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西海岸的涛声

 远山星际 2021-01-05
作者
 吕献,本名卢法政。新疆作协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新疆诗词学会名誉会长。长期从事党政工作,近年来开始涉足文学领域,散文作品散见于国内各类文学刊物和报纸,曾出版过散文选集。



西汉时期辞赋大家枚乘所著的千古名篇《七发》,每每读之无不为文章的华美和道理的深刻所折服。“吴客”为治疗那位日日金液玉食,夜夜皓齿蛾眉的楚太子之疾,用尽了所有的办法不见效果,最后只好带领太子去观涛。涛的气势,涛的壮阔,让太子胸蕴风雷,顿生豪气,领悟到大自然的伟大和自身的渺小,沉疴立时痊癒。 


文章的感染力自然不必细说,就治病而言,这无疑是个十分艺术化了的命题。然而,从另一个角度却说明涛的威力、涛的壮观和涛对人们心灵的震撼和洗涤。生活在现代化的社会,衣食丰优,虽未像楚太子那样染疾,倒也时时慵懒颓废,不妨循着枚乘的足迹去观一次涛吧。
太平洋西海岸——多么摩登化了的中国地名!说白了它就是山东青岛的海岸线,仅仅凭借不凡的国际化名称,足可感觉到太平洋季风对中国大地的强大感染。 

我没见过惊心动魄的钱塘狂澜,西海岸慢节湊的汹涌澎湃倒是让我领略了大海的涛声。 银沙滩真美,柔细的沙滩在海边形成了一道隆起,站在弧形隆起的堤坝外侧眺望远方的大海,浩渺的海平面徒然增高,人未走近,登时感觉一种无形的压力和渺小。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黄河如此,所有的江河之水也是如此,海以宽广的胸怀一一接纳。它有那么大吗?夜以继日,却不见一丝消长!横无际涯,装下了视野之外的大半个地球,包藏了往来的大小船只,隐蔽了五大洲的陆地形骸,送入眼帘的是没有尽头的浩渺水面,这才真叫大!

眼前平静温顺的海面,以太极功夫的柔性,向海湾的岸边送来一波波力道,这力道孕自海底,承接着大海的丹田之气,把海水变成一道道水幕推向岸边,哗……哗……击打着滩上的细沙,把那些贝壳残片海藻垃圾——凡是没有生命的东西送出大海——海的习性是不能藏污纳垢的。
一波接着一波,好像永不断档。海的平面在哗哗的涛声之中悄然升高。“涨潮啦!再检查一次固定缆绳。”船老大的招呼提醒了船员,也提醒了赏景的游人,称雄的逐浪小伙们随着哗哗声退回安全线。

这似乎不是海的性格, 海有这么温顺吗? 狂放不羁,咆哮激越那才是大海的脾性!

不远处,有一山岩构成的海湾。在巨石组成的岸角,俯瞰脚下的大海,一幅海的壮景就在眼前。海浪以梯次结构冲向浅海的乱石,激起飞腾的浪花,浪头冲起又退下,退下又冲起,依次往复,永无宁日。日子久了,海水把坚硬的石头削成了支支破土而出的竹笋,高高的直立海面,迎接海的撞击,海的吞噬,然后又倔强的挺起坚硬的笋体。涛声由慢节奏换成了快节奏,呼……哗哗……呼……哗哗……

若是遇上大风的天气,深海区没有了往日的平静,海水翻腾激荡,巨浪有两三米之高,它的力量足可倾船覆舸,大有气吞万里之势。可惜,当年苏东坡没有来到这里。在黄州任上,他仅凭区区赤壁水面就能写出炙荟人口的“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那样的传世名句,不晓得如果今天在场,他的笔下会流出什么样的气势宏伟之篇!

柔顺的海,激越的海,咆哮的海,分別吟出了不同的涛声,它们是海的心声!终有一天,这涛声会远播到大洋的彼岸,一声一息都会引起世界的特别关注。 


2016.6.18于青岛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