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19中医馆行业的10个关键词

 医馆界 2021-01-05

 336 


本文是作者对医馆生存发展以及中医行业环境变化而做出的观察和思考,由《国医国药》杂志整理发布。


■ 医馆界  王中华

根据行业数据统计,截止到2018年底,全国中医医疗机构大约6万余家,其中的中医诊所和中医门诊部大约5万多家。

从最近五年的观察来看,我们发现2017年前面三年,医馆的发展数量都是比较平稳,自2017以后其净增长量有了大幅提高,大约有30%的增长率,这个得益于《中医药法》的出台,社会投资对于兴办医馆有了很高的热情。

然而仅有热情是远远不够的,传统的小型个体诊所占据中坚稳定发展,但多数规模以上的中医馆却面临着生存问题。

第一关键词:市场下沉

这是甘肃定西市漳县的全真堂中医诊所,在漳县中医院的旁边。经营这家诊所的医生生于1985年,而漳县就是她的家乡。

一直在兰州坐诊的她,因临床疗效很好,很多沿海地区发达省份的医馆老板年薪百万聘请她过去,她都一概拒绝,执意回到自己的家乡开办中医诊所。

采访中她说,基层百姓太缺乏中医药,诊所开业的第一个月月底,就需要限号了,病人太多,看不过来。而且不同于大城市常见的一般性疾病,基层经常遇到各类疑难杂症。

当地的百姓不到万不得已,一般不会上医院看病,所以大病重病很常见。中医药在基层地方受到百姓的热烈欢迎。

当我们的目光聚焦在繁华茂盛的一二线城市时,其实真正中医的沃土在基层,也就是我们说的“市场下沉”,中医药在基层拥有巨大需求和广阔市场。

第二个关键词:中医纳入公共卫生系统

从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到吴又可《温疫论》和叶天士《温热论》等方书中可以看出,中医历来参与和主导重大疾病的防治(这里主要指传染病)。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随着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中西医并重方针政策的出台,和疾病谱的变化,医学正在由对传染病的防治转为对慢性疾病的防治。

因此,将中医纳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是时代的选择。

伴随着各地公卫系统向社会资本放开,未来的社区服务站等综合性的医疗机构,将进一步引入中医临床技术,让中医在治疗慢性病、防未病以及中医健康管理等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打造中医特色的社区公卫,能有效缓解当前医馆的自然流量不足,政府购买的公卫服务也带来可观的收入保障。预计未来两三年将会有更多的诊所、医馆获益于公共卫生系统的支持,这一点值得所有中医从业者展望和期待。

第三个关键词: 中医饮片0加成

“中药饮片0零加成”已经列入监管层的研究范围,深圳两三年前已开始实施。这个政策对于那些严重依赖医保的大中型医馆造成的影响会比较大。

取消以药养医是大势所趋,只是时间问题。不论是否实施何时实施,医馆经营者要有这样的心理准备,提前进行更广泛的创新和布局,减少对医保的依赖。任何新生事物的诞生,必会经历刻骨铭心的阵痛。

第四个关键词:会销型中医馆

这张图片是我朋友圈的截图,这是去年12月1号到23号北方某个医馆品牌一个月内10家医馆开业,会销型医馆的铺开如火如荼。

会销型医馆大多有保健品营销背景,很多会销企业原本就有数百个线下网点。他们把一部分网点转成诊所的资质,而且现在很多地方诊所审批的流程也非常简化,所以这也是会销型医馆的迅速铺开的原因之一。

会销型企业做医馆,特点主要是表现在以下几点:第一个特点,它是以医馆作为平台销售产品为主,还是以医疗为主;

第二个特点,如果搞招商加盟的,看他们主要宣传怎样发财,还是以临床疗效为主。

现在会销型医馆主要分布在东北、华北、西北,集中于二三线城市以下,这个现象引起我们的关注,我们关注他是以产品为主,还是以医疗为主。

第五个关键词:学术型中医馆

这两年我们一直在各个场合强调这个问题,在《医馆界》的平台上,学术型中医馆这几个字出现的频率很高。

不得不说,目前全国各地的中医馆都是由当地的名老中医所主导,而各家门派都有自己的一套理论和实践体系,所以不能完全包容其它学派,中医的市场正在呈现出少林武当、百家争鸣的格局。

