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欲知齐白石,请看牡丹花

 朝晖图书馆 2021-01-05

如标题所说,要了解齐白石,就看他的牡丹吧。

一、古贤遗意

图1.齐白石《折枝牡丹》 中国美术馆藏

此图作于1910年代,那时齐白石还没有进行让他博得大名的“衰年变法”。

由题识可知,齐白石对此幅墨牡丹相当满意,因为“能去却一绝艳姿,有超然拔俗之态”。

这幅《折枝牡丹》的确不俗(参图2、图3)。

图2.徐渭(明)《水墨牡丹图》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图3.石涛(清)《牡丹兰花图》 天津博物馆藏

尽管没有徐渭那样的豪放,也没有石涛那样的纵逸,齐白石这幅《折枝牡丹》毕竟摇曳着清新洒脱,颇具古贤遗意。

牡丹虽称富贵,但古贤大多并不在这上面立意,而是着意于牡丹风姿,或庄严,或倜傥,或豪纵,或老苍,寓涵人格精神与风流韵致。古贤遗意,大抵如此(另参图3、图4)。

图4.李鱓(清)《花卉图》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图5.高凤翰(清)《苍石牡丹图》 琴岛荣德2011年拍品

由图1可见,“衰年变法”之前的齐白石沉浸在古贤遗意中。

可惜,古贤遗意很雅,却很不好卖。那时的北漂齐白石相当困顿。

20世纪初期,社会文化已然不可扭转地趋向了俗世化,这令售卖古贤遗意的齐白石相当郁闷,他在一幅《墨牡丹》上题诗发牢骚说:“至死无闻人世,只因不买胭脂”,意思是:我这么老了还没出名,就是因为不够俗啊。

唉,想要好卖,必须变法。

二、民俗牡丹

自1920年始,齐白石以十个寒暑完成了“衰年变法”。

“衰年变法”之后的齐白石怎么画牡丹?

图6.齐白石《大富贵》 西泠印社2018年拍品

牡丹象征富贵。

图7.齐白石《大富贵且寿》 北京画院藏

牡丹象征富贵,绶带鸟的“绶”谐“寿”音,“带”寓“长”意。

图8.齐白石《富贵大吉》 荣宝斋(南京)2019年拍品

牡丹象征富贵,大鸡谐“大吉”音。

图9.齐白石《富贵多子图》 藏处未详

牡丹象征富贵,小鸡喻指孩子。

与古贤正相反,与他曾画的墨牡丹(图1)正相反,这时候的齐白石画牡丹大张富贵寓意。这样的画儿他画得太多了。

齐白石这类牡丹,其实就是民俗花鸟画了。

民俗花鸟画,画约定俗成的花鸟意象以表达祈福纳祥之意,常用象征、比喻、谐音等方法寓意。民俗花鸟画最晚起自宋代,乃为花鸟画传统之一(参图10、图11)。

图10.鲁宗贵(南宋)《石榴、桔子、葡萄图》 波士顿艺术博物馆藏

图中三种果实均象征多子。

图11.胡湄(清)《芙蓉桂鹭图》 江西婺源博物馆藏

此图组合一只鹭、芙蓉花和桂花,以谐音法寓“一路荣贵”之意。

齐白石发扬传统,以牡丹作民俗花鸟画乐此不疲,不仅画得特别多,而且饶有趣味。

图12.齐白石《长守富贵》 上海匡时2018年拍品

一只狗儿守护着牡丹所象征的富贵,祥和且幽默。

图13.齐白石《牡丹笔砚》 中国美术馆藏

花瓶插牡丹,寓意“平安富贵”;笔、砚是齐白石的作画工具。平安且富贵,在如此理想之状况下,意兴所至,研墨挥笔画画画儿,那的确是很不错的生活哈。

“衰年变法”之后,齐白石就是这么画牡丹滴:与其说他是在画牡丹,不如说他是在画富贵符号;与其说他是在画富贵符号,不如说他是在画老百姓(包括他自己)的价值观和生活愿景。

齐白石抛开了古贤遗意,纵身畅游于文化俗世化的大潮了。

关于齐白石“衰年变法”的本质,学界莫衷一是,其实,看看他的牡丹就很清楚了,如果还不清楚,那只能说学者糊涂哈。

图14.齐白石《大富贵》 藏处未详

这是齐白石标准的“红花墨叶”,气盛力壮,吉祥喜兴。可将此图视为他民俗牡丹的一件代表作。

图15.齐白石《大富贵》 荣宝斋藏

还是图1那样的墨牡丹,不乏古贤的倜傥风姿,但与图1大大不同的是,他的立意在于“大富贵”。这种变化真是令人感慨系之。

事实证明,牡丹俗世化以后,就好卖了,就大受欢迎了。

三、百代绝响

1957年,94岁高龄的齐白石画了他一生最后一幅牡丹,同年9月,老人家寿终正寝。一般认为这幅牡丹是齐白石艺术生涯的绝笔之作(见图16)。

图16.齐白石 《牡丹》 中国美术馆藏

此图超以象外,寓涵万千。

那明艳又端庄的,那奇崛又老苍的,分明奏响一曲生命的雄浑乐章。它是一首生命的赞歌,蓬勃而热烈;它是一首生命的挽歌,慷慨复苍凉。

如果说古贤画牡丹表现了生命的风姿,如果说梵高画《向日葵》表现了生命的激情,那么,齐白石这幅《牡丹》涵盖了以上意涵并且具有更加丰富、更加深沉的生命意义。纵观中外绘画史,前后未有此等杰作,堪称百代绝响。

创作这幅《牡丹》的当年,齐白石常常意识模糊,偶尔作画,竟至忘了“白石”二字怎么写。无法想象他老人家恍恍惚惚中究竟想过什么,难以揣测画这幅《牡丹》时他的内心波澜,但,可以发现的是,这幅《牡丹》确乎与四十年前的《折枝牡丹》(图1)遥遥地关联,确乎与古贤遗意默默地契合,确乎与画了半辈子的民俗牡丹毫无关系,这,不能不让人深长思之。

或许,不再考虑跟俗世交易(卖画)的时候,艺术才会超然指向生命的吟咏吧,才会指向生命的哲思吧?

这幅《牡丹》表明,在生命的最后阶段,齐白石的艺术开始了升华。这令人不禁猜想,假如齐白石继续活下去,他会不会进行二次变法?

创作这幅牡丹的前一年,齐白石曾经画过类似的画儿(见图17)。

图17.齐白石《牡丹》 嘉德2019年拍品

不是富贵符号了,不是民俗牡丹了,图17与图16已经有着相同的路向,虽然远没有图16的寓涵万千。

由此可见,图16的出现绝非偶然。

那么,齐白石的二次变法其实已经呼之欲出了。

但,我们毕竟只是看到了端倪。

这就是上天留给绘画史的遗憾了。

(本文著作权归头条号《中国画说》,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否则必究法律责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