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昔日迷武术荒学业,今日做研究成为学者—智慧家长当这样教育孩子

 平湖一柱家教号 2021-01-04

【家教智慧 第785期】

上世纪八十年代,电影《少林寺》风靡全国,无论是城镇还是乡村,无论是大人还是孩子,都把武僧觉远的扮演者李连杰作为偶像。热血沸腾的青少年学生更是如此,很多人从此“弃文从武”——逃课去练武术。

在当年接驾山的东平四中,也有这样一帮武术爱好者。他们省吃俭用,用省下来的钱,通过各种渠道买来“少林拳图谱”“形意八卦掌”“一指禅”之类的武林秘籍,订阅了《武林》《中华武术》等杂志,每天沉溺其中,上课时间“修内功”,下课时间练招数,每天课外活动时间,武术爱好者们就到学校南面的土山上去修炼、切磋武功……

东平四中十五级文科班毕业照

其时,有一名姓颜的同学,也迷了武术,结交了一批“武林”好友,不管酷夏严寒,天天沉浸在钻研武功、苦练武术的路上,从此荒废了学业,由一个好孩子变成了“熊孩子”,文化课由全班上游变成下游,数学、化学成绩那更是差得无法提及……

当时学校的老师们都说,这些孩子,算是废了……

武术热中的颜建国

当时的高中,是文理分科的,数学、化学成绩不行,颜同学虽然练的是“武”,高中却也只能学文了。

颜同学的班主任姓王,是一个大学刚毕业的年轻老师,他热情奔放,平易近人,没事就经常和学生一起“打打乒乓球”。

有一次,打乒乓球的休息空隙,王老师一边擦汗,一边和同学们畅谈起了理想。王老师问颜同学的理想是什么?因为成绩平平,颜同学有些羞涩,但在老师鼓励的目光下,颜同学一阵踌躇后嗫嚅说:“自己想当对社会有用的人。”王老师听了非常高兴,大加赞赏道:“你的这个理想就很远大,甚至超出很多人。一定要通过今天的努力打好基础去实现它。”

或许,正是王老师的鼓励,颜同学从此放下了手中的武林秘籍,端起了课本。谁知,这一学就不可再收拾,考试成绩一次比一次高。

再后来,这个同学考上了泰安师专(现泰山学院,当时,农村孩子考上师专是一件很伟大的事啊),再后来做了老师,再后来成了作家,学者,这个人就是现在的东平县作家协会主席——颜建国。

颜建国近照

颜建国,原东平四中(现接山镇中学)14级学生,现在系中国散文学家会员,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数家报刊专栏作家,文化学者、新课程开发研究者。著有《元朝东平学派》《苏轼与东平文士考析》《文宗义脉》《春风有约》《家乡的石板坡》等多部著作,其中《苏轼与东平文士考析》被中国知网收录,被国家图书馆收藏。

颜建国(中)

当下,每位家长都非常重视孩子的教育,但是,不少家长却把对孩子的教育的重点放在学业上,说得在具体一点,就是放在孩子的文化课学习上,把孩子圈在屋里,让孩子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对孩子的教育指导狭隘异化成了对孩子作业的辅导,有些家长辅导孩子到脑梗,但是孩子却并不买家长的帐,家长的苦心诣意并没有收到应有的成效,孩子成绩反而越来越差,其问题的根本原因出在哪里?不是出在孩子身上,而是教育的方向不对头。

教育孩子需要的是智慧而不是知识,家长学历再高,知识再广博,如果缺乏教育的智慧,对孩子的辅导只能是南辕北辙。

孩子的学习和成长是孩子自己的事,强迫甚至强逼是没有用的。智慧的家长教育孩子是育其心,而非用其劳;是望其行,非缚于槽;是立其志,非疲于利。

颜建国(左)

就像东平学者颜建国,当时满脑子的武术,家长和老师如果 “强扭头”,是没有作用的。孩子的兴趣、知识、见识、思想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改变的,因此我们的家长,对孩子的教育,不必强求“小时了了”,而应注重其兴趣开发,让孩子见“大世面”,让孩子思想渐成“大格局”,只要孩子自己立下大志,文化知识学习是一件再简单不过的事了。东平学者颜建国是这样,作家沈从文也是这样,现代“火箭之父” ——德国的韦纳.冯布劳恩也是这样,日本的大企业家铃木也是这样……

所以,我们家长,要想让孩子成大器,小时候就不要把他们埋进书本里,也不用过分关注他们的成绩和名次,而是要让他们走出户外,拥抱自然,走向社会,在生活的实践中让孩子找到自己的位置,树立远大的理想,从而生出“知识的饥饿感”,此时,孩子自己就会跳进知识的海洋里,不但学得好,更会用获取的知识,服务于社会,造福于人民,推动人类文明的前行……

颜建国(中)在作报告

分享教子心经

成就精彩人生

敬请扫码关注

 作者,李玉柱,中学高级教师,中国教育新闻网蒲公英评论特约评论员,山东省教育技术装备专家委员会委员。 此为平湖一公众号原创首发作品,转载请务必标注来源,违者必究。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