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礼物:所有的得到,都是眷顾

 佳易博览 2021-01-05

那年,我只有三四岁,还在上托儿所。

一天中午,父亲下班归家,同来的还有他的同事,一位年轻的叔叔。

叔叔手里拿着一只高大的小鹿玩具(年纪小,不高大的玩具,看起来也会高大),见到我,第一句话是:“生日快乐!”

娇粉色的塑料小鹿,竟是送我的礼物?!

简直惊呆了!

开天辟地,头一回!

那个年代,过生日,母亲煮上一个鸡蛋,就很开心了。

事隔多年,那头粉色的小鹿,永远铭刻在心间,那么温馨,那么可爱……

无独有偶,长大后,读《郎平自传》,其中的某些段落,也是会心一笑。

郎平——

在我人生的经历中,1978年是有着特殊意义的,这一年我从北京女排调进国家女排,12月就去泰国打亚运会,而我的生日12月10日,就在亚运会期间。以前,我从来没有过生日的习惯,所以,我也想不起来还有生日这回事。但在那年的亚运会上,有个香港记者送我一个笔筒,很热情地对我说:“祝你生日快乐!”

我特别感动,这是我有生以来收到的第一份生日礼物,我印象很深,那个笔筒的造型是木栅栏围成的小院子,木栅栏旁边有个小猴子,戴一副眼镜,扛一把锄头。拿着生日礼物,我心动了好半天:原来,过生日还有礼物啊!收到礼物的感觉真是很温暖、很美好的。

1960年,郎平出生;1978年,收到人生的第一份生日礼物。18岁,也是成人的开始,开启了她一生优秀运动员,优秀教练员的征程……

——1997年,我去意大利看比赛,我给浪浪买了一副红宝石的耳环作生日礼物,那对红宝石漂亮极了,而且,这样的小耳环很难买到。浪浪参加“派对”,就把耳环戴上,有人夸她的耳环漂亮,她自豪地说:“这是我妈妈在意大利给我买的。”

——有一次在香港的一家珠宝店,我看到一个一克拉的钻石戒指,看着看着,我暗暗“做梦”了,什么时候,我结婚了,他送我这样一个大钻石戒指?劳尔结婚的时候,她先生送她的结婚戒指,就是这样一个钻戒……算了,别白日做梦了,这要等到哪年哪月?一时半会儿是等不来这颗钻戒的,我干脆自己送自己,先买一个过过瘾,也爱一下自己吧!当时,我看中的是一对小小的钻石耳环,500美元一对,我觉得挺贵,看了半天。那家商店的老板认出我了,他说:“郎导啊,你是那么大的一个明星,买副耳环还考虑半天?!”我心想,我不是你们想象的那么富有啊,还要养女儿呢。那一次,看了半天结果还是没舍得买,我对自己说,再考虑两天吧。打完比赛,我又去那家商店,又左看右看,再看下去,人家老板真的要嘲笑我了,狠狠心买了吧。

这就算是我的一个爱好吧。这个爱好挺贵重的,当然,我不会经常买,我总要找个理由来奖励奖励自己,让自己高兴,让自己得到爱,是自己给自己的爱。我觉得这很重要,一定要懂得爱自己,尤其是我们这些搞事业的女性,一忙事业,很容易把自己给忙丢了。

大海不会馈赠那些急功近利的人。为功利而来,不仅透露了来者的焦躁与贪婪,还有他信仰的缺失。耐心,耐心,耐心,这是大海都给我们的,人应如海滩一样,倒空自己,虚怀无欲,等待大海的礼物。

一九三七年的夏天,圣玛利亚女中,张爱玲从这所著名的女校毕业。

所有的学生都到外籍女校长面前领取毕业证书,张爱玲看见父亲和后母坐在家长席。

张爱玲盼望母亲能来。其实,母亲与姑姑已经来了,只是为回避张父而坐在楼上。

典礼后,张爱玲终于见到了母亲和姑姑。

母亲递上一份毕业礼物——一支白金钢笔。

张爱玲露出珍视的神情,感激地回望母亲。

张爱玲曾说,在一个孩子的眼里,她(母亲)是辽远而神秘的!她在我的世界里几次来去,每一次出现,都多少安排了或决定了我的命运。

一切都是命运,一切都是烟云,一切都是没有结局的开始,一切都是稍纵即逝的追寻……

丰一吟——

1971年,爸爸用心良苦,重新提起画笔,从以前画过的题材中选取七十余幅,画了四套,分给他所关爱的四个人:幼子新枚、长孙女南颖、弟子胡治均和我的女儿小明。还写了一篇序言……

