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18新高考,语文全国卷,阅读题量大,“三读”妙招抢高分

 平湖一柱家教号 2021-01-04

【家教智慧 第396期】

2018新高考,语文全国卷,

阅读题量大,“三读”妙招抢高分

       2018年,山东高考使用全国卷。对于语文学科而言,全国卷与山东卷相比,最大的差别就在于,全国卷阅读量大大增加,论述类、文学类、实用文、古诗文……可谓量大卷满。

        全国卷2017年语文卷面约是9000字,2018年可能还会再增加!

        “部编本”语文教材总主编、北京大学语文教育研究所所长温儒敏曾说,(2017年)阅读“体量”增加了。“体量”本意是指建筑物的规模、物品所占空间,作在考试上,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考试题目的数量,二是对考生完成题目所用时间的考量。因此,高考语文阅读“体量”的增加,不仅是题目数量的增加,更是考生完成题目“体量”的增加,据专家测算,2017高考,这个“体量”比2016年悄悄增加了5%~8%,2018年,还有可能继续增加。

        温儒敏所长还透露:高考语文试卷,不仅是字数和体量增加,阅读面也在悄悄变化,哲学、历史、科技什么类型的内容都有。“语文高考最后要实现让15%的人做不完。”

        针对高考语文全国卷的这种变化,山东考生在备考时,要在阅读速度、阅读方法上很下功夫,进行针性训练。

        考生不仅要提高阅读和处理信息的速度,更要根据所给阅读材料的特点,采取不同的阅读方法,掌握不同类别文章的阅读技巧,不断提升处理不同类别文章信息的能力。

        为此,指导老师在为考生推荐备考文章时,面一定要广,文学、哲学、历史、科技等各类文章都要涉列,并总结出各类文章阅读的方法,训练学生提炼文章主旨的技巧!

        这里介绍一个“三读法”,供考生同学借鉴:即“一读浏览二读题,三读原文细审思。”

        先说“一读浏览”。考场阅读不是平常阅读,是有时间限定的,因而不能像平时那样“胜似闲庭信步”,读起来要快。拿到文章,要一目十行,快速浏览,用最短的时间找到关键段落、字词,把握文章结构,领会文章主旨,同时,如有可能,对关键字词可用笔做出标识;

        再说“二读审题”。就是仔细阅读考试题目要求,切实弄清题目用意。这时不能再一目十行,要字斟句酌,全面攫取试题中所包含的提示性信息。高考阅读试题的题干,一般包含着命题角度、阅读范围、答题方式等三方面的提示性信息。在平时,我们当增强审题意识,重视审题训练,养成主动、全面审题习惯,才能避免答非所问,将答案落到得到分点上。

        最后是“三读原文做答案”。除开放性题目可以根据文章主题“随意“发挥外,一般性阅读题还是有“标准答案”的。这个“标准答案”在哪里?一定就在你阅读的原文里。比如常见的6种出题陷阱:1.“将某某的观点张冠李戴”;2.“误将肯定变否定,否定变肯定;已然变未然,未然变已然,或然变必然,必然变或然”之类的转化失误、曲解原意;3.用“全部、都;必然、一定;严重非常”等字样的以偏概全;4.“原文中找不到依据;原文中有,却在不同位置”类的无中生有;5.“增加减少一两个词,甚至是 “的” “了”等改变意思;6.或换一个相近的词语或句子以改变意思”的偷换概念等,是非要在原文中寻找不可的,如果“跟着自己的感觉走”,就会“大意失荆州”,丢了分数。所以,寻找答案时的阅读讲究得是“准”,不能图快,不能加载个人的主观臆想!

        总起来说,语文阅读题,我觉得还是一个“送分题”,因为无论阅读文章是什么,题目如何出,答案一定在“原文”那一亩三分地里,只要理解透题意,“文读百遍,答案一定会“自现”的!

(敬请关注平湖一柱,精彩教子宝典更在下期……)

       

分享教子心经

成就精彩人生

敬请扫码关注

     作者,李玉柱,中学高级教师,中国教育新闻网蒲公英评论特约评论员,山东省教育技术装备专家委员会委员。 此为平湖一柱公众号原创首发作品,转载请务必标注来源,违者必究。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