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秀美端庄的唐筼:牵手“中国最博学之人”陈寅恪,你我注定今生有缘

 佳易博览 2021-01-05
作者:山佳
 
01
 
民国时期,人才济济,如同天上的繁星,璀璨辉煌。然而最耀眼的那颗,被称为“教授中的教授”,就是今天的男主,大师陈寅恪。
 
当年,在美国哈佛大学,同为中国留学生的吴宓与陈寅恪,就此相识。几番交谈后,两人相见恨晚,成为好友。举贤不避亲,吴宓由衷地称叹陈寅恪是中国最博学之人”。
 


后来的吴宓,担任清华研究院的总联络人,相当于秘书长的角色。在他的大力推荐下,博学的陈寅恪,海外归来,成为清华研究院的四大导师(梁启超、王国维、赵元任)之一。
 
此时的陈寅恪,已三十有六,尚未婚配。都说男大当婚,年迈的老爸陈三立,对此很是不悦,当即逼婚,要求儿子迅速解决人生大事。否则,老爸就要出马,代为选择。大师就是大师,心平气和地要求老爸宽限时日,再当抉择。
 
缘分天注定,就是在清华,月下老人的红线,开始它的牵绊。
 


02
 
那是很平常的一日,清华同事郝更生,作为体育教员,随口向陈寅恪请教一个问题南注生为何人”,并把事情的来龙去脉,讲个清楚。

原来他在一位女性朋友家中,见到一幅标注“南注生”诗词的书法。但对“南注生”不明所以,也不敢贸然向这位朋友咨询,也许怕自己漏出短板,堂堂的清华教员,竟连南注生都不知何方神圣,太丢人了。
 
这下好了,近水楼台先得月,大师陈寅恪近在眼前,终于可以一吐为快,便于请教了。哪知,陈寅恪听过之后,惊呼此人必灌阳唐公景崧之孙女也。
 
这位唐景崧唐大人,曾任台湾巡抚;其孙女,正是今天的女主唐筼。
 
当时的唐筼,在北师大当体育教员,曾为鲁迅夫人许广平的老师。唐筼与高梓,同在北师大任教,两人是无话不谈的闺蜜。而高梓的男友,正是郝更生。
 
于是,在郝更生的牵头下,某日,陈寅恪欣然前往拜访唐宅。相见之下,彼此均有好感。你我注定今生有缘,一个大龄男陈寅恪,一个大龄女唐筼,就这样开启约会模式。
 


03
 
作为海归一族的陈寅恪,身为清华研究院的四大导师之一,年轻有为的教授,金灿灿的招牌,使得众多老友,争相作媒。
 
虽然陈寅恪苦读多年,但在自己的终身大事上,绝对拎得清。他对婚姻一直抱有神圣的看法,尤为注重修养高洁、气质优雅,认为婚姻是一辈子的幸福,不可轻率而为。本着极为慎重的态度,他始终都没有满意的人选。
 
非不为也,实不能也。既然没有合适的人选,那就等着好了,绝对不将就,绝对要拧巴。等着等着,那个合适的人——唐筼出现了。两人身世背景相同,同为巡抚大人的孙辈。陈寅恪的祖父陈宝,曾任湖南巡抚,造福一方。而陈寅恪与唐筼,又同为高校老师,拥有众多共同语言。最重要,两人还是合了眼缘,彼此满意。
 
陈寅恪写有一首诗,是专门记下两人当年奇缘的——
当年诗幅偶然悬,因结同心悟宿缘。
果剩一枝无用笔,饱濡铅泪忆桑田。
 


04
 
你我注定今生有缘,陈寅恪特别感怀,宛若上天注定的缘分,让他遇见了温柔贤淑的妻子。婚后不久,唐筼怀孕,但仍在北师大工作,直到生下长女流求。
 
由于健康原因(唐筼生育时诱发了心脏病,差点死去。自此,直到死,她都无法摆脱心脏病所带来的痛苦折磨),更因支持夫君专心治学,不为琐事分心,唐筼抱憾离职。这对于从小好强、事业心重的唐筼来说,真有些不甘心。
 
长女起名叫流求,“流求”是台湾的古称;次女则叫小澎,“小澎”隐喻澎湖列岛,是台湾海峡中的岛屿,风景极为秀丽,为台湾的屏障与门户,视为台湾的姐妹岛。
 
长女流求,次女小澎,相继出生,家里充满欢声笑语。但唐筼心中一直有个结,希望生个男孩延续门第香火,让公公散原老人开心。
 
傅斯年,是陈寅恪表妹俞大綵的夫君,两个同在史语所工作。一次,有人问起陈寅恪近况,傅斯年调侃道:“老陈,忙着生儿子呢!”
 
想必,整个亲戚间,都知道唐筼想生儿子,都想疯了。
 
三女的到来,依然让散原老人开心。他认为,在他这个年纪(古稀之年),仍能看到家族中新生命的诞生,可喜可贺。
 
老人亲自为小孙女取名“美延”,出自《苟子.致土》得众动天,美意延年。陈氏夫妇,对长大后的美延解释其名字的意义:你在生活里要积极乐观,与人为善,便可幸福快乐,延年益寿了。
 
散原老人的诗名,天下皆知;在整个陈氏家族里,能得到老人的命名,非常难得,可谓难能可贵。
 
当然了,没生儿子,是不是唐筼的一个心结呢?
 
