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学有余力者,高分复读才有意义

 平湖一柱家教号 2021-01-04

【家教智慧 第526期】

近年来,高分复读现象呈上升趋势。这是因为,虽然都叫大学,都叫本科,学历证书在理论上等价,但在现实中,人人心知肚明, 211、985、重点、一本、二本、三本、专科、高职是有着实实在在不同的。不同级别大学的毕业证含量不同,毕业后就业难易度和待遇也不一样。

今年1月,《中国青年报》刊载了一篇题为《我出身“二本”,你们真的不想看看简历吗》文章。文中,作者自述了求职过程中遭遇的窘境。尽管作者能力超强,曾有中央级媒体和全球领先知名企业的实习经历,且在实习中表现和成绩骄人,但在正式求职时,很多招聘者一看他出身“二本”,简历都不再往下看……

这位“二本”生的求职窘遇并非个例。当下,不少用人单位,不仅看你的学历,还要看你毕业的学校;不仅看你最后的毕业学校,还要看你高考时首入的学校,如果你高考时上的是专科(高职)、三本、二本,那么无论你最后学历是本科、硕士亦或是博士,用人单位也多会暴于冷眼。这就是当下许多考生,虽然上了本科线,但却想着去复读再战的原因。

高分复读,考生都有着一定的基础,复读一年后,大部分考生成绩都有不少提升。

我的一个亲戚,第一年高考568分,12个志愿全部是211大学,结果当然是落榜;复读一年后,考了665分,被西安交大录取,后也在交大读研,其中随导师还去了一趟台湾,现在正在美国读博呢!

我的这个亲戚很有思想,上高一时就下决心要上211,高考志愿之所以都选211,就是抱定了“非211不上”的决心,破釜沉舟,上不了就复读。

我这个亲戚之所以要这样做,是因为他脑子聪明好使,自负骄傲,平时学习浮漂,甚至可以称作吊儿郎当,并没有竭尽全力去学习。等高考成绩出来,才傻了眼,悔当初不听老师家长的话,才认识到,再聪明也需要努力,不努力就不会有好成绩。

第二年复读,我这个亲戚端正了态度,制订好计划,踏下身子,一改过去人在天上飞、大眼瞟一瞟、只看重点、不重细节的轻浮做法,一步一个脚印,将课本一页一页重新仔细地全过一遍,第二年终于如愿以偿。

所以,高分复读不是不可以,但考生朋友当对自己作出正确的评估分析。

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告诉我们,每个人都存有多种潜能,但现实中,人和人间表现出来的形态却各不相同。这个不同不是说智商有差别,而是说,每个人各有所长,擅长的方面不一样。就像有人擅长绘书法,有人擅长绘画一样,在对待文化课知识学习方面,人与人之间是存在差异的,同样是考一样的分,有的同学学得很轻松,有的同学却要下很大功夫。现实中,并乏这样的同学,每天学习都刻苦努力,但成绩却总是平平难以提上去,这是有科学依据的,犟不得气。

因此,想高分复读的同学,当自已想一想,你是否还学有余力?如果今年的成绩不满意是你努力不够的话,复读应该没问题;如果你学习已经很努力、很刻苦,甚至感到吃力的话,我的建议,不要再复读,今年就去上大学,换一个环境,学习新内容,可能会找到与你潜质相适的发展方向和路子,比复读一年,仍可能涛声依旧强得多了!

分享教子心经

成就精彩人生

敬请扫码关注

     作者,李玉柱,中学高级教师,中国教育新闻网蒲公英评论特约评论员,山东省教育技术装备专家委员会委员。 此为平湖一柱公众号原创首发作品,转载请务必标注来源,违者必究。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