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风姿曼妙、以艳写情 :从《云使》看迦梨陀娑时期对女性的审美观

 不可思议的印度 2021-01-05

迦梨陀娑是中古印度最杰出的诗人和剧作家。他所处的时代是印度笈多王朝时期,当时正值印度梵语文学发展至顶峰。他的创作不仅代表了印度梵语文学的最高成就, 而且在世界古代文学史上也享有崇高的地位, 被誉为“印度的莎士比亚”。

虽然算在迦梨陀娑名下的作品有二十部甚至四十部之多, 但一般认为真正属于这位诗人的共有诗作四部,剧本三部。它们是长诗《罗怙世系》、《鸠摩罗出世》和《云使》,以及抒情短诗集《时令之环》,剧本《摩罗维迦与火友王》、《优哩婆湿》和《沙恭达罗》。其中《云使》是一首浪漫抒情长诗, 它以丰富的想象, 浓郁的情感, 逼真的描绘以及细腻的心理刻画登上了印度古典抒情诗的顶峰。

《云使》这首长诗共有 115 节,每节四行,诗歌讲述一个玩忽职守的小夜叉受到俱毗罗诅咒被贬谪到偏远的罗摩山上,忍受与爱妻分离的痛苦。当雨季来临时节,夜叉思念妻子,就托一片由南往北行进的雨云转达自己对妻子浓浓的思念之情。这首诗充分体现了印度文学想象丰富、构思奇绝、譬喻绮丽、感情真挚的特点。

文中夜叉向雨云详细地描绘了从罗摩山到阿罗迦城的路途,在描景物的过程中,夜叉将其对妻子浓郁的思恋之情注入到了这些景物之中。情与景相互交融,一切景语皆化为情语。正因为心中有情,因而在描景状物时,夜叉口中的一切景物也都带上了浓重的感情色彩。例如,夜叉是这样描绘雨云与骊宾陀河相遇的情景的,

“金带是涌浪中呢喃的行行凫雁 / 袒露出旋流的深脐 /风姿曼妙的骊宾陀河款款向前 / 在途中与她相聚时 / 你心中会饱含滋味 / 女子对欢郎的第一句情语 / 是娇媚”。

诗人将骊宾陀河描写成了一位风姿绰约的娇媚女子,她有着深陷的肚脐,身披金色腰带,体态丰腴,婀娜多姿地向雨云款款走来。不知河水是否是夜叉眼中妻子的化身,借云雨的眼去窥视妻子的美,此时夜叉与妻子分离已有八个月之久,这对新婚的夜叉来说无疑是无比痛苦的,这种描写显然非常符合夜叉的心情。

文中这种描写比比皆是,而千姿百媚的河流,山峦化身的女性其实普遍体现了迦梨陀娑时期对印度女性的标准审美。具体可以分为三个方面,曲线美,配饰美和品质美。

古印度的艺术家们在塑造女性形象时毫不掩饰他们对柔软迷人的女性肉感美的欣赏。通常来讲,古印度美人的造像大多是圆脸、细长的眉目、深刻又棱角分明的五官。而她们的身体通常被雕刻得充满肉感,丰满硕大的乳房,柔软纤细的腰肢,臀部肥硕,一双笔直的长腿,这些都是女性魅力的象征。

而古印度追求的曲线美与古希腊追求的黄金比例不同,“三屈式”是古印度雕塑表现女性人体美的典范:雕塑的头部向左微倾,浑圆的胸部向右挺扭,而肥硕的臀部又向左耸出,这“左 -右 -左”的形态构成了妖娆妩媚的 S 形甚至是Z型曲线——这是古代印度艺术家塑造女性人体美常用的形式,显得女性形象优美灵动。

另外,珠玉琳琅的服饰美配饰的运用对女性的外表美起到很好的衬托作用。古印度女性多爱佩戴金,玉等材质做成的各式各样的配饰,如眉心坠,耳环,项链,戒指等等,搭配颜色鲜艳的民族服饰,为女性的外表美增添了几分迷人的风采,使她所表现的肉感美更加生机盎然。

此外,作者还将抒情诗的笔触伸向女性日常生活与内心情感世界,借景物描绘女性种种美好的品质,如坚贞,忠诚,勤劳,善良等。云雨经过的很多城市和河流,作者都用温柔、娇羞而不失女性坚强的内在性格来形容它们。

而这样的审美观是怎样形成的呢?

笔者认为,首先印度地处南亚次大陆,热带、亚热带雨林气候与湿热的自然环境造就了它茂密的热带森林植被与种类繁多的动植物。这样的生活环境大大影响了古代印度人的审美标准。因此我们看到的自然意向多具有浓浓的热带风情。其次,作者本人的教育背景和独特的审美思想使得他的作品极具美的向上的感召力, 同时也体现了所受到的佛教和当时盛行的印度教的宗教思想的影响。

这样的女性审美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迦梨陀娑的创作带动了古典梵语诗歌“以艳写情”传统的确立,即以抒情的文笔通过描写女性外在美来反映女性的内心世界和丰富的情感。并且,其对后世影响颇深,后代诗人模仿《云使》创作了《风使》《月使》等,形成了“信使体”诗歌,同时影响到近代印地语戏剧的风格的形成。

注:本文经过作者清影投稿并授权发布。非商业平台如有转载需求,请先和我们联系。所有未经本平台直接授权的转载将追究法律责任并且公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