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顾嘉辉:被誉为香港乐坛教父的他,却是木讷于言而澎湃于心的人

 佳易博览 2021-01-05
作者:山佳
 
初中时,跟着朋友学吉他,第一曲便是《万水千山总是情》。当时小女生的我,并不知道作曲便是顾嘉辉,更不知道他被誉为香港乐坛教父。
 
都说,宋代有井水的地方,就有人咏柳永词;而在当代,是否可以说,有华人的地方,就能听见顾嘉辉的作曲?

一个时代,总有一个时代的文化集成,如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后来在网上,不知是哪位才子、还是佳人补上了“香江歌”三字,即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香江歌。立马,仿佛被什么击中了一般,怎么这么贴切呢?
 
一个从未想过、但恰如其分的答案。没错,纯属个人观点。
 
在我印象中,香港的才子都是放荡不羁爱自由的类型,如倪匡、黄霑,都是名士风度,吃喝玩乐,无所不能;蔡澜呢,蔫吧人干大事,不显山不露水,但骨子里玩得特嗨的那种;金庸金大侠,身有娇妻,想玩火又怕引火烧身的存在。此处应有雷声,金大侠的铁丝们息怒。
 
而顾嘉辉,则是少年老成的一代人,说木讷于言好听点,其实就是笨嘴拙腮,很是低调。好人都在嘴上,而他的好却在心端笔尖,令人心潮澎湃的音乐中。
 
多年后,顾嘉辉才透露,他老爸顾淡明,在抗战期间曾替汪伪政府做过事,背负着汉奸子女的自卑感,作曲不过是赖以谋生的手艺,没什么值得张扬的。
 
一声叹息,阴影几十年都不褪。原来如此。
 


01
 
顾嘉辉,1933年出生于广州。老爸顾淡明,不但擅长绘画,而且还是古画收藏家,据说与张大千交好。古画收藏,需要专业人士,有专业的眼睛,这点老爸不在话下。可以说,辉哥出生时,家境殷实。
 
可在抗战时期,目光如炬的顾淡明,却担任了汪伪政府的广东省宣传处长。省级政府的一个处级干部,并不是特大的官,但抗战胜利后,顾淡明被指认为汉奸。
 
这下坏事了,没准下一步就是被抓入狱掉脑袋的事。三十六计,跑为上策,顾淡明一不做,二不休,撇下家中妻子儿女,跑到香港。至此,家道中落。
 
最惨的是,在老爸逃亡后,大姐顾媚还要带着辉哥从广州到香港,向老爸讨取家用。
 
一波二折总算找到地方,可老爸的小老婆就是不开门。地主家也没余粮啊,要钱没有!
 
姐弟俩呆呆地坐在门口,等到黄昏,细姐从门缝里放下两碗白饭,像打发叫花子一样……

那时的辉哥,已是青春期的小男生,身为顾家长子,想当年,老爸为他们姐弟三人(顾嘉辉下面,还有一个弟弟顾嘉铿),延请名师,学习画画。

如今,冰火两重天,辉哥备尝人间冷暖,他一下子长大了。
 

顾嘉辉与父母和弟弟顾嘉锵、姐姐顾媚

02

1948年,辉哥随着姐姐,来到香港,住在九龙的木屋区。一听名字,可想而知,有瓦遮头就好了。

虽说在香港,有父亲大人在,但老爸因错误的抉择,已是沉迷毒癖,消沉度日,活一天算一天。儿女嘛,自生自灭管不了那么多了。

民以食为天,无论怎样,先糊饱肚子为先,于是顾楣挺身而出,她爱音乐,也长于唱歌。于是,她就去歌厅唱歌,赚钱养家。
 
辉哥,在父亲官运盛时,他是正宗的顾家大少爷,画画可是他的心头好,画着来劲儿呢。如今,不同以往,还是先生存吧。那年头,画画不赚钱,他就由姐姐介绍到歌厅学做乐手。

受姐姐的耳熏目染,渐渐辉哥对音乐产生了兴趣。他先是在乐队担任琴师,但琴师的收入并不稳定,无人聘请时,只能呆在家中。但辉哥并不气馁,他充分运用时间去自修,去提升自己。

五十年代末,辉哥与志同道合的小伙伴们,组成了一个“顾嘉辉大乐队”。

什么样的歌最动人?一定是发自内心真诚的声音。1961年,美国伯克利音乐学院的校长,在夜总会看到辉哥的表演后,主动为他申请了一笔奖学金。

可路费呢?以辉哥木讷的口才,又到哪里去筹集这笔巨款呢?关键时刻,邵氏老板邵逸夫挺身而出。

顾媚与方逸华交好,而方逸华是邵逸夫的红颜知己。方逸华交办的事情,邵逸夫自然毫无二话。再加上邵逸夫邵老板行走江湖多年,绝对有一双慧眼,他也许看到了辉哥身上的潜质,大笔一挥,毛毛雨啦,一切搞定。

