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高薪聘请外地校长名师,莫如给本地教师提高待遇

 平湖一柱家教号 2021-01-04

【平湖一柱 第1120期】

有这样一个真实的案例:很多年以前,某县“分配”了一个特级教师评审名额,一个很有威望的老校长报了名,前来报名的其他老师一听老校长报名,就都抱着材料回家去了——不报了,因为,这位老校长德高业精,荣誉多得“用车拉”,谁能评过他呢?

哦,说都撤了也不对,还有一名老师不听那一套也报上名。大家都知道,这个老师教学水平实在是太一般了,根本没在教学上获过什么荣誉。有人劝他说,只有一个指标,老校长报了,你再报还不是下雨天打伞——多此一举?你的荣誉怎么能和老校长比呢?但这位老师说,“报报试试吗?我不是还有一个‘市级先进个人’吗?”大家都笑了,因为都知道,他那个“市级先进个人”和教学没有半毛钱关系。

但评选结果出来,却让人眼镜大跌,那个老师竟然评上了,原因简单地很,说后来规定,校长不能参评,二个人当中评一个,自然那个老师就上了榜。

不过,这出“戏“到这里还没有完,还有后半场。

又过了几年,国家允许私人办学,某地一民办学校高薪聘请特级教师,这个老师前去应聘,又被聘上了。因为,当时民办学校还是个新生事物,很多特级老师不敢贸然前往。学校将这个老师的照片放大挂在学校大门口,但没过两年,学校就将这个老师给解聘了。原因吗?相必大家能猜得到,教学“刷子不硬”,人家民办学校不养“闲人”啊?

之所以想起这件事,是近日看到内蒙古某旗向全国高薪招聘中小学校长、教师的启事,校长奖金补贴最高70万元,特级教师人才补贴20万元(税前);高级教师人才补贴15万元(税前)(4月15日澎湃新闻)。如此兴师动众、高薪招揽人才,如果像开头案例中那样,稍有不慎招来的是“李鬼”怎么办?奖金白扔是小事,遗误了当地教育事业发展,耽搁了孩子成长则就犯了大罪。

我说的这事并非危言耸听。

2007年,江苏淮安某学校全省公开选聘的校长邢某,自已学历造假,妻子教师资格证造假,儿子冒名顶替上大学,全家人没有一个真的。邢某后来利用职务之便受贿、挪用公款获刑12年(2016年11月29日扬子晚报)就是一个深刻的教训。

“近日听到一名校L教授高论,说教育界动辄高薪招聘名师名校长,十例有九例失败。不知L教授言论依据如何得来,但就周围不少学校招聘的人才成长情况看,倒是有成功也有失败的。” (《从名师名校长的招聘说起》罗刚淮《教学月刊·小学版(综合)》2012年 第1期 )

“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校长领导力对学校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强教先强师,好教师对提高教学质量的作用不低估。但是,作为一个地方,尊师重教,教育发展,却不能寄希望于高薪聘来的一两个“外来和尚”身上。就算招聘来的不是“李鬼”,但纵观多年来,各地“重金招聘”时轰轰烈烈、后来却没有了下文的实事来看,就算名校长、名师货真价实,那也是“江南的桔“,到了江北,也会成“枳”。这是因为,教育人才和其他行业技术人才有所不同,名校长、名师的成长、成名不仅取决于本人的能力,还与当地教育环境相关,离开了“原生土壤”,有些人便会“一名不振了”。

最为关键是,招聘来的人才是才,是高薪,原来的校长和教师们呢?他们里面难道就没有人才呢?来的高薪,原来的低薪,他们会怎样想呢?他们还会有积极性吗?一所学校质量的提升、一个地方教育的发展,靠得是集体的力量,没有当地教师的支持与配合,即便聘来的校长管理水平再高、名师教学技艺再高超,独桩一根,也是难以将“篱笆“撑起来的。

在我看来,与其高薪聘请外地校长名师,莫如给本地教师提高待遇。如果一个地方领导果真重视教育,就要走出“外来和尚会念经”的误区,放下“一个校长、一个名师就能救活一所学校”的幻想,立足本地实际,找出阻滞本教育发展的症结所在,对症下药,提升本地教师整体的素质,培养自己的名校长、名师才是正道根本!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