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止若先先文集《一簑烟雨》

 释道良 2021-01-04

山水短章意味长

蔡家辇

镇安业余作者刘万成兄,笔名止若。四川民族出版社出版的文集《一蓑烟雨·南北萍踪》共收录其游记二十五篇,以真山真水写意人生苦乐,寄情抒怀,隐寓着浓浓的悲悯与追寻。末篇《牧场骑马》与《高原落日》雄浑起始遥相呼应,惆怅与失落写尽二十九年沧桑。由此想起唐人陈子昂《登幽州台歌》之句——“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止若究竟在追寻何物?

读罢《一串佛珠》,我思想了很久很久。很轻很小很便宜的一串普通的黄羊木珠子,压在心上却沉重无比。我想普通人生一世,有多少苦难欢乐,又实在是苦多于乐。而历史呢?漫长的历史与个人的一生相较,不知要沉重多少。

白帝城从久远至到如今,马上可能就要被淹沒成孤岛时,就像那串佛珠本来就是借佛开光而换取几个小钱,又如何能真正保佑无事平安?止若先生赋予开光的意义完全附合佛教的本义,就是开启自性无限光明。这是“开光”的价值,也是佛珠本身的无量意义。

武汉是古今文武重镇,又是人文名城。更有长江天堑大桥擒锁江龙,黄鹤名楼镇守水天宝地。荟萃历史风云,展现新世代丰彩。虽不是帝都皇城,却如定盘星一样,承载着历史的起始,牢牢地占据着江汉重地。鹤搂,重镇婉若明亮称星,闪耀着夺目光茫。《武汉文藻》仿佛一幅立体画卷,两水怒劈双山,双山又夹三镇,又有高耸入云端的鹤楼。名楼、重镇、江水、云烟、古往、今来、帝王、政客、文臣、武将、骚客、才子、方外仙道、江水云鹤、游人美食……一幕幕在流动着风云变迁各领风骚数百年。

本来要去江南。一场暴雨把止若先生挽留了下来,我们有幸看到“鹰城”美丽的风土人情和悠远的历史文化。让人在风雨之中感受到远古文明的艺术魅力,还有改革开放的春风惠及这个新兴工业城市的人民。虽然是短暂的一夜,从远古时期的古文化开始至历朝历代人文的追寻,到现代当代重要人物的关注,脉络清晰,生动鲜活,信笔于极平凡处,发现不同寻常的风景。

而我还沉浸在旬邑的万象更新,鸟语花香,春不落寞的惬意之中,止若先生却笔锋一转开门见山。《雾都印象》,山雾相连。山卧虎,雾隐龙。重庆城重,必然。重城雾浓,自然。山光雾气,红山黑水之中,“棒棒”,“钳工”,“刘兄”,“朱友”岂是偶然?不管是梦语还是酒话,肯定沒醉,要不如何分辨高低大小,南北东西和好心的江西人。“罗汉寺”外参禅,天远地偏。打发了持碗行乞的侏儒,却买下了《金刚经》《无相颂》。止若真是智者,把这乱糟糟参透,千锤百斫无痕踪。凭空悼古,山是舞台,雾乃帷幕,从古至今未停止过,不管雾再厚,总会有人看穿看透。

空论终究是空,唯实干才能兴邦!经沣峪《走进旬邑》是去开会,小车失灵显示意外?吉人天相表明因果定律。止若在不动神色中变幻风云,如诉家珍地娓娓道出旬邑的历史、人物、民风、物产、考古、创新、务实、崛起……古老的历史,绝无仅有的化石,驰名中外的人文鲜活生动。关注之切溢于言表。旬邑的新文明、新农村是结合实际务实创新的成果。歌舞晚会后举杯欢庆时,先生冷静地离去,悄悄审察古象的复原骨架,严谨细腻地推测古象轻重,寓意深刻,而又警醒世人。掩卷细想,与止若先生相识三十年吧,交集不多,因文、画而结缘,巧合还是偶然?不由想起古德的禅诗:

整日寻春不见春,芒鞋踏破岭头云。

归来手把桃花弄,春在枝头已十分。

人们很容易漠糊大唐的繁荣,对苦难总是铭记于心——尤其是生死之恋,不论是帝王平民,都同样惊魂裂心。读了《骊山看戏》,我便有点莫名的欣慰。文中情绪很是纠结。这场戏演的寡淡,看的人也很索然。《长恨歌》本身的凄旷冷美,也可能是无法复制的主要原因之一吧。

黔南的纯水净山淡漠了止若心中山水甲天下的桂林。绿风轻吻婉转旖旎的舞阳河面荡漾起微波与悠闲地垂钓物我两忘。号称“门户”与“锁钥”的 文化名城镇远如诗如画,素淡朴真的传统民居修旧如旧,远离了光污染,却清醇静美如玉。千古苗寨保持自然的恬淡朴拙,好山好水滋养善良的好人呵护美丽山水,又把好人紧紧拥抱。人与自然和谐完美如一,让人留恋不舍。

而天地自然的造化妙绝美伦,一如《上南宫山》那徐徐展开了一幅立体山水的奇妙长卷,非是人间丹青高手能绘。岚皋县那城水城交融,云烟满纸,但雨中的南宫山更胜仙境,云水雾山,游龙走凤,静谧莫测,幻化无穷。这是真有此景,还是止若先生心中的精神意象原本就如此出神入化?除此之外,似乎给不出更好的解释。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