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能吃上热乎的午餐,有一张午休安睡的床,是乡村教师最大的心愿​

 平湖一柱家教号 2021-01-04

【平湖一柱 第1156期】

上午第四节,张老师上完课,回到办公室,从包里拿出从家里带来的凉馍和鸭蛋,还有一盒牛奶,这就是他的午餐。

简单地用完餐,张老师用外套蒙上头,趴在桌子赶紧小睡一会儿……

张老师是某乡村小学的教师,家在县城居住,每天花40多分钟,驱车20多公里来学校上班。

因为离家远,上午不能回家吃饭,学校没有食堂,村里没有餐馆,午饭只能凑合了事。

学校没有宿舍,当然更没有床铺,“午休”也就只能“以桌当铺”了,“曲项“而睡”了……

现在,农村的学校,很少有宿舍和食堂,教师都是走读,除了附近村庄即将退休的老教师,年轻教师大多住在县城,虽然有私家车,但却也只能是“早来晚走”,中午是没有时间回家的。

一顿午饭、一个午休,虽然很简单,但天长日久,对教师的身体健康却也是极为不利,因此很多老师不愿到乡下来教书,除了工资待遇外,这也是一个主要的原因。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没有教师,学校建设的再好,也无法奢谈质量。

当下乡村学校,为什么没有宿舍和食堂?这是因为乡村学校小,教师少,过去教师主体主要以“本乡人(原民办教师转正的教师)”为主,不用在学校吃住,因此,很多乡村学校建设时根本就没有考虑设计宿舍和食堂。但是,现在“本乡教师”大多已经退休,新补充新聘教师,却大都是“外乡人”了。

二是乡村学校教师人少,学校规模小,人数少,经费紧张,如果学校设食堂,各种设施、人员等费用学校负担不起。

在连顿午餐都“没得吃”的情况下,年轻教师自然是“人在乡村心在城”,不愿长期留在乡村学校了。

“从农村学校的师资现状来看,改革优化已迫在眉睫。如果没有一支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相对稳定的农村中小学教师队,就谈不上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也将制约农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乡村振兴。”近日,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宿城一中副校长刘秀云带来了关于改革优化农村学校师资队伍的建议。

诚然,近年来,为让乡村学校留住教师,国家和各地政府部门做了很多工作,比如,提高乡村教师补贴,职称评聘优先,山东甚至为乡村教师设立了“专属高级职称”。所有这些,对稳定农村教师队伍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但民以食为天,午餐一顿可以简单,但天长日久却就不再简单;午休一天不休没有什么,但天天不休则就是个问题。夏天教师可以“以桌当床”,冬天却就只能干坐着无法“休'了。

能吃上一顿热乎乎的午餐,有一张午休能安睡的床,是乡村教师最大的心愿!

所以,我以为,在当下,为乡村教师做实事,当从解决吃饭和午休问题开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