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百强榜精英 | 徐晓玲书法作品欣赏

 朝歌淇水悠悠 2021-01-05

本刊的“中国书坛中青年百强榜”活动已成功举办六届。十五年来,“百强榜”达到了选拔、推出当代优秀中青年书法家、为当代书法发展储才的目的,也为推动当代书法繁荣和健康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为了更集中持续的宣传好历届入选“百强榜”的优秀中青年书法家,本刊将以增刊形式陆续予以推介。

中国书法家协会女书法家委员会委员,宁夏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就职于银川书画院。“谢氏杯”《书法》第三届中青年百强榜一等奖。

静女其姝 怡然自适

——徐晓玲书法印象

文 | 孟会祥

说来惭愧。近年我很少出门,也不关心展赛,心远地自偏,越来越闭塞了,以至于风头正盛的书家,也渐渐只约略从名单中有些印象,甚至干脆就不知道了。徐晓玲是中国书协女书法家委员会委员、宁夏回族自治区书协副主席,获过很多奖。西部的女书法家,何其不易,何其稀少,但我以前也并不了解。

去年,在庆阳参加一个活动,偶识徐晓玲。当代女书法家,十之八九,都有点不让须眉的气概,须眉们又热情烘托,自然光华照人。而徐晓玲却只默默地做事,娴静得像个旁观者。她身材清瘦娇小,略施粉黛的面庞很中文,言辞揖让,也朴素地透露出涵养。问之,果然是学中文出身,做过教师、编辑,后来才专事书法。我私心更认同以文学为底色的书家,以为在诗文中陶冶出的风骨趣尚,会润物无声地体现在举手投足、一笑一颦之中,书法不过是外在的形式之一而已。而徐晓玲的风度,正是谦谦君子,卑以自牧,即便声名远播,其位不“卑”了,仍能安之若素,一以贯之,从而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真自信才能真虚怀,那些动辄把自己吹得云里雾里,也想把别人忽悠得五迷三道的人,实际上已经在露怯。

虽则相识了,然而交往甚少。也许正如庄子所说:“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如醴。”即便微信联络十分方便,期年以来,也不过说过三五次话,谈一事、论一书,万里会心,无须多言,每次说话也不过三五句而已。昨天,晓玲忽然发来近作图片数十帧,满目璆琳,无限清凉,当此仲夏,幸何如之!

晓玲的书法之路,我从零星的信息揣测,也并非一帆风顺。早年尝试过各种笔路、各种风格;又经过反复的求学过程,自然会伴随创作思路的不断调整;十许年前,以小楷频频获奖,写得相当“入时”。然而,她的近作,好像越来越收敛了。

不论小楷还是大楷,她的风格稳稳地落在褚遂良上。似乎有意隐藏了丰厚的积累和卓荦的才情,悄然以褚河南为门户。当然,她不是复制褚遂良。褚书看似不胜罗绮,却不乏霸悍倔强;点画纤细而不失块面感,结体宽博而内蕴张力,整体明彻而有鸢飞鱼跃之致。这些方面,晓玲先生都有融会,也有取舍。她减其横撑,减其激越,而增其温润,增其遒媚。譬若画山,褚遂良如渐江崚嶒峻峭,徐晓玲则如黄子久简逸空灵。见晓玲先生楷书,也不禁让人想到林风眠的仕女画,明明是阆苑仙葩,纤埃不染,却又似邻家妹子,可亲可爱。至其擘窠大字,则铺毫重笔,出入颜真卿、米芾,颜、米皆学褚有得,原是一家眷属,其间自有青鸟传信,灵犀相通。晓玲先生的行书,由楷书衍化而出,上溯则二王,面貌则米、董,间或也流露出对沈尹默、白蕉的参酌。看她所写《兰亭》,处处有巧思而深藏不露,示人以平正、简易、畅达、灵秀。这样梳理出来,看得出晓玲的取法路径,收到了二王、褚、颜、米、董、沈、白这样一条帖派平正一路(很少取米的跳踯),删尽浮躁,自然而然,她应该是有意如此的吧。

逞才使气,想让人叫好,是人之常情,在展赛时代,尤其需要先引人注意,所以敛却锋芒,归于平淡不容易。找到一个立足点,打通诸体之间的关系,逐步构造自己的技法语言体系,是一个书家必须过的关口。能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并另起炉灶式地重塑自我不容易。在炽热沸腾般的社会生活中,能不失其赤子之心,追求人与书的相互表里,更是炼狱般的过程,尤其不容易。很多同道感慨,从事书法如千军万马过独木桥,成名绝非容易。岂不知像徐晓玲这样似乎已经功成名就者,如果不甘于小就,要面临更大的挑战。陶醉于既有的声名,随其流而扬其波者,不知凡几。焉知时人可欺,后人不可欺;他人可欺,自己不可欺哉?

看了徐晓玲的作品,想见其为人,感觉也许这些不容易,对于娟娟然恬淡自适的她来说,只是日常。水流花开,她的绽放或许并不浓郁,然而隽永。







购买请点击左下角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