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全国中医馆两年增加10000多家

 医馆界 2021-01-05

点 标 题 下 蓝 字 关 注 中 医 馆 产 业 新 媒 体

 287 

当政策大环境不断变好的时候,中医能有几多发展?

当国家不断鼓励中医药的时候,中医能有多大进步?

■ 医馆界 半夏

近日,国家卫健委发布了《2018年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以下简称2018公报)。作为中医药人,最关心的就是中医药板块的相关数据。

2016年12月《中医药法》正式发布,2017年7月01日《中医药法》正式实施,以及各类中医药相关的利好政策不断涌现。

2017年和2018年的中医药相关数据显得格外重要,因为2017年和2018年都是中医药的政策大年,我们迫切想知道:

当政策不断变好的时候,中医能有几多发展?

当国家力推中医药的时候,中医能有多大进步?

*因为2018公报只有2017年底和2018年底的数据,所以医馆君增添了《2016年我国卫生和计划生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上的数据,还参考了以往统计公报上的数据。

一 、全国中医类医疗卫生机构数


 全国中医馆两年增加10000多家 

2018年末,全国中医类医疗卫生机构总数达60738个个。其中:中医类医院4939个,中医类门诊部、诊所55757个,中医类研究机构42个。

2016年末,全国中医类医疗卫生机构总数达49527个。其中:中医类医院4238个,中医类门诊部、诊所45241个,中医类研究机构48个。

2018年末与2016年末的数据对比:

1.中医类门诊部、诊所增加了10516个。

《医馆界》认为以纯中医诊疗为主的医疗机构都可以称为中医馆。所以也可以这样说,只要它们是以传统中医诊疗为主的中医机构。

其中中医类诊所增加了9471个,跟中医诊所备案制不无关系。

根据《中国中医药报》报道,《中医药法》实施一年后,也就是2017年07月01日到2018年07月01日,一年间就增加了3536家中医备案诊所。

2.中医类医院增加了701个。

而2016年底到2018年底,全国所有的医院数量减少了3869个。在全国的医院数量减少的时候,我们还能看到中医类医院的增加。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明中医的被重视程度。

2016年底到2018年底

全国所有的医院数量减少了3869个

二 、提供中医服务的基层医疗占同类机构的比重(%)


 比重稳步增长 

*本表不含分支机构

2018年末,提供中医服务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占同类机构的98.5%,社区卫生服务站占87.2%,乡镇卫生院占97.0%,村卫生室占69.0%。

2016年末,提供中医服务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占同类机构的97.5%,社区卫生服务站占83.3%,乡镇卫生院占94.3%,村卫生室占62.8%。

提供中医服务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占同类机构的比重,2018年末与2016年末的数据对比: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增加了 1.0%

社区卫生服务站增加了 3.9%

乡镇卫生院增加了 2.7%

村卫生室增加了 6.2%

说明在各类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能提供中医药服务的机构占同类机构的比重稳步增长。

三、全国中医药人员数


中医师近两年增长较快

2018年末,全国中医药卫生人员总数达71.5万人。其中:中医类别执业(助理)医师57.5万人,中药师(士)12.4万人。

2016年末,全国中医药卫生人员总数达61.3万人。其中:中医类别执业(助理)医师48.2万人,中药师(士)11.7万人。

2018年末与2016年末的数据对比:

全国中医药卫生人员增加了10.2万人

中医类别执业(助理)医师增加了9.3万人

中药师(士)增加了0.7万人。

2013-2018年全国中医药人数

2018年末与2016年末两年间,中医类别执业(助理)医师增加了9.3万人,而2018年末到2013年五年间,中医类别执业(助理)医师一共增加了17.7万人。说明2018年末与2016年末两年间,中医师增长相对较快。

四、全国中医类医疗卫生机构医疗服务量


中医类服务占医疗服务总量增长偏缓慢

2018年,全国中医类医疗卫生机构总诊疗人次达10.7亿人次。其中:中医类医院6.3亿人次(占58.8%),中医类门诊部及诊所1.8亿人次(占16.6%),其他医疗机构中医类临床科室2.6亿人次(占24.5%)

2016年,全国中医类医疗卫生机构总诊疗人次达9.6亿人次。其中:中医类医院5.8亿人次(占59.9%),中医类门诊部及诊所1.4亿人次(占15.1%),其他医疗机构中医类临床科室2.4亿人次(占25.0%)。 

2018年末与2016年末的数据对比:

中医类医院增加了0.5亿人次,占比减少1.1%。

中医类门诊部及诊所0.4亿人次,占比增加了1.5%

说明基层中医医疗机构服务更加活跃,增长更快。

总结

1.中医基层医疗机构增长最快,两年间,全国的中医馆增加了1万多个,基层中医医疗机构服务更加活跃,增长更快;执业类中医师增长较快但总体趋稳。

2.中医类服务占医疗服务总量增长比想象中更慢。从2013年底到2014年底增加了0.2%,2014年底到2017年底,三年中每年均只增加0.1%,2017年底到2018年底,数据稍微好了一点,增加了0.3%。

五年间,从15.4%涨到了16.2%,这个数据本身占比极低,将中西医之间的差距赤裸裸的体现出来。

增长缓慢得让人格外痛心,在医馆君认为这是一个非常实在的数据,中医到底为全国的医疗服务贡献了多少力量

政策环境再好,国家力推,但是中医真正在医疗市场上占据主流还要走很远。

3.中医医疗机构、中医师和中医服务量占比的增长差距非常明显。医疗机构对政策的敏感度是最高的,相对也是最容易的,只要政策放开就可以很快增长;中医师增长较快,说明政策给了中医从业人员,尤其是年轻人信心,从业意愿可能更高了,但是中医人才不可能爆发式的增长,因为人才培养不可能那么快;而医疗服务量占比的增长最慢,让人难以接受。

但如果认真分析,便会发现其合理性。

医疗服务量一是跟医疗服务水平有关,医疗机构好开,医疗人员考证也简单,但是医疗服务水平的提高,主要是疗效的提高还需要很长时间,医疗服务量二是跟大众的认知有关,教育大众用中医可能是最难的。另外医疗最重要的绝对是疗效,当中医的整体疗效上不来的时候,老百姓也没有那么快喜欢看中医。

中医的医疗服务水平真正提高,靠的还是我们中医药人自己的实力。

这一定程度上也可以解释,为什么新开的中医馆眼看着变多了,其中很多中医馆却冷冷清清。整个医疗服务水平的提高没有那么快。

希望所有中医药人了解真正的现实,从而更加清醒、更加努力,而不是被严峻的现实打垮。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