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案例分析—待产母猪多,产床不够用,我们是这样处理的

 养猪老刘LDW 2021-01-05

2004年冬天,我曾服务的一个猪场遇到难题;猪场总共有360张产床,而一个月内就有450窝小猪要产,产床明显是不够;那么多余的该怎么办呢?

收到这个信息,我马上赶往这个猪场。

猪场是一个新建场,全部是后备母猪;在夏季到来的时候,也正是后备母猪该发情配种的时候;但大量的后备母猪不发情,场里非常麻烦;后来请来一位有经验的技术老师,采取饥饿催情的办法,后备母猪发情的问题解决了;但因为当时对这种方法抱有怀疑态度,担心受胎率低;场长命令有多少配多少,没想到受胎率很高,就出现了临产母猪过多的情况。

向外销售是不现实的,数量太大;人工流产也只能是万不得己的办法;但如果让猪产了,生后照顾不到死亡了,那还不如不让猪产下来。

在和场领导交流看法后,决定采用早期断奶的办法,由原来的28天断奶缩短到18-21天;断奶后,仔猪直接转向保育舍;保育舍仔猪也由原来的35天保育,改成25天左右。

上面的决定,看起来是解决问题了,但其实不然;因为问题不仅仅是早期断奶的问题,而且涉及到保育、育肥、后勤等。

母猪产仔高峰,正处在春节时间,许多员工还盼望着春节和家人团聚;有非常多的仔猪由产房转向保育,保育舍的温度要求非常高,供暖人员必须做好保障;最难的是育肥舍,是水泥地面,而且没有取暖设施;原来规划时,保育猪下到育肥舍时,已经70日龄,体重也在25公斤左右,抵抗低温的能力已经增强,冬天没有取暖设施,也可以顺利渡过;但现在下到育肥舍的猪,只有四十多日龄,体重只有十几公斤,没有取暖设施的育肥舍显然达不到要求;如果冒然让猪下去,疾病和死亡正等着它们。

所有的人都体会到了无计划生产的弊端,但现在的问题是怎样解决目前的危机。

场长是一个很有魄力的中年人,在我们把这些问题都摆上桌面后,他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所有管理干部,春节期间不允许回家,耽误的节假日双倍工资;所有的员工,在没有特殊事情的情况下,也不准假;所有员工,共同努力,帮猪场渡过这一个难关;另外场里选派了一些后勤管理人员,按员工提供的地址,春节前将员工家庭需要的钱和物质送到他们的家里,消除员工的后顾之忧。

场长的家,就距离猪场几十公里,以前至少一周回家一趟;但从这个措施实施后,他两个月内再没有回去过,包括春节期间。

在场长的带领下,所有的管理人员和员工,都付出了比平时更多的劳动,猪场生产也在有序平稳的状态下运行;哺乳仔猪早期断奶,没有出现大的问题,一批批转向保育舍;保育舍的仔猪也顺利转向育肥舍;育肥舍也采取了各种措施,如木垫板、电烤灯、临时加温热风炉等,保育下来的仔猪也顺利地渡过了最危险的时期;两个月后,天气转暖,这一危机顺利渡过了。

虽然这件事过去了,但对所有的猪场员工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计划生产在这个猪场成了最重要的事情,以后再没有出现过类似事情。

同样的情况,在山东的一个大猪场也出现过;当时因为处置不当,导致产房发生严重的腹泻,仔猪伤亡特别多;查找原因,是因为头批猪断奶转走后,产房清理不彻底的情况下,下批母猪产仔了;仔猪在又潮又冷的环境中,很难保证不发生腹泻。

古语说:“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这句话,对行军打仗非常正确,在养猪场也很有道理;单纯就猪价一项,聪明的养猪人,都会选择在仔猪价低的时候进猪,而在猪价高的时候出栏;这里当然需要技术的参与,但计划生产却是最重要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