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犟人,别了西直门

 罗定军 2021-01-05
一领子 2020-12-19

                          (一)

       上周末,应家奇同学之邀,随必光同学去了趟许市,同行的还有道贵和尚书,一起去参观胡家即将落成的华府。一路上,大家相谈甚欢,我却言语不多,心里总惦记着一件事——那将是个怎样的豪宅?

        中国古人素有衣锦还乡的传统,“深宅大院,佣人无数”乃是标配。胡家奇此刻回家建宅,虽非告老还乡,但依其财力,建栋鹤立鸡群的豪宅本无可厚非。但豪华与奢华之间并无明显的分界线,各人的评判标准也各不一样,很难拿捏。

        沉思间车子过了许市中学,左拐上了一条绿树掩映的丘岭,在一栋基本竣工的欧式小楼前停下来。没来得及仔细审视小楼的外观,我们便鱼贯而入,进到室内,只见内装饰已经完工,仅剩门、栏和窗帘未装,家什尚未摆放到位,几个工人正在打扫卫生。其他仨人径直到后院去面见主人,我则独自楼上楼下看了个遍,之前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不仅内饰外观与奢侈豪华无关,连规模也不算大,除去露台,面积只有三百平方米左右。

        正当胡家奇点卯之际,我来到了后院。首先映入眼帘的一道亮丽的人文风景,几个人簇拥着一位精神爽朗的老太太。不用问,便知老人是胡家高堂,母子俩太挂像了。其时,她正在跟儿子家奇道别。因是初次偶遇,我没有贸然打扰,也没有趋前问安。在失礼与勿扰之间,我选择了后者,只是无比钦羡地望着她老人家渐渐远去的背影。历经沧桑的农村老人,虽年届九旬,仍然耳聪目明,据说还能与人上桌博弈——打麻将,不得不让人钦佩、羡慕!

        目送过老太君,我才回过神来欣赏后院。后院面积不大,大约亩把地。一棵硕大的樟树位于院子正中央,一眼便能认出,这是上辈人种给后人乘凉的,所以主人妥为保存。现在经济条件好了,大树旁又建了一个木质凉亭,已初具规模,装饰完工后,坐二十人绰绰有余。通透的围栏,使得院内的小品与周边的景色成为一体,院子也不显窄蔽。曲径一边拥抱些许青地、花木,一边为来人引路。几块不大的石头点缀其间,明知是人为所致,却也不失自然,看得出,主人在天然与雕饰之间小心翼翼地寻求平衡。当我在拍摄小院时,家奇同学指着留白的空地,说这里适合露天用餐,或站或坐,可以容纳几十人。接着又说,我建这个房子,就是为了便于同学用餐、聚会提供一个场地。此话一出,证明我原来的担心只是杞人忧天。家奇发迹已有数十年,要炫富,不会等到今天。家奇的低调,我早有体会。同学四十年聚会,他坚持捐款额不排第一,但承诺所有开支他一人兜底,让刘湘岳领了回先。

        说话间,易合林同学领着夫人和弟弟过来了。人齐了,彼此寒暄一番,午饭的时间也到了,一干人马转移到茅屋岭用餐。席间,王群福给胡家奇敬酒,家奇首先表示感谢,说这次建房全仰仗王群福帮忙,他像建自家的房子一样上心,吃了不少亏。感谢的话音未落,话锋转了向:“群福是个好人,就是脾气有点犟,明明是他给我帮忙,到头来我说的不作数,反而要我听他的,你说怪不怪?”王群福顺势辩解:“犟的是你!既然我把房子当成自己的建,怎么建,当然得听我的。”引得一桌人轰堂大笑。

                          (二)

        到底谁犟?散席后,王群福向我从头道来。原来,在我们抵达之前,家奇向他这位总监交待,家中哪儿要挂什么画,哪里要写什么诗,哪块石头要刻什么字,说得仔仔细细。他认为,家应该是个温馨的港湾,不要再惦记什么大海泰山,但胡家奇听不进去。于是他提了个要求:“你留块石头,让我也写一个字。”

      家奇问:“你想写个什么字?”

      王答:“写个‘强’字。”

      家奇问:“什么意思?”

