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古代盗墓贼遇到金缕玉衣,只偷金丝不偷其玉片呢?

 历史文武君 2021-01-05

金缕玉衣是我国独有的一种工艺,是价值非常高的陪葬品,正是因为其贵重,才致使很多盗墓贼都盯上了它,甚至不惜一切代价去得到它,可是盗墓贼也十分奇怪,面对价值极高的金缕玉衣,为什么只抽其金丝,却不拿走玉片呢?

首先介绍一下金缕玉衣,金缕玉衣起源于东周时期,是皇帝和贵族们死时穿用的殓服,也被称之为“玉匣”、“玉柙”,在汉朝时最为盛行,以汉中山靖王刘胜的金缕玉衣为代表,他的玉衣用玉片2498片,金丝重量高达1100克。

简单介绍之后,我们来说一说盗墓贼为什么只抽金丝,不拿玉片。

第一点:金丝方便携带

相比起数千片玉片来讲,1100克的金丝确实方便携带,这种仅仅是我的一种猜想,可是经过资料考究得知,专家确实也曾提出过这一说法,但是在汉楚王墓中,盗墓贼将金丝抽走之后,很显然也想将玉片带走,不知为何,最终还是将已经取下的玉片放在了墓葬洞口。

从这可以看出,盗墓贼不是不想拿玉片,肯定还有其它原因。

第二点:金丝可以重铸

在方面携带的同时,金丝也有一点好处,就是可以重铸,这一点想必大家都知道,毕竟现在金子基本家家户户都趁上几克,想要换首饰的时候,就可以拿着去金店重铸。

金丝重铸之后,没有人能知道金子的来源,盗墓贼自然高兴,相反玉片已经被加工,小小的玉片还被穿上好几个孔,十分难在二次加工,这一点盗墓贼并不喜欢。

第三点:玉代表着地位

玉器出现在中国的时间很早,至今已经有五千多年的历史,而玉文化也是相当的丰富,在儒家讲究“君子必佩玉”、“无故、玉不去身”等等,可见玉文化已经形成。

随着商代对玉加工工艺的发展,玉的地位也随之提升,到春秋时期,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很多人都在身上开始佩戴玉器,这时候也流行了众多玉佩,相比玉佩来讲,春秋战国时期,最著名的玉器要数“和氏璧”,秦统一天下之后,刻成传国玉玺。

玉器地位的不断上升,逐渐成为了上等人的代表,普通老百姓是不允许佩戴的,佩玉就是“有身份”人的一种象征,更何况墓葬中的玉片也都有一定的标志,所以盗墓贼即便将玉片取出来,也很难出手的,况且出手大量玉片也会引起官府的注意,从而惹祸上身。

第四点:玉的含义

玉有几个含义:万物主宰说、天地精华说、辟邪除崇说、延年益寿说等等,正是因为这些说法,才使得很多达官贵族十分欣赏玉器,并随身携带,哪怕是死了,也认为玉能够保护自己尸体不腐。

从出土的金缕玉衣来看,汉朝居多,足以见汉朝人对玉器的崇拜,尤其是汉代人,他们认为玉是“山岳精英”,将金玉置于人的九窍,人的精气不会外泄,就能使尸骨不腐,可求来世再生,可见玉器在汉代墓葬中的地位。

即便是盗墓贼,他们也是有他们的职业操守和规矩的,他们知道墓葬什么该拿,什么不该拿,他们认为玉是墓主人的贴身物件,正所谓“人养玉三年,玉养人一生”,玉是不能随便拿的,在盗墓贼眼中,玉会吸收死者的血或者气息,甚至会变成“血玉”,拿走会给自己招来灾难。

总的来看,玉片的诸多限制,使得盗墓贼也望而却步,再想起曹操带着自己的摸金校尉,到处寻找汉朝贵族墓葬,这些也都是汉朝大量陪葬品招致而来,难怪魏文帝曹丕会下令禁止金缕玉衣陪葬,肯定是怕老爹发明的“部队”掘了自家的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