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抓住教育关键期,帮孩子养成这18个好习惯!

 最爱是西红花 2021-01-04
习惯养成不易,纠正坏习惯则更为困难。
12岁以前,孩子的行为还未定性,处在狠抓习惯的黄金时期。
抓住教育关键期,孩子将收获受益终身的好习惯;一旦错过,孩子的学习和成长都将被耽误。
那么问题来了,孩子要养成哪些好习惯?家长该往什么方向引导?
今天这篇文章将为你支招,家长最应该帮孩子养成的三大类好习惯,赶紧往下读吧!


学习上
要想学习给力、成绩优异,孩子必须具备这些好习惯:
◆ 先学后玩
增强时间观念,趁精神状态好的时候赶紧完成课业,如有空余时间再去做自己的事。
◆ 把字写好
一笔一划把字写好,不要写连笔、简笔等不规范字迹,低年级孩子不妨每天练字20分钟。
◆ 大声朗读
开口读书,既能加深对课文内容的印象,也能提高语感能力,是语文、英语学习之必备。
◆ 勤奋思考
学习不在于把教材背得滚瓜烂熟,而在于理解概念、吃透知识点、懂得举一反三。
◆ 不懂就问
如果同一类题目反复出错,要多请教老师和家长,避免在错误思维中死循环、做无用功。
◆ 重视总结
出错原因是什么,知识漏洞有哪些,把这些弄清楚了,孩子才能打下扎实的学习基础。


生活中
细节见素质,孩子在生活中务必养成以下6个习惯:
◆ 礼貌文明
与人相处时多说“请”“您”“谢谢”“对不起”,遵守公共秩序,爱护公共物品。
◆ 守时守约
按时睡觉、起床、回校、返家,不随意夸下海口,答应别人的事情要尽全力做到。
◆ 物归原位
务必把看过的书、用过的笔尺、玩过的玩具放回原位,下一次再用才不会找不着。
◆ 讲究卫生
保持自身衣物、座位房间的干净整洁,不随地吐痰或扔垃圾,勤剪指甲勤洗手。


◆ 勤俭节约
节约水电,珍惜粮食,爱惜学习用品,买东西讲究“合适实用”而不是“攀比炫耀”。
◆ 坚持运动
除了做早操、上体育课,孩子每天至少还要锻炼半小时,晚上写作业时也要注意劳逸结合。


做事时

无论学习还是生活,在具体做某件事情的时候,孩子都要做好:
◆ 事前计划
准备工作做到位,孩子做起事来才不会手忙脚乱,要提前想好方法、工具、预计时长等。
◆ 边做边想
完成老师、家长交给的任务时,不能只想着赶紧交差,要多想想怎样才能做得又快又好。
◆ 虚心细心
老师和家长的评价建议,孩子要虚心听取、努力改进,做事时要仔细认真,决不能应付敷衍。
◆ 独立完成
如果卡壳了,多尝试别的办法,实在无法独立完成再去求助,不要一有困难就让家长代办。
◆ 有始有终
把事情做优秀是终极目标,把事情做完则是基本要求,一旦开始就要坚持到结束。
◆ 知错能改
犯错是很正常的事,关键在于主动承认、勇于承担,及时改正并吸取教训,日后引以为戒。
孔子曾说过,“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
越是从小养成的习惯,越能支配孩子的行为,甚至决定他们的命运。
因此,请家长们务必狠抓孩子的习惯养成,让好习惯伴随孩子一生,引他们走向优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