要知道,邵逸夫在员工眼中,可是特抠门的老板。但看人下菜碟,自古有之,但对辉哥这样的才子而言,另当别论。

对待辉哥,邵逸夫不但资助他为期两年的学费,还照顾其家人,为他解除后顾之忧。

有这样的老板,辉哥夫复何言?一腔热血投入地学呗。
 


03

1962年,邵氏开拍《不了情》,征求插曲。此时还在进修的辉哥,牛刀小试,以《梦》一曲获选,从此走上作曲之路。

也许,这就叫祖师爷赏饭吃。

对于作曲,辉哥坦言,纯粹是一种兴趣。在当时,作曲并未能为他带来太大的名气,若不是兴趣和热忱的支撑 ,恐怕也不能持续下去。

六十年代末,香港乐坛是国语歌的天下。无线开拍《啼笑姻缘》,要作主题曲,辉哥与编导王天林商议后,决定用粤语演唱。

当时的辉哥,很担心被人说成低俗。否则,反三俗,就淋到辉哥头上了。人算不如天算,所取得的效果,与事前担心的,完全相反。

“为怕哥你变咗心,情人泪满襟”,仙杜拉沧桑感的歌声,配上辉哥凄美、幽怨的旋律,《啼笑姻缘》一曲成了热门,唱遍大街小巷。

一时间,粤语歌掀起流行歌曲的热潮。
 
1980年,辉哥与黄霑合作的《上海滩》一曲,大获成功。这,也是辉哥第一首中式小调流行曲。哇,那时的香港,就有CP了,好超前哦。

此后相当长的一个时期,辉哥起转承合、浩荡深致的曲风,配合黄霑传统中文色彩的隽永歌词,成就了“辉黄组合”,开创了一个时代。

多年后,音乐人徐日勤说:“以前的粤语歌只有类似粤剧小调一类的作品,而辉哥在美国学习归来后,把西方流行音乐的编曲、和音等一整套模式与粤语歌相结合,从根本上提升了粤语歌的品质和地位。辉哥用《啼笑姻缘》和《上海滩》两首歌开创了粤语歌的黄金年代,我们香港所有音乐人、歌手,都应该感谢辉哥。”
 


04

在与辉哥合作的填词者中,黄霑是合作最久、作品最多的那位,也算辉哥的小弟了。
 
二人合作的作品,可以说在那个时代,撑起了香港乐坛的半边天,罗文、甄妮、张国荣、梅艳芳等人,都是其中的演绎者。
 
曾有记者问黄霑,最得意自己哪些作品。黄霑抬嘴就来,《沧海一声笑》高迈幽远,最为侠气;《旧梦不须记》哀而不怨,柔情万般,两首歌曲集结侠骨柔情,可谓双璧。

待黄氏高见传到辉哥耳朵里,辉哥对着黄小弟的大论,毫不客气地点评,一首《两忘烟水里》就已经侠骨柔情,两样都有了,这个笨黄霑居然要讲两首!

随后,黄霑就唯“辉哥意见”马首是瞻,对对对,小弟失误,该打该打。

此时的辉哥,早已移民海外,一句玩笑话,就让黄小弟点头称是,足见黄霑对辉哥的尊崇之意。

2004年11月24日,黄霑去世,辉哥回港拜祭以示哀悼,他表示会永远怀念黄霑。翌年,辉哥的一曲名为《霑叔:给黄霑博士的歌》问世。那一年,辉哥已是古稀之岁。

高山流水话知音,默契有加的两人,只剩下辉哥。而罗文、张国荣、梅艳芳早走了,这也意味着,一个时代落幕了。
 


05

在自己众多的作品中,辉哥最爱的是甄妮所唱的《奋斗》。

因为音乐的编排、结构比较严谨,有层次,有高低起伏,还有发展,较其他歌曲有更深一层的意义。

其实,辉哥的一生,也是奋斗的一生,他常说:一开始,我没有想到要名成利就,只是一种兴趣,一种狂热,演变下来,能得到广大听众的喜爱,我当然感到很开心。

除音乐外,辉哥还喜欢摄影、绘画,曾追随人像画家徐东白习画,若他不在作曲方面发展,他很可能在其他方面,创出一番事业来。

辉哥又说了,这可能是与我的性格有关,一干就要贯彻到底。


究竟是爱一行干一行,还是干一行爱一行,这里,辉哥给出了答案。

当然,辉哥也许会谦虚地说,不是我选择了音乐,而是音乐选择了我。他终究用音乐这个酒杯,驰骋在家国情怀,侠骨柔情当中,释然了父亲汉奸身份强加给他的块垒,注定他成为被时代记住的人。

此时的我,脑海中还萦绕着港版《射雕英雄传》的主题曲,《铁血丹心》、《东邪西毒》、《世间始终你好》……

那么你呢,最爱辉哥的哪一曲,说来听听~~

不应当急于求成,应当去熟悉自己的研究对象,锲而不舍,时间会成全一切。凡事开始最难,然而更难的是何以善终。—— 莎士比亚
版权声明:我们尊重原创。文字、图片、视频、音频和素材,版权属于原作者。有些文章在推送时因某种原因与原作者联系不上,若涉及版权问题,请原作者联系我们。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