对了,三个女儿,均称唐筼的闺蜜高梓为“高舅”,而称高梓的夫君郝更生“郝舅”。高舅与郝舅,好么,统统都是娘家人哦。
 


05
 
陈寅恪的老爸散原老人,其书法早有盛名。老人晚年移居皇城根下,慕名求书法的人甚多。而散原老人却独喜“六少奶”唐筼的书法。每有兴致,便嘱儿媳写上几个大字。上下老少,赏析品字,时有共鸣,其乐融融。
 
唐筼的字,写得好,也要求女儿们好好练字,好好学习,有知识,有自食其力的本领,融入社会,经济独立。其实,想让儿女成为什么样的人,自己先要成为什么样的人。唐筼作为高校老师,在当时那个年代,也是经济独立的女性,出类拔萃。
 
但唐筼从小更爱化学,中年后,她依然不能忘怀这一儿时的梦想,多次在女儿面前说起。好在三女美延选择了化学专业,似乎可以弥补老妈当年的一个遗憾。
 
唐筼还教育众千金,做人要有责任心,并以她们的老爸陈寅恪举例,为国为家都要负责。作为清华大学的教授,虽然薪水颇丰,但陈寅恪的大哥陈衡恪早逝,于是陈寅恪在妻子的支持下,毅然担负起整个大家庭的生活费用,一年又一年。
 


06
 
岁月静好的日子,随风而逝。
 
1937年,日本侵华战争爆发。陈氏夫妇带着三个女儿,从北平到天津、青岛、长沙、桂林、梧州等地,最后漂泊至香港。一路风尘仆仆,担惊受怕。
 
而在青岛时,水果久负盛名的地方,众人略喘上一口气。
 
事后的唐筼,也曾写文吐槽自己的丈夫,太书生气。比如清华同事袁复礼先生,在此买了一篓水果,预备火车上吃。而身为家中“内务总理”的唐筼,既要忙于检点行李,又要招呼三个宝宝,分不开身,也压根没想到火车上需带些吃的东西。而自己的夫君,向来不理会杂事。说白了,陈寅恪平时,就是一甩手掌柜的,薪水袋一交,万事大吉,油瓶倒了,都不知道扶。
 
于是唐筼感叹,有钱也无人去买好东西,只得空空羡慕别人。
 
说归说,做归做,在文革中,当陈寅恪面对“左丘失明,孙子膑足,日暮西山”的时候,一直陪伴在他身边,细心呵护的,就是妻子唐筼。这是后话。
 


07
 
解放后,唐筼尊重夫君的选择,留在大陆。在中山大学,凡是接触过唐筼的人,无不为她的气质、谈吐以及对夫君的理解,留下深刻的印象。
 
在三个女儿眼中,母亲的仪容举止和衣着打扮,端庄淡雅。
 
唐筼也时刻教导女儿们,要注意行、坐、立的姿势,她一直到晚年仍然体型匀称、背脊挺拔,行走保持良好姿态。
 
曾经多次,中山大学江静波教授对美延谈起:你母亲的气质,如同总统夫人一般!
 


存乎中,形于外。唐筼不光气质高雅,而且才学也有担当。
 
1951年,助教程曦不辞而别,唐筼毅然担负起为丈夫备课、抄写文稿、读材料的工作。
 
唐筼常对女儿们说:“爹爹的学问造诣非比一般,应让他写出保存下来。“
 
直到中年以后,女儿们才逐渐理解,母亲晚年忘我地为父亲付出一切 ,成为自己生活的目的,常望父亲有生之年,在传承中华文化上留下更多著作。
 
来到家中的客人,也对唐筼的干练,印象至深。据说,只要目盲的夫君,有所示意,唐筼便能心领神会,配合非常默契。
 
1956年6月,陈寅恪在他六十六岁生日时,对妻子作了一生中最高的评价:“织素心情还置酒,然脂功状可封侯“。
 


他曾多次深情地对女儿们说:”妈妈是主心骨,没有她就没有这个家,没有她就没有我们,所以我们大家要好好保护妈妈“。
 
1969年10月7日,陈寅恪走完了他七十九岁的人生历程。同年11月21日,唐筼平静地追随丈夫而去,时年七十一岁。
 
每一份遇见,都是天意;每一种陪伴,都是人意。
每一次相识,都是眼缘;每一种相知,都是心缘。
 
人最大的幸福,在两处:一是快乐而专注地在自己的世界里起舞;二是和认可的、亲近的人有深层次的互动,感受着你与对方的灵魂在一起起舞。





版权声明:我们尊重原创。文字、图片、视频、音频和素材,版权属于原作者。有些文章在推送时因某种原因与原作者联系不上,若涉及版权问题,请原作者联系我们。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