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山佳原创】当时只道是寻常 ——记丰子恺先生和他的儿女们

 佳易博览 2021-01-05

无论是风雨还是艳阳,无论是坎坷还是坦途,他都在深深地体验着;生活中,酸甜苦辣应有尽有,他一直在默默地耕耘着。

他就是丰子恺先生,一位对子女慈爱的艺术家。


正直的缘缘堂


在石门,丰先生家有老屋,哺育了丰家三代,已衰颓得很,门坍壁裂,渐渐无力再荫庇众多人口。丰先生决定再造新屋,这就是缘缘堂。


缘缘堂初建成时,南边比北边宽,但是丰先生认为,只有住正直的房子,才能涵养孩子正直的天性。于是下令拆了重造,一共浪费了数百元,却换来了正直的缘缘堂。


丰先生还特意叮嘱上学的儿女们,早点从学校回来,以参观这一壮举。


儿童乐园


丰先生对孩子有特殊的感情,修缮老屋时处处为孩子着想。老屋边的空地上有滑梯,有跷跷板,有沙坑,有跳高用的架子,可升降的。那时在没有绿地的小镇上,私人住宅里置备这些设施,是绝无仅有的。所以亲友们的孩子都来玩,把它当做乐园。



吃樱桃 


缘缘堂前院是水泥地,花坛内种有丰先生喜欢的芭蕉和樱桃。他经常吟诵宋朝诗人蒋捷《一剪梅》中的句子:“红了樱桃,绿了芭蕉,流光容易把人抛。”所以特地种上这两样植物。芭蕉长得很好,樱桃却枯死了。


有一次,幼女一吟放学回来,看见樱桃树上结满了樱桃。

“咦!我上学时还没长呢?!“一吟十分惊讶。


丰先生笑起来,把一串串的樱桃摘下来叫大家吃。一吟这才知道是爸爸买来樱桃挂上去的。



除夜福物


1940年的农历除夕,丰先生一家在遵义罗庄度过。


除夕前几天,丰先生建议家人买好规定价钱的礼物,悄悄地包好。除夜晚会上,把全部礼物编成号码,大家抓阄,按次序领到各自的礼物。丰先生称这种礼物为“除夜福物“。


有人买的礼物别开生面,令人意想不到,拆开时赢得哄堂大笑。丰先生买的礼物往往是超过规定价钱的,孩子们都希望得到。而丰夫人买的则是肥皂之类的实用品,不受欢迎。有时,大孩子就与拿到不喜欢礼物的小孩交换,皆大欢喜。


这时的欢乐难以形容。不仅有自己得到礼物的高兴,还有观看别人礼物的乐趣。


母子平安


幼子新枚出生后,丰先生唯恐家人,特别是七十开外的岳母挂念,特派专人送信报平安。他谆谆嘱咐:到家后,第一句话要说母子平安!不要先讲别的事。


一吟对爸爸的吩咐印象极深,因为她自己说话常常不得要领,不分主次,以后就戒之慎之。



说典故


抗战时期,丰先生带着十余口人逃难。每到一个地方,他总会说出这地方的一些典故。在长沙时,他提到屈原和贾谊,王勃《滕王阁序》——“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到了零陵,他又说,零陵就是柳子厚所描写过的永州——《捕蛇者说》永州之野产异蛇。



天外飞来的好运气!


1947年,丰先生到上海见到了梅兰芳,又专门写了《访梅兰芳》一文。幼女一吟是个京剧迷,好眼红啊!终于次年清明过后,丰先生满足了女儿的愿望。


这天,三人(丰先生和两个女儿)刚叫好出租车,看见二女婿慕法正坐在藤椅里让人擦皮鞋。听说三人是去访梅兰芳,也是戏迷的他不管皮鞋只擦了一半,就钻进了汽车里。


“天外飞来的好运气!”一吟和陈宝送给慕法这句话,未免带有妒羡的语气——两人盼了这么久,才托人安排好这次访问,他却一钻到汽车就可以去见伶王了。


三个戏迷的表情,丰先生在《再访梅兰芳》一文中说——

陈宝、一吟和慕法,目不转睛地注视他,一句话也不说,一动也不动,好像城隍庙里的三个菩萨。


游黄山


1961年4月,丰先生与夫人、幼女一吟游黄山,兴致很好。女儿想上天都峰,丰先生要同行。夫人缠过小脚,只能留守。


六十四岁的丰先生勇敢地完成了他的心愿。事后,他说:“凡事只要坚忍不懈地进行,即使慢些,也终于能获得成功。”



拿走笔砚,比挖了我的心肝还痛苦


文革中,丰先生每次从画院回家,家人问他今天怎么样,他总是说“呒啥,呒啥”,然后催着要喝酒。他把提心吊胆悄悄地留给自己一人,默默地忍受着。


在那段时间里,出于保护爸爸的人身安全,陈宝、华瞻和一吟,三人讨论:如何制止爸爸画画。讨论结果,认为最好的办法是取去他的笔砚,使他无法再写再画。


起初,丰先生对此没有意见,但到了第三天,他已按捺不住不写不画闲坐着的难受,焦躁地说:“一吟,你拿走了我的笔砚,比挖了我的心肝还痛苦,赶快还我吧!我不写不画就是。让我临临字帖吧!”


一吟听了很内疚,马上还给了他。

她想:是的,爸爸是个闲不住的人。在这暗无天日的环境中,难道连写写画画也没有权利了吗?此后他确实只是用毛笔临临帖而已。


岁月不待人


一吟回忆——

父亲去世后,我拿到了一幅小书法——陶渊明的四句诗“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挂在墙壁上。当时我选取这幅小书法,只是因为爸爸在那套精品画中有一幅是画我,画题正是用的这四句诗。现在,这四句诗成了我的座右铭。


十余年前,我把这幅画清除颜色,印在我的名片反面。我的晚年就是在爸爸这四句诗的勉励下度过的。我为研究爸爸的生平和创作,从未浪费过一分钟,因为“岁月不待人”啊! 


如今,幼女一吟已是八十岁的老人了!而小她九岁的弟弟新枚早已作古。


春去秋来岁月忙,白云苍狗总难忘。追思往事惜流光。

楼下群儿开电视,楼头亲友打麻将。当时只道是寻常。

本文由佳易博览出品

公众号转载务必注明来源

版权声明:我们尊重原创。文字、图片、视频、音频和素材,版权属于原作者。有些文章在推送时因某种原因与原作者联系不上,若涉及版权问题,请原作者联系我们。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