         我是1966年生人,记事的时候,已是七十年代初了。每到冬天,“温暖”是各家各户的一个大问题。那时没有煤,更没有气和电,冬天取暖主要是土炕。这个土炕与家中做饭的灶台和大锅,相连,所谓取暖,全靠做饭时的余热,平时是舍不得烧得。因为,那时烧锅的柴禾也是有限的。主柴是玉米秸,但是,那个年代,玉米秸是生产队分的,不要说烧一年,半年的一半都不够烧的。因此,家家户户,大人小孩子,拾柴禾成为一件大事。当然也成为我童年的主要记忆。

         每天放学后,就会挎着篮子到山上,割一些荆棘之类的木本植物,拾一些干树枝什么的;秋天就拿着口袋扫树叶,等到把地上的树叶扫得差不多了,只剩下三三两两的零片扫不起来了,便会用一根粗铁丝做成“针’,后面拴上一根长长的麻线,将地边石缝里的零散树叶串起来,这叫串树叶。只有这样,到冬天的时候,才能保证土坑的温暖。否则,那时候,被子又少又薄,夜里会冻得睡不着觉。就算这样,柴禾还是不够烧的。

        上世纪八十年初,条件稍好了些,不少家庭冬天点起来”憋来气“煤块炉,人们告别了大炕时代,冬天也可以在堂屋(正房)里睡觉了,炉子一点,觉得很是温暖了。

        1986年,参加工作后,有幸到一家”万元户“家作客,不仅羡慕于他家五间亮堂的“锁皮屋”,房中柔软舒适的沙发,干净透明的玻璃茶几,更惊叹于人家屋里竟然安装着城里人才有的“暖气”——当然是自烧自热的“土暖气”。土暖气的炉子之大,也是我第一次所见,据说一天至少要烧五十多斤煤,(普通人家的炉子白天舍不得烧,只有晚上点着,一天烧不过五斤煤),安装一套土暖气要三千多元,当时我月工资不到五十多元,心想,将来如果家中安装上一套这样的土暖气,就心满意足了!

        “憋来气”在冬天不仅可以取暖,还可以烧水做饭。到了夏天,“憋来气”炉子就换成了煤球炉,一块蜂窝煤五分钱,一天连做饭加烧水有三四块就可以了,经济实惠又干净,一直烧到了新世纪,农村也有了煤气站,不少家庭也烧上了罐装的煤气。

        1998年,我的工资涨了,虽然每月仅有400多元,但为了照顾年迈的父亲,我省吃俭用,花了3000多元,也终于在家中安上了土暖气,在寒冷的冬日,在烧着土暖气的屋里,那种感觉两个字“温暖”!

        穿越时空遂道,走过童年记忆,比一比,看一看,想一想,说句心底话,现在的生活,小时候实在是想都想出来的好。那时的“楼上楼下,电灯电话”“点灯不用油,耕地不用牛,苹果碰了头,顿顿能吃肉”是一个美丽的传说,是一种可想而不可及、唯有天上有的幸福!

        放眼现在,不仅有了电话,而且人人都是手机——智能手机;不仅看上了电视,而且是智能网络电视,想看什么就有什么,想什么时候看就什么时候看,至于肉,“一定要少吃”已经成为人们见面时相关互心的问候语!

       不要说从童年算起,就算从我上班算起,三十年生活巨变,已经是不能用翻倍来计算了。人们现在的生活,比起西游记中的天宫来说,是一点也不逊色了。

        今天的生活真是太好了,太幸福了,真是比蜜甜啊……

        这比蜜甜的幸福生活哪里来?除却我们个人的努力奋斗,最根本的原因当归功于党的正确领导,得益于改革开放!

        近半个世纪的切身经历告诉我,社会主义制度就是好啊就是好!中国共产党真得是一个伟大的、正确的、光荣的、人民的党!只有坚持党的领导,坚持改革开放,我们的日子就会越过越红火!

        我这里不是想讲政治,也不想做什么思想教育,这是我从心底发出的一种感慨,是真心话,是大实话!

相前链接:走亲戚为什么要“作假”—春节要告诉孩子的那些事(1)

二十四,要送年,尊老爱幼永承传—说说过年的那些事儿(2)

二十五,买衣服,一年到头都有福—说说过年的那些事儿(3)

二十六,毛猪肉,福香四溢飘满屋—说说过年的那些事儿(4)

二十七,炸丸子,幸福日子油满池—说说过年的那些事儿(5)

二十八,馒头发,生活蒸蒸财运大—说说过年的那些事儿(6)

二十九,扫尘走,生活安康多幸福——说说过年的那些事儿(7)

掌灯贴门对儿,来年有福气儿—说说过年的那些事儿(8)

除夕夜,团圆饭,阖家欢乐幸福年—说说过年的那些事儿(9)

初一大拜年,一定要带着孩子—说说过年的那些事儿(10)

初二回娘家,亲情永相连—说说过年的那些事儿(11)

过年走亲戚,住下吃饭才是亲—说说过年的那些事儿(12)

好吃不过石磨面—说说过年的那些事儿(13)

“破五”煮水饺,“破了”才叫好—说说过年的那些事儿(14)

想起黑白电视——说说过年的那些事儿(15)

(敬请关注平湖一柱,精彩教子宝典更在下期……)

       

分享教子心经

成就精彩人生

敬请扫码关注

     作者,李玉柱,中学高级教师,中国教育新闻网蒲公英评论特约评论员,山东省教育技术装备专家委员会委员。 此为平湖一柱公众号原创首发作品,转载请务必标注来源,违者必究。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