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女硕士被骗141万,男博士偷自行车,都是“精致利已”教育惹的祸

 平湖一柱家教号 2021-01-04

【平湖一柱 第1152期】

当下,网络、电信诈骗很是寻常,一般人稍不留神,“钱包”里的钱就有可能被骗走。

在人们的眼里,大学生、研究生、博士生都是我们这个社会高学历者、高智商的象征。但近年来,他们却也被诈骗犯给盯上了。因为他们学历高、智商高,所以被骗的钱财当然也就多,而那些女大学生们,不仅被骗钱,有时甚至还会被骗情、骗色。

据5月19日扬子晚报网报道,27岁的扬州姑娘小冰(化名),一直是亲戚朋友和同学眼中的“学霸”。2016年从扬州一所高校本科毕业后,赴国外任教两年。

回国后,小冰考取了国内一所顶尖高校的研究生。近日,小冰从一家实名婚恋平台认识了一名马姓男子,两人恋爱15天,小冰被骗141万元……

中国青年报也曾报道,广州某大学的博士饶某,被骗子实施电信诈骗,连续5天给其汇款85万元……

人民网也曾报道,天津一博士毕业女子上网交友,被一明明有家室,只有中专文化的男子谎称单身所骗,以各种理由诈骗女博士60万元。

在杭州,一位月薪过万博士为了自己方便,将别人的自行车的锁撬开,“推”回家……(5月11日钱江晚报)

在顺义,年收入40余万元的海归博士高管全某,竟然在光天化日下,在小区门口,天天将他人的快递“拿回家”,小到几元钱的餐巾纸,大到价值7000多元的摄像机云台,只要自己相中,连猫粮也不放过……(5月14日新京报)

还是在杭州,从事医生职业的博士毕业生霍某和其女友,多次以“买短乘长”的方式逃票,累计40次,合计票款近2000元……(2019年6月11日新京报)

俗话说,人心不足蛇吞象,一个人无论学历有多高,一旦有了贪图便宜之心,其命运注定有二,轻者被骗子所骗,重者沦为罪犯。

寒窗苦读十几年,一朝毕业却被骗,月薪过万不知足,占小便宜变小偷。众多的高学历者被骗,我们不仅仅用“防范心不强”;博士逃票甚至沦为小偷,我们也不能仅用“个案”再去搪塞,痛定思痛,我觉得是我们的“教育价值观”出了问题——不是骗子太高明,不是个别人不道德,而是他们太贪心!是被从小受到的“精致利已主义”教育所毒害。

精致利己主义者是指经过精心打扮甚至伪装的“利己主义者”。

所谓精致,是与粗糙相对,指对生活有着自己的追求,不仅是物质追求——如博士偷车、逃票等,也有精神追求——如博士霸坐享受、取他人快递寻快感等。

利己主义不难理解,顾名思义,就是一切活动都以对自己有利为最高标准。高智商是精致利己主者的最大特征。他们利用自己的高智商,高学识,用障眼法蒙蔽普通人的眼睛,自欺欺人钻法律的空子,千方百计为自己谋取最大限度的利益,在这种利已思想的支配下,上当受骗、沦为犯罪是迟早的事。

人的“精致利已主义”思想不是天生的,我觉得与我们当下教育价值观的走偏相关。一个人从出生开始,就受到家庭无微不至的利教育,幼儿园、小学、中学不断对其进行强化,在大学、硕士、博士阶段更是完成了“精致利己的升华”。

首先,过分宠溺的家庭环境,在孩子幼小的心中埋下了“精致利己主义”的种子。

当下,无论城市还是农村,无论富豪还是平民,对孩子的宠溺都达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富家孩子富养,穷家孩子也在富养。孩子不仅是王子,更是皇帝。从出生开始,衣食住行,全家人都会围着他们转,要星星不给月亮,最大限度地满足他们的一切要求,而从不引导、教育他们节制、感恩、体恤他人,这自然就会让孩子形成了“天下唯我独大”“世人为我所用”的极端自私心理、利已观念。

其次,学校教育狭隘成单纯的文化课学习、“分数至上”的评价标准是造成“精致利己主义”的根本原因。

当下,素质教育虽已实施多年,但不少学校表面上口号喊得震天响,实际上应试教育却搞得扎扎实实。在学生评价标准上,分数高就是“优生”,成绩低就是“差生”,“一分遮百丑”,至于品德、修养这些“软件”,学校不在乎,教师不在乎,家长更不在乎。只要学生成绩好,学校甚至不惜“重金收购”“购”来后视若珍宝,选派教学能力最强的老师教,安排最好的寝室,在教室中坐最好的座位,开设专门的小餐厅,发放高额的奖学金,考上清华、北大后还会再发巨额奖学金……

此种教育下,学生自然就形成了“成绩就是一切,分数就是金钱”错误理念,对老师,对学校,对社会甚至对父母都薄情寡义,不知感恩。

再次,唯利是图的社会环境促成了“精致利己主义者”的最后的升华。

当今社会上,商家以次充好,假货漫天飞舞,拜金主义盛行,“有钱就是老大”。有位名牌大学教授曾教育他的学生 “当你40岁时,没有4000万身家不要来见我,也别说是我学生——这是我对研究生的要求。”

在这位教授看来,贫穷意味着耻辱和失败;更有诚信危机、道德困惑充斥社会,当看到老人跌倒,“扶与不扶”都要思量再三难以决定的时候,让我们的学子如何不想着去“精致”地去“利已”呢?

被骗的硕士、博士值得同情,变身小偷的和逃票投机的博士着实可恨,二者性质虽然不同,但却源于一个共同的本因——那就是我们教育价值偏向,把他们沦为了精致的利已主义者——这也包括那些骗子在内。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让这个世界少些骗子,让硕士博士不再沦为小偷,不再上当受骗,当从我们社会、学校、家长的教育观念改变抓起。

作为家长,爱孩子应该,但却不能过分溺爱,要让孩子学会分享与感恩;作为学校不能把分数作为衡量孩子优差的唯一标准,要让孩子以德为先、“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作为社会,要扬善抑恶,弘扬正能量,形成“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良好社会风气。

诚如是,我们培养出来的孩子,才会学识与修养齐飞,高智商与高品德共一身,不再出现“霸坐”“逃票”“小偷”,沦为骗子“猎物”的博士!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