      “不明白?那就在下面画条(头)牛。”

       家奇顿悟,笑曰:“要画就画两条牛。”

       两人开怀大笑,笑了好一阵。

       王群福到底犟不犟,我不敢妄言。认识他,还是家奇介绍的,只知道他们彼此是同学,是发小,见过几次面,吃过两次饭而已。如果说胡家奇犟,我倒是可以举证一二。

       四十二年前,他同我们一样,从各自的中学筛考(选拔)进了广兴洲区中学。待到距高考月余之日,他竟然卷铺盖早早回家去了。听黄启忠解释,说是家奇思母心切,才返回许市中学,以致当年高考落榜。如果说这只是年少懵懂,与倔犟无关的话,那八十年代中期他从国家机关离职下海,则是对“犟”的完美诠释。如果用官阶高低衡量一个人是否成功,只要不离开机关,他至少也是个司局级干部;倘若运气好,混个副部级也有可能。然而,他一旦接触人类终极命运这个命题后,居然下定决心,终其一生为之奔波。有人为他弃政可惜,有人为他企业做得不够大可惜,他都不以为然。他心心念念想的仍然是他的研究课题,他自始至终认定,研究人类命运并为之呼号才是他的使命。胡家奇在人们心中,首先是一个“犟”人,其次才是企业家和研究人类命运的学者。

                           ( 三)

        其实每个人在别人眼里,都有犟的一面。有的人看似性格温和,在朋友面前什么都好说,什么都不计较,但不等于他(她)没有犟的一面。有人在单位犟,有人在社会上犟,有人在家里犟。有人小事不犟大事犟,有人大事不犟小事犟。有些人交道不多时感觉不犟,相处久了倔犟的一面便凸现出来,且相处得越久,犟得越明显。因此,有的人大多数人认为不犟,个别人认为犟。我本人就是这样的典型。一九九九年,我到北京出长差,趁着半日空闲,跑到西直门去拜访家奇。彼此相处大约四个小时,事后留给他的印象是:“刘兆伯和别人不一样”(这个评价,是别人过话后我才知道的)。简而言之,我在胡家奇眼里,也是个犟人。同班不到两个月,他对我可能没有什么印象,各人自顾不暇,交往不多;相处两个时辰,他就发现了我犟的一面,眼睛真毒。

       老实讲,我认为自己很随和,至少我一直向这个方向努力,尤其在比自己强的人面前,我丝毫不敢牛。事后我仔细回想,或许有三件事令他感觉我与别人不一样。第一事发生他的办公室。刚落坐,我摸摸口袋便大大咧咧地说,烟没了,你这里有烟吗?他立马吩咐秘书去弄烟,秘书很快拿来一条云烟,我坚持只要一包。如果这件事不算,那就是第二件事,发生他的奔驰车上。上车后,我燃起一支烟,想抖一抖在豪车里吞云吐雾的派头。他说这个车上还没有人抽过烟。我没有像别人一样,立马知趣地把烟灭掉,反而说,你在前面方便停车的地方把车停下。他问我,要干什么?我说,下车抽烟。大有饭可以不吃,烟不可以不抽的架势。他连忙强调,我可以抽。这件事应该算得上,但最有可能的应该是第三件事,发生在亚运村中餐馆。两人边吃边谈,滔滔不绝,足足谈了两个多小时。谈了什么已经不记得了;没谈什么我倒是记得很清楚。自始至终我没有问他有多少财富,也没有问他的公司规模有多大,甚至连他向许市中学捐钱的事,也没有当面求证。那时,正是他的生意做得风生水起的时候,财富多少,可能是每个家乡来人必问之事,但我只字未提,他才说我与别人不一样吧。

       确实,回岳阳后,只要跟人说,我在北京见过胡家奇,他们都会打听他的生意到底做得有多大,无一例外!由此看来,家奇说得不错,我真的与别人不一样。承认自己与别人不一样很容易;承认自己犟的人却不多。大概人们都认为倔犟不是个好词,所以都不愿承认。只有我是个例外。

                       ( 四)

      犟,我认为不是坏事,只要犟在理上,犟在道上。古今中外,凡是名人、伟人大多有犟的一面。老子如此,丘吉尔如此,左宗棠如此,马云也是如此。老子如果不犟,或许就没有紫气东来的典故;丘吉尔如果不犟,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历史可能要改写;左宗棠如果不犟,新疆、西藏可能已经从中国的版图中分裂出去了;马云如果不犟,就不会有什么支付宝,也不会有蚂蚁股票叫停。同理,胡家奇如果不犟,既不会成为企业家,更不会有三百万字的等身之作。

