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个根治原发性痛经的中药治疗偏方

 李灏 2021-01-04

      生活中,原发性痛经是指除月经初潮前后腹痛外,生殖器无明显器质性病变,又称功能性痛经。中医常言 寒、热、瘀、虚,导致冲任瘀阻或寒凝经脉,使气血运行不畅,胞宫经血流通受阻是其基本病机。其病位在冲任胞宫,变化在气血,表现为痛证,下面请跟小编一起了解下中医是如何治疗原发性痛经的吧。

痛经灵

【药物组成】益母草、醋香附当归各15g,炒灵脂川芎各9g,白芍20g,蒲黄12g,延胡索10g,山楂30g,川牛膝甘草各6g。

药物加减:气血瘀滞者,加红花乌药9g,制乳香、制没药各9g;寒凝胞宫者,加艾叶桂枝各9g,吴茱萸6g;气血虚去山楂、川牛膝,加黄芪15g,熟地黄12g;肝肾亏损者,去益母草山楂,加山茱萸杜仲各10g,枸杞子12g。

【适用病症】原发性痛经。临床表现为经期或行经前后周期性出现小腹疼痛或痛引腰骶,重者剧痛伴见呕吐或昏厥。

【用药方法】每天1剂,水煎2次,取药液400mL,分早、晚温服。每次经行前3天服药,6剂后停服;下次月经来潮前照上法再服6剂。连续治疗3个月。15岁以下患者药量减半。另用外敷药(由红花丹参乳香没药川芎延胡索木香丁香细辛白芷等各适量组成)布包蒸热,于痛经发作时热敷腹部,每天2次。

【病案举例】瑶瑶,女,20岁,大学生。痛经3年,每于经期小腹疼痛难忍。曾服用吲哚美辛、维生素B6治疗,效果欠佳。诊见:正值经行第1天,小腹疼痛、得热痛缓,经量少,经色紫暗有块,伴面色苍白,畏冷,呕吐,舌质暗、苔白,脉沉弦。西医诊断:原发性痛经。中医诊断:证属寒凝胞宫,经血瘀滞。治宜活血化瘀,温经暖宫止痛。内服痛经消方加艾叶乌药桂枝各9g,吴茱萸6g,每天1剂。并配合外敷药热敷腹部,每天2次。治疗3天后患者腹痛消失,经量、经色正常,畏冷、呕吐等症状消失。连续治疗3个月经周期,病愈。后半年未再复发。

解读:痛经消方以“通则不痛”为法则,调理冲任气血为主。临证根据不同的证候加减用药,或行气,或活血,或散寒,或补虚。并配合外敷药热敷小腹部,以活血化瘀,通达气血,调理冲任,温经暖宫止痛。内服与外敷,整体与局部相结合,针对病因,切中病机,直达病所,使胞宫经络疏通,冲任气血畅通,解除痉挛,维持胞宫正常血运,则经行腹痛消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