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巴菲特”张磊:找合伙人,要高度警惕各方面NO.1的人

 清风斋 2021-01-04

高瓴资本张磊:高瓴资本特别警惕招聘各个方面都NO.1的人。

张总说完这话,网上有很多反对的声音,指责张磊站着说话不腰疼,自己成功了就警惕NO.1人。

张磊确实是个NO.1,他当年以驻马店地区文科状元的身份考入中国人民大学,而且学习期间也是非常优秀,当过学生会主席,参加过央视节目,给全国人民搞投资,后来更是到耶鲁学院深造。

回国创办高瓴资本后,他用15年的时间,将公司打造成为全亚洲最赚钱的投资机构之一,在投资界有很强的影响力,有“中国巴菲特”之称,被业界称作“没人敢不给面子的人”。

自己作为一个各方面都NO.1的人,张磊为什么不支持,反而还要在高瓴资本招聘时警惕这类人呢?

张磊对此是深有体会的,他有一句话:创业者,选择与谁同行,比要去的远方重要。

这里有一个关键问题:与谁同行。

张磊认为:各方面都NO.1的人,其实有一种惯性争第一的思维,许多人并没有搞清楚自己到底想去哪,要干什么,只是认为自己是名校的NO.1,毕业之后自然要去最厉害的公司,对于投资机构来说,那国内高瓴是顶级的。

对于来高瓴资本,不管应聘者表面说得多么美好,但他们内心都有一个情结,“我们上一届的NO.1都来干这个了,我也要干这个”。这就是他们的惯性思维,对于择业这种人生大事,他们没有真正去问自己的内心,自己真正想干什么,自己到底想为社会创造什么价值。

而张磊显然不是这样的人,他每一步都是遵从自己的内心,不以短期逐利为目的,信奉的是长期主义,与时间做朋友。

当年,他大学毕业后,并没有从事金融工作,而是到中国五矿集团,从事矿产收购业务,后来才拿定主意,到耶鲁学院学金融投资,从此开启了自己的价值投资之路。

张磊之所以警惕这种有NO.1惯性思维的人,因为他认为:靠着惯性往前走得人很危险,他们眼里没有朋友,只有竞争对手,拥有的是零和思维,这样的人是干不好投资这行当。

而真正好的投资人,眼里没有竞争对手,有的是同理心,要有与企业家一同把蛋糕做大的心态,用投资把资源分配给最好的企业家,以资本为信号弹,帮助最牛的企业家绽放自己。

张磊始终认为,自己不是招聘员工,而是招聘创业路上的同行者。

张磊讲,自己刚创办高瓴时,并没有得到别人的认可,找的合伙人,除了自己半路出家,其余人一概不懂投资,被朋友戏称为“乌合之众”,而正是这伙人,把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公司,做成了,做大了!

现在高瓴资本强大了,有一次招聘16个暑期实习生,来了2500人报名,仅面试就搞了7轮,而且面试环节强度很大,竞争异常激烈。

为什么筛选这么严,张磊有自己的考虑,因为现在根本看不清商业模式以后会怎么演变,更新迭代太快了,当你选的人错了,后面的事情就很难办。

关于如何选人,张磊讲到:工作中最大的幸福,应该是和靠谱的人一起做有意思的事,把同事当成自己的合伙人。

张磊特别提到选人要重点关注4个维度:

第一,要选自驱型的人,类似于稻盛和夫讲的“自燃型”的人,这种人善于寻找事情背后的意义,能够专注于解决问题。

第二,要选时间敏感型的人,要善于分配和管理时间,干投资这行,机会转瞬即逝,没有一点时间观念,只能跟在别人屁股后面吃土。

第三,要选有同理心的人,善于换位思考,习惯把自己的脚放在别人的鞋里思考问题,能够不拘泥成法去完成任务。

第四,要选终身学习的人,必须拥有成长型思维,否则很难跟上形势的发展变化。

如今,张磊带领高瓴资本已经顺利走过15年,从腾讯、京东、滴滴、美团到美的、格力,从孩子王到百丽,张磊已然成为中国最具有影响力的投资人之一,他的投资策略往往让同行们觉得意外,但他一直都是在坚持自己的信念“长期主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