“今生画缘尽于此矣”一语,读之令人心酸!爸爸在自己贫病交加、环境如此恶劣的情况下,竟还为他所关爱的几个人着想,为这几个人各留下一套他的绝笔。序言中说:“交爱我者藏之”,恩狗和胡先生确实是关爱他的人;而我的女儿那时还只有六岁,是外公喜欢她,她对外公能有几许关爱呀!但当爸爸把这套画交给我而我表示不好意思接受时,他信心十足地说:“拿着吧,以后会有用的。”


是的,以后这套画成了珍宝。我和女儿每想起这件事,都从心底里感激如此关爱我们的爸爸、外公。

感谢一切,困境也是机缘,令我们明心见性。

当自己低潮时,就看看自己的手脚,感谢自己有双手可以照顾自己,做着自己喜欢的事;

感谢有双脚,可以去任何想去的地方。

少了愤世嫉俗与对人生的困惑,就会多了感激与更强的行动力。

杨绛——

钱瑗考取大学以后的暑假。一九五六年夏,随锺书到武昌省亲。我公公婆婆居住学校宿舍。锺书曾几度在暑期中请“探亲假”省视父母。这回带了阿瑗同去。

锺书阿瑗回京,带给我一个爹爹给我的铜质镂金字的猪符,因为我和爹爹同生肖。我像林黛玉一般小心眼,问是单给我一人,还是别人都有。他们说,单给我一人的。我就特别宝贝。这是在一九五六年暑假中。

1956年,独生女儿阿瑗上大学了,杨绛已过不惑之年。锺书兄弟三人,杨绛还有两个妯娌,下面一个小姑子。因与公公同生肖,所以得到一枚铜质镂金字的猪符。这里,杨绛勇于自黑,有点像林黛玉一般小心眼。来自千里之外的礼物,更因单单送她一人,所以特别宝贝。

张家四姐妹一个个多才多艺,一人便是一道风景。四姐妹个个兰心蕙质,才华横溢,公数四妹充和为最。

书法家欧阳中石——充和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书家,而是一位学者。无论字、画、诗以及昆曲,都是上乘,很难得。她一贯保持原有的风范,格调极高。像昆曲,她唱的都是真正的,没有改动过的。书法上的行书、章草非常精到,尤其章草极雅,在那个时代是佼佼者。

张充和——

这是以国画卷轴的方式卷着的一盒墨,展开卷轴,只见卷轴中的木盒上写着“翰苑珍藏”几个行书小字,打开来,里面是一套雕镂着金丝图案的五彩墨条。“这是画画用的彩墨,是我结婚时杨振声送给我的贺礼。”

充和曾对耶鲁小友苏炜说起杨振声——

他好像比我父亲年纪还大,却是跟我关系很亲近的朋友。他当过青岛大学的校长,当时是西南联大的总管,就是秘书长的角色。七七事变后我逃难到四川,是杨先生叫我去云南做事的。那时候我们几家人在一起,住在离昆明很远的呈贡乡下。我们那时候几家人一起吃饭,大家拿钱,请一个女工做饭。

那时候的饭桌上,大家都喜欢开玩笑。杨先生和沈先生(沈从文)都喜欢说笑话,一大桌子吃饭,总是高高兴兴的。开始他们都叫我“四小姐“,我说:“难道我没有名字吗?叫我‘充和’吧。那是抗战年间,我不喜欢人家叫我“小姐”。可他们也不愿叫我名字,后来他们就去掉了“小”字,不管大小老少,都叫我“四姐”,除了沈先生和我三姐叫我“四妹”以外。

为这事,杨先生就在饭桌上开我的玩笑,说:“对于有身份的人,喜欢不喜欢,称呼里该省掉哪个字眼,这可是很有讲究的!蒋委员长,大家都叫“委员长”、“委员长的,从来都省略掉那个“蒋”字,讲究就在这里——就像“四小姐”得省略掉那个“小”字一样!

