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数学考1分但菜却烧得好的孩子一样会有幸福的人生

 平湖一柱家教号 2021-01-04

【家教智慧 第8278期】

杭州六年级男生小胖(化名)每天放学回家,都会给家人做一顿可口的晚餐,这对他来说已经是一种习惯,因为从三年级开始他干这事已经3年了。(5月18日澎湃新闻)

可小胖的父母,心中却百味杂陈。“他对读书一点都没有兴趣,每天回来不做作业,就捣鼓烧菜。我承认他烧的菜现在比我烧的更好吃又好看,可他毕竟是个六年级的学生,总不能一天到晚钻研烧菜吧。”面对烧得一手好菜,考试成绩却一塌糊涂、甚至数学只能考1分的小胖,妈妈的焦虑,可想而知。

望子成龙几乎是所有人的愿望,也是中国人最重要的普遍心理。但是成龙的标准是什么?却并没有人给出一个确切的答案。只是对于上学阶段的孩子来说,家长普通以认为,孩子只要考试成绩好、名次高,将来就能“成龙”。但果真是这样吗?

现实中有太多的例子,在无情地击碎着无数家长的望子成龙梦。

就说6月7日将要进行的高考,今年全国考生是1031万,就按近年来高校最高录取率75%计算,还要近258万的考生落榜,就算能被大学录取那些考生,四年后有多少学生就业困难又是一个问题。而考不上大学就意味着孩子不成功吗?非也!

在我们周围,有多少孩子普普通通,他们上学时学习成绩不好,但走上社会后却凭着自己的一技之长,一样混的风风光光。就像那个52岁,明天将第23次走进高考考场的高考钉子户梁实,他之所以能执着地一次又一次参加高考,就是因为他人生的成功——建材生意做得风生水起,否则,他哪有精力、时间、金钱来支撑他年年的高考呢?

一句“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的励志名言不知熨帖了多少国人的心,但是我们换位思考,“鸿鹄却又安知燕雀之志哉?”

杭州的小胖同学对厨艺如此感兴趣,如此肯于钻研,如此热心为家人做饭菜,为什么非得让他和擅长学习的孩子在成绩上比高低呢?

许多年以前,南开大学岳教授的儿子晓剑和杭州的小胖同学一样聪明,也是一样的热衷于烧饭,和小胖一样,学业马马虎虎。初中毕业的时候,其他孩子要上高中考大学,而晓剑却执意学烹饪,岳教授尊重了儿子的选择,把他送到一所烹饪学校。在那里,晓剑学得快快乐乐,每次回家,总是泡在厨房里翻着花样为他们做菜、做饭。毕业后,晓剑在天津鸿起顺饭店和美膳酒楼一干就是六年,掌握了很多烹饪技巧,会做三百多种拿手菜,成了一名响当当的厨师。2002年。一个偶然的机会,晓剑被一家英国中餐馆的老板相中了,到英国当了厨师,因为有了晓剑的加盟,英国的这家中餐馆相继又开了八九个分店,几乎每一分店,都要先让晓剑去打前阵。晓剑爱好烹饪,每天在厨房里忙得不亦乐乎。

兴趣和职业合二为一的人生活才会快乐,人生才会幸福。岳教授说,看着儿子今天这么快乐,他们暗自庆幸当年没有一意孤行,逼儿子走所谓的正统的成才之路,因为对儿子来说,那很可能反倒是一条弯路,走下去,一生也不会幸福。

科学家、企业家、名人等社会精英毕竟是少数人。对大数孩子来说,成功是什么?不是眼前的成绩和分数,也不是非得考上一个大学,只要孩子将来走上社会,有一技之长,能在贡献社会的同时,获取自己人生的幸福,我觉得就是最大的成功。而相反,那些虽然考上大学,甚至读了硕士、博士的所谓优秀生,因为从小没有形成独立意识、劳动能力,生活都不能自理,毕业后甚至呆在家里啃老,那才是最失败的!

现在,杭州小胖同学的父母,我想,不应只看到小胖同学的学习成绩差,更应该看到小胖同学的烧菜天赋,小胖同学或许考不上高中,考不上大学,但我觉得,在将来会和那些考上大学的“普通”同学一样,会有一个美好的未来,幸福的人生!

 

分享教子心经

成就精彩人生

敬请扫码关注

 作者,李玉柱,中学高级教师,中国教育新闻网蒲公英评论特约评论员,山东省教育技术装备专家委员会委员。 此为平湖一公众号原创首发作品,转载请务必标注来源,违者必究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