           “犟”由“强”和“牛”两个字组成,说明生性倔犟的人大多有强和牛的特质,强而牛是他们犟的本钱。胡家奇当年“过筛”后被区中录取,说明他有两把刷子,所以一“回锅”(复读)便成了香饽饽。

       说到回锅,我想起了上次与他在广兴洲用餐,我曾拿桌上的回锅肉说事。我说,家奇第一次没考上大学是有意为之,因为他晓得,回锅肉更香。他说我会夸人。其实我是有所指,不信,大家可以细心数数,从广兴区中学出来的名人中,有几个不是“回锅肉”?都成了名人,故不便指名道姓,一一列表。

       为什么“回锅肉”里出名人,一帆风顺的业绩平平?如果只用一个字回答,那就是因为他们“犟”。别人我不清楚,说胡家奇犟,我还能举例一二。他除了打理公司的事务,还坚持每天笔耕不辍,不论身处何处,除了坚持写著作,还写日记,而且三十八年天天写,没有一天落下。人们通常认为,坚持是一种好的品质。其实在某种意义上讲,“坚持”与“倔犟”基本上是同义词,二者没有不可逾越的边际。他说我与别人不一样,到底哪里不一样,我前面说的不算,等到他的日记解密,翻到他二十一年前的那一天,里面应该有正解。一个与众不同的不速之客,占用了他几个时辰,还让他破费,让他亲自开车送回去,这样的人,他应该会写进日记。

        我是犟,但与他比,犟得不一样。我是蛮犟、死犟;他是巧犟、活犟。他在说王群福犟时,满面春风,一切化解于无形,两人合作顺风顺水。我说别人犟时,横眉冷对,令矛盾渐次升级,让合作分道扬镳。

       由此说来,犟也要知止。但是,尽管我早就悟到了,事到临头,还是有不知止的时候。用餐时,王群福问,家奇的院子建得怎么样?我说,像那么回事。他显然对我的评价不满意。别人做的事,别人家的事,我尽可以说,好!很好!甚至说得文雅点——怎一个好字了得!岂不皆大欢喜。我只好赶忙声言,本人很少表扬别人。“像那么回事”,于我,已经是很高的评价了。幸好有易合林接话解围:“你们能不能帮我也规划一下?我家的后院比家奇的大几倍。”院子如果不是建得好,像易合林这么低调的犟人也不会动心。

        家奇家的后院小是小点,但确实建得不错,耐看,不奢华。小楼外形既区别于普通民房,与周边人居环境、色调相融为一体,简约,不简单。尤其是屋后的偏屋,家奇如果不反复强调其建房之初衷,我还真不知道是干什么用的。

        我拍了胡家华府的照片,也有视频,但我不准备上传,目的不是吊有兴趣同学的胃口,而是希望大家有空自己到他家去作客,亲自感受一下。大家在杞人亭里即便不忧天悯民,也可以谈天说地,纵论古今,还可以顺便吃点喝点,岂不美哉。大家千万别有蹭吃蹭喝的顾虑,我可以负责地代家奇声明,来的都是客,能来,就是看得起他这个同学!尤其是懂风水的朋友值得一去。居高临下,房前是一条不竭港,对面是一片开阔地,与学校和老师为邻,摆弄你手中的罗盘,测测看,胡家是不是该出个奇人?

                               (五)

       至此,最不服气的应该是王群福——口口声声说不轻易表扬人,一转身,写了篇贼头贼尾的捧哏文,不知该作何解释?理由其实很简单。褒扬自己的同学,大家都伴福沾光——为有家奇这样的同学自豪。同时也是替自认为建树不够的同学正名,其实大家都很优秀,只是平台、环境限制了自己。四十年前,大家彼此同学,要说有差距,不过是一篾片的事。现在差距拉得如此大,要怪只能怪自己当初入错了行,进错了门,图一时安逸,忘了初心。倘若自己当年也像家奇一样倔犟,或财产,或著术,应该与家奇有得一拼。我不轻易表扬别人,但没说过不表扬自己。

         表扬最到位的是家奇的姐夫:“民营企业,能坚持几十年,不容易。”不愧是当老师的,评价中肯,不露半点捧的痕迹。难怪来去匆匆的玉祖同学,再忙,也没忘了给石老师捎点礼物。胡家奇的公司不仅没有在市场竞争中淘汰,而且越做越旺。在家乡建房的同时,他的公司正在筹建大厦。同学再去北京,不必再去西直门那幢写字楼,不必再去接受楼下保安的盘问。犟人已经别了西直门。

                  2020年12月写于岳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