第六个关键词:运营vs技术

前几个月我们在筹备医馆界西北论坛时,花了很长时间在西北出差。

发现山西运城有很多民营中医院做得很有生命力,在运城八几年开业的民营中医院,至今保留下来仍有80多家,拥有300多个院内制剂。

现在运城政府提出“全世界来运城看中医”的口号,其信心和底气,就是来源于祖祖辈辈传承下来的特色疗法,这足以证明核心技术对于医馆运营的重要性。

这也不得不促使我思考“运营与技术哪个更重要?

我们经常听到“要做中国的梅奥”的豪言壮语,但是我们不得不清醒地认识到,支撑梅奥的不是它民营医疗的身份和运营水平,梅奥在很多专科领域的技术代表了全美甚至全球的最高医疗水平,而且难得的是梅奥能持续保持着这个水准。

我们知道西医的技术发展得很快,支撑梅奥保持这个水准的,是其教学体系和科研体系。

行业进化的必由之路就是竞争差异化,我们行业发展到现在为止,绝大多数医馆都是千篇一律的,都是专家挖来挖去的,我们称其为“圈地运动”,圈的是中医专家。

而这种同质化运营模式已经不适合新时代的市场要求了,必须要告别了。医馆进化的必由之路必须要有自己的东西,不管这个东西是有形的产品还是核心技术或者是无形的服务产品。

第七个关键词:青年中医

培养青年中医渐成中医馆行业的共识。

目前为止,体量大的中医馆几乎都是靠“名老中医”带动起来的,如今越来越多的中医馆意识到,这条道路行不通了,因为名老中医作为稀缺资源,难以为继。

中医馆发展的核心问题是人才的复制,如果青年中医不能成才,中医馆就没有未来。

过去的几年,我们在全国各地走访各类中医馆,发现不仅仅是学术型中医馆在培养青年中医,很多传统型中医馆也在试水青年中医培养。

所有甘愿为青年中医培养长期付出的中医人,都是有情怀的中医人,是当之无愧的行业脊梁。

第八个关键词:中医外治

中医外治对医馆的整个布局及其投资等方面,与纯粹的内科治疗区别很大,所以一定要做好前期的调研,一定要找确有疗效的项目。

深圳有个正中堂,仅300平米,馆主的是一位针灸医生,他多年深入研究艾灸,第一个月就开始盈利。

正中堂的主要特色是针灸和艾灸治疗,他自制的艾灸盒子都是根据人体的曲线定制的,很有特色,疗效很好。他还有两个艾灸床,获得国家级的发明专利,也是做外治用的。

为什么多数中医馆的外治做的不好?主要是观念问题,老板和医生重治疗、轻养生。中医界有个鄙视链:中医内科看不上做外治的,针灸又看不上推拿的,推拿看不上小儿推拿的。主流观念导致重药物,轻外治。

但是随着饮片零加成及非药物疗法的兴起,你不得不重视中医外治法。

第九个关键词:中医专科化

众所周知,很多疾病是中医擅长而西医无奈,中医在这方面具有明确的专业优势。

例如上海的泰坤堂,他们早期就研究两个病:卵巢囊肿和子宫肌瘤。这两种常见的妇科疾病用西医治疗花费大、效果不理想、易复发。泰坤堂多年中医攻关,有效解决了疗效的可复制性,取得很好的效益。

专科选择还应考虑受众人群的体量,如果是罕见的疑难病症,除非具有全省全国的技术优势,否则不容易形成专科效益。尽量还是选择中医擅长的多发常见病种。

第十个关键词:中医"产品"化

这里所谓的中医“产品化”,可以是产品创新,也可以是服务创新。

中医产品化是行业发展的必由之路,目前由于受制于政策限制,院内制剂等政策难以落地,但中医生活化的产品正在遍地开花。

医馆也可以充分发掘当地药食两用的药材,开发特色膏方或是丸散膏丹,做公立医院不愿涉及的剂型。

医馆的产品开发必段基于疗效才能形成口碑,把细分市场做好、做透。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