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鲁稚丨过度呵护扼杀孩子的创造力

 鲁稚的阳台 2021-01-05


鲁稚:作家,亲子教育专家。著有《随心写出好文章》《三年能走多远》等十余部家庭教育著作,《你不来我也等》《正在消失的物品》等十余部散文、随笔。

小时候,鲁鲁什么都说“我来!”,有的事是他力所不及的,“我来”的结果是搞得一团糟;有些事他尽管能做,但因为不熟练,耽误时间,也把大人耗得心烦。

比如穿衣服,他自己穿花的时间几倍于大人给他穿;比如洗完澡他自己拧毛巾,拧不干,滴得地板上到处是水;他自己洗碗、倒水、拖地,很多时候都是越帮越忙;有些事还有危险,比如关门,生怕他把手夹了,你反而更操心;放东西,放不好掉下来,打碎,又闯了一次祸。

有一次去商场看玩具,看过后,他非要自己把玩具放回货架。货架太高,他根本够不着,旁人又催促,我就代劳了,结果他大哭一场。


很多父母包办代替,看起来是呵护孩子,其实是为了省事,为了自己方便,因为你让孩子自己尝试,会比你代他做麻烦得多。但这样一来,孩子自己的能力却弱化了。本来,他什么都想尝试,什么都想学习,他想和我们一样,自如地完成各种各样的事,这原本是一种可贵的精神,是成长的原动力,如果这种动力衰竭了,人就停止成长,生命就衰竭。父母原本应该鼓励孩子去尝试的,但因为我们缺少了耐心去等待他,包容他,就不知不觉地扼杀了孩子的创造力。这也是溺爱之罪。

那天,在公园散步,看见一个两岁左右的小孩玩滑车,他坐在滑车上,双脚在地下滑动,滑到道路边缘时,他站起来,想让车跨过路边的一道小坎,进到旁边有着防滑凹凸路面的小道上。妈妈拦住他:“不行,里面滑不动的!”一边说,一边提着车龙头,半提半拉地将他弄回正道。

当时我就想,为什么不能让他试试呢?妈妈在旁边做好保护就行了,让他自己去滑,不管滑得动、滑不动,都让他去感受一下,假如他能有办法滑动,那不是一次成长和突破吗?即使滑不动,他试过以后会作出选择,这是他自己的选择,也是一种收获啊。不管怎样,这是一次实践,这些感受都是他的财富。孩子就是在各种各样的尝试和感受中成长的,感受越丰富,对他的心智发展越有好处,所受的约束越少,创造性越多。但我们家长却把很多这样的机会扼杀了。

本文为原创,所获赞赏将转给作者(连同明细截图)。欢迎转发到朋友圈、微信群。公号转载请与本阳台联系获得授权。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