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又住院,多年的心肺病,这次又疑似肺脑病。 大夫说的名词,我们也不太懂,只能尽全力配合大夫进行治疗。 开始几天,母亲几近昏迷,吃饭需要喂。 病情最重的时候,喂饭时不知道张嘴,需要使劲的叫:“妈,张嘴,吃饭了”。 每喂一口,就想起母亲当年照顾我们和我们孩子时的情景 看着她苍老的面容,想着她年轻时的艰辛,不禁潸然泪下...... 感谢苍天有眼,几年来母亲每次都能转危为安 母亲病情每一次的好转,我们姐(夫)弟(妹)几个都感觉是又一次的胜利 母亲病情好转了,清醒了,再喂她吃饭时,她还会一如既往的先说:你也去吃呀! 儿寒乎?欲食乎? 年轻时,我们不懂母亲的心。 等到我们懂得这句话时,懂得父母的心时,父母已经老了。 重读《项脊轩志》,作者归有光9岁时母亲就去世了。 他写这篇文章时19岁,对母亲的思念刻骨铭心。 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语未毕,余泣,妪亦泣。 父母永远也不会问你在单位过的好不好,工作顺利不顺利, 因为他们知道他们不懂, 他们对儿女的关心永远都是:‘儿寒乎?欲食乎?’ 为了生活 , 人们四处奔波 却在命运中交错 ...... 常常想,我们为了生存,远离家乡,远离父母,这样值得吗?! 高考刚刚结束,有的考得好,有的考的坏。 这和孩子无关,和出题老师有关。 出的题都不会,蒙的都不对,老师没好好教,学生没好好学。 你也不能没完没了的埋怨孩子不是? 没考上学不一定没出息,先是有一个大家都熟悉的蒲松龄吧。 高考没考好,回家写了一个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 几百年过去了,没有人敢吹牛说能超过他。 不服,你来! 蒲松龄生于1640年,死于1715年。 就在他去世的80年后,真有一个不服的来了, 这个人叫朱翊清, 一看这个名字,感觉和明朝的皇帝有关系, 明神宗叫朱翊钧,差着好几百年的亲哥俩。 朱翊清,浙江人,多次高考也没考上,于是就在家写书。 他写的叫《埋忧集》,都是短篇小说。每篇文章结束,也有“外史氏曰”, 就如同蒲松龄的“异史氏曰”。 他写了一篇《熊太太》: 清宣宗道光皇帝时,神木秦钟岳的父亲当兵路过五龙山时,迷路了, 被一只熊抓到一个洞里。 熊把他扔到洞里后,熊用一块大石头把洞口堵上出去了。 秦钟岳的父亲觉得这只熊肯定去找同伙,一起来吃他。 有些害怕。 过了一会儿,熊回来了,叼着一只鹿。 熊吃了一块鹿肉,把一只鹿腿扔给了秦。 秦钟岳的父亲心挺大,就用自己带的火镰点火,烤鹿肉吃。 熊闻到烤肉的香气,就过来和他一起吃烧烤。 吃完,熊就搂着他睡觉了。 过了几个月,熊生下一个小孩儿(天哪,居然!) 小孩肚子以下都是毛。 过了四年,小孩就如同八九岁的孩子一样,步行如飞! 有一天,秦钟岳的父亲趁着熊不在家,带着孩子就跑回来了。 家里人以为秦钟岳的父亲早就死了,看到他回来非常惊喜。 可熊孩子想妈,没多久,孩子就跑了。 又过了几天,熊孩子领着熊妈妈回来了。 熊妈妈见面就想咬秦钟岳的父亲,被熊孩子给拦住了。 沟通了一会儿,大家和好了,毕竟......有过。 秦钟岳的父亲领着妻子出来相见,“熊辄叉手答拜”。 那一年,秦钟岳12岁。 后来,鞑靼孛来侵犯神木,秦钟岳带领乡勇把他们打败,后来又打了几次仗,有功。 皇帝要封赏他,他就给熊妈妈请诰命。 熊妈妈除了不会下跪行礼外,其他和常人无异。 太后知道这件事了,亲自来府里看熊妈妈,赐号“熊太君”。 外史氏曰:熊太太这事,我是从朋友那里听来的,以为是原创,所以写出来给大家看,后来有人说在《子不语》里也有这个故事,不知能出其范围否,否则删之可耳。 保护版权,从清代做起! 老羊铲史说:人生短暂,亲情永远,尽孝尽早,莫等追悔莫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