仔细品味每一段时光,以及这段时光带给我们的每件东西。

张允和——

一九四八年,有光在美国的工作结束了。我们不约而同地说:“不要原道而返,绕地球一周好不好?”“好!”我们一同说出这两个字,心情无比轻松愉快。我们似乎当时就意识到,这是我们一生仅有的一次,两人携手单纯以寻访古迹为目的的旅行。况且我们的目的地是“新中国”,等待我们的是全新的生活。

“伊丽莎白皇后号”是当时最豪华的客轮,有七层。来美国的时候,过太平洋,我们坐的是顶蹩脚的“梅格将军号”。回国时,我们乘的是顶豪华的“伊丽莎白皇后号”。

自由女神、哈佛大学、耶鲁、剑桥、牛津、蜡像馆、卢浮宫、艾菲尔铁塔、庞贝古城、金字塔……

美国——英国——法国——意大利——埃及——缅甸——香港——上海……

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凡是有文化的地方我们都要去看看。每到一地,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动物园是我们必去的地方。

上海解放后的第八天,我们乘“盛京轮”经香港回到了上海。

周有光——

1945年日本投降之后,我被新华银行派往纽约。我是1946年去美国的。我没有钱去美国读书,银行派我到美国是工作的。

到美国后,我业余读了很多书,工作很轻松,我一面工作,一面读书。主要是读经济学和语言文字学。我在美国非常用功。

对于知识分子来说,环游世界很重要。到世界各国,眼界开阔了,了解到与外界传说不一样的真实情况,这很重要。

银行不断派人到世界各地了解情况,主要是经济情况,经济情况与政治、历史背景分不开。

1948年,我在美国的工作结束了,就和张允和一起绕世界一周。

人的一生是见天地,见众生,见自己的过程。

品质,来自对眼界的高度和格局的广度的要求。

多出去走走,多看看外面的世界和风景,眼界才会变得不一样。

在读到的相关文章中,下文中的礼物最是独到,并且恰到好处……

陈流求、陈小彭、陈美延——

1926年1月,父亲归国,带着一个三岁小男孩。这孩子身体强健、精力旺盛,爬上跳下,一刻不停。对于毫无育儿经验的父亲来说,无疑是个大挑战。

父亲这次回国距祖母和大伯父安葬不久,祖父的情绪仍较低沉,家中没有小孩。这个活泼的小男娃一到,立刻赢得祖父及大家的喜爱,见他长相如洋人,又剃个光头,便戏呼他为“洋和尚”。后来,这孩子的名字即以此谐音称“扬和”,又按俞家排行文明大启称“启德”。

陈寅恪与俞大维是姑母亲,陈母是俞大维的嫡亲姑姑。这个精力充沛的小男孩俞扬和,是表弟俞大维与德国女友所生。女方家不认可一个东方男子为婿,两人劳燕分飞。在陈寅恪建议下,孩子由他带回国,交由妹妹陈新午抚养。后来,俞大维与表姐陈新午共结连理。1960年,俞扬和娶了蒋孝章,成为蒋经国的乘龙快婿。

有意思的还有这段——

俞扬和长大成人后,随着抗战爆发,先是考入国民党空军军官学校第十六期学员班受训,20岁时赴美国鹿克战斗机飞行学校接受高级飞行训练,后回国参加中美联合飞行大队对日作战。战斗基地在湖南醴陵,俞扬和的英文尚好,给队友们的相互沟通带来很大方便。

抗战后期,俞扬和在参加空战30多次后被敌机击落,跳伞受伤,为醴陵地区游击队抓获。游击队员一看俞扬和那黄发碧眼的相貌,以为是日本人雇用的外国飞行员,当即捆绑起来欲大刑伺候。俞扬和一看眼前的阵势,知道大事不好,灵机一动,与对方讲起湖南话来,说自己是被日军击落的国军飞行员,并大喊冤枉。游击队员闻听此言,似信非信,大眼瞪小眼地不知如何是好。俞扬和进一步解释说:“难道有会讲湖南话的日本人,或其他外国鬼子吗?”待对方弄清他的真实身份,赶忙将其松绑,装入箩筐,抬到山外医院治疗。

施与爱,是快乐的事,因为负载的是情分,要紧的也是情分。

能让别人感受到尊重和关心的礼物,才是件有情分的礼物。

相信,所有的得到,都是眷顾……

感恩得到的一切,满足享受的一切,安住现成的一切。

把每个睡醒后的早晨都当成一件礼物——贝聿铭

年迈的父母,是上天送给我们的礼物

这位洛克菲勒的父亲,给了中国一件礼物,影响了中国100年

本文由佳易博览出品

公众号转载务必注明来源

版权声明:我们尊重原创。文字、图片、视频、音频和素材,版权属于原作者。有些文章在推送时因某种原因与原作者联系不上,若涉及版权问题,请原作者联系我们。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