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江有月 《骗不死人》(四十五)

 远山星际 2021-01-05

虽然唯识宗日渐式微,但玄奘的身后事依然动静不小,光一个灵骨舍利就折腾了上千年。
高宗麟德元年也就是公元六百六十四年二月五日夜半,伟大的三藏法师圆寂,朝野震动,万民痛哭,据记载,后将其灵骨归葬白鹿原送葬者达百万余人(很有可能超过大唐总人口的百分之二,如果记载无误,长安到白鹿原甚至东至洛阳一带可以出门的人几乎都参加了,只是不知道那是否正值春耕时节);唐总章二年也就是公元六百六十九年,朝廷为之改葬大唐护国兴教寺唐肃宗李亨还为舍利塔亲题写塔额兴教二字;谁知道这塔也可能是个豆腐渣,唐太和二年也就是公元八百二十八年,唐文宗李昂鉴于寺塔损毁严重,曾重修塔身。唐末,天下大乱,玄奘灵骨极有可能已经不知去向了后来大家都传说寺僧护携灵骨至终南山紫阁寺安葬等到天下安定的宋太宗赵光义执政的端拱元年也就是公元九百八十八年,金陵禧寺(其实就是著名的长干寺或者后来的大报恩寺)住持可政朝山来此,在终南山紫阁寺废寺危塔中发现法师顶骨(有些可疑),遂亲自千里背负,迎归南京供奉。
到了南京的玄奘舍利依然多灾多难,明洪武十九年也就是公元一千三百八十六年,法师顶骨由长干寺东岗迁至南岗,建三藏塔安奉。但在太平天国洪杨内乱期间,该寺毁于战火,后来此地江南金陵机器制造局所在。直到公元一千九百四十三年,侵日军在施工中从三藏塔遗址中发掘出安奉玄奘顶骨的石函,经多方交涉,顶骨分为三份:一份于次年十日在南京玄武湖畔小九华山建成砖塔供奉;一份由当时的北平佛教界迎至北平;一份存于汪政权中央文物保管委员会
当时被送往北平的那一份灵骨,后来经历了较多的分送、迁徙过程。首先,一部分迎往日本,辗转供奉于东京奈良多处寺院其间应台湾佛教界之请,日方又分送一小块灵骨赴台,供奉在日月潭畔的玄奘寺慈恩塔内;留在日本的现分别存于埼玉县慈恩寺和奈良药师寺。北平的一部分灵骨,又分送国内四处道场供奉:北京广济寺、广州六榕寺、天津大悲院和成都文殊院;而供奉在天津大悲院的一份,后来又送至印度那烂陀寺(玄奘留学所在地,大抵就相当于《西游记》里的大雷音寺,只是那里只有个貌似老妖的戒贤大师)玄奘学院建纪念堂供奉;广济寺和六榕寺的两份,在文革期间被毁,当然也有人说广济寺那份可能去了斯里兰卡。
存于文物保管委员会的那一份,抗战后由南京佛教界迎请到毗卢寺供奉;公元一千九百六十三年因召开玄奘诞辰一千三百六十年法会,顶骨舍利转入栖霞寺;文革开始,南京市佛协将送至市文管会保存;公元一千九百七十三年,顶骨舍利转而珍藏灵谷寺玄奘法师纪念堂,作为镇寺之宝;二十五年后,南京灵谷寺分赠颗玄奘顶骨舍利给台湾新竹玄奘大学供奉;又过了五年,为纪念玄奘诞辰一千四百周年,西安大慈恩寺又从南京灵谷寺迎请部分玄奘法师顶骨舍利安奉于新建的玄奘三藏院的大遍觉堂,算是回归了故地
通算下来,这个来历可疑的玄奘法师顶骨舍利,端的是佛缘广播,目前分别供奉在九处:南京小九华山玄奘寺独占三分之一;南京灵谷寺、西安大慈恩寺台湾新竹玄奘大学合占三分之一;成都文殊院印度那烂陀寺合计约占十二分之一;日本埼玉县慈恩寺、日本奈良药师寺、台湾玄奘寺合计约占六分之一。
 
南京玄奘寺所在的小九华山,其实是南京最重要的历史文化地标之一。小九华山是紫金山(亦名钟山、蒋山)的余脉,是紫金山由西向东延伸进城的第一个小山丘,周不过两三里,高不过二三十丈,其东际清溪(再下去就是龙尾坡、蒋陵要隘和大名鼎鼎的鸡鸣寺了,而依紫金山而下的这个整体山形也是南京虎踞龙盘之地龙盘的来历),北临后湖(玄武湖),西近六朝台城(也就是宫城),地理位置极为重要。
当然,这山最广泛和最早有记载的名字是覆舟山,主要是因为其形形狭长,顶呈平行,两头渐低,临湖一侧陡峻如削,古时因其像孤舟翻置,故春秋时期就命名为覆舟山。
它的第二个名字则和大名鼎鼎的玄武湖一起得名,刘宋元嘉年间,因湖中出现黑龙祥瑞,加之地处城北,湖则名为玄武湖并流传至今(哪怕湖被填过),而山虽成了玄武山但没怎么叫开;陈宣帝年间,也就是我说的这个故事同时,这山有时有被叫做龙舟山或者龙山。但人们还是普遍称之为覆舟山。因山南麓建有小九华寺,故俗称曰其小九华山,简称九华山。虽然因为玄奘的关系,这些年似乎只有九华山的说法,但我却总是更愿意叫它覆舟山。
六朝时期的宫城离覆舟山很近,所以覆舟山周围一直属于上层贵族活动的范围覆舟山的南面原来有一个西池,是东吴太子孙登的园林,也称太子湖晋明帝为太子时重修西池,在里面训养武士东晋的北郊坛(地坛)也在覆舟山之南西面是芍药园供宫廷使用;刘宋代晋以后,把覆舟山下的北郊坛移到宫城之北,辟为乐游苑乐游苑内,楼台亭阁,风光旖旎宋文帝刘义隆又以覆舟山以西之地为北苑,兴建楼观,经常召集群臣宴游赋诗,盛极一时梁武帝晚年,因侯景叛乱,兵困台城,建筑遭受严重破坏,但陈霸先建国以后,又重加修建陈宣帝大建七年夏,因甘露频降,在覆舟山上兴建甘露亭采集甘露以宴群臣。
隋灭陈时,乐游苑和台城一起被焚毁。从此以后覆舟山在南京的无上地位似乎就让位给玄武湖了,明朝修建南京城,把覆舟山和玄武湖隔开了,整个覆舟山直接就收进了城里。
南朝有名的文人如鲍照、颜延之、谢灵运、范晔、沈约等都在覆舟山、乐游苑活动过,留下不少绮丽诗篇;伟大的科学家祖冲之与北魏人索驭麟比赛指南车,地点就在乐游苑内,而其发明的水碓磨,也是在乐游苑内试制成功的。
覆舟山下还建过佛寺。青园寺为东晋末年兴建,刘宋时改名龙光寺。高僧竺道生在这个寺居住过,后因其译著的佛经,对某些教义的领悟,与众僧不同,被视为异端邪说,受到攻击,愤而离开。法轮寺为刘宋时兴建齐东昏侯永元二年,西平将军崔慧景反,攻入乐游苑,屯兵法轮寺。崔慧景虽是武将,也尚清谈,部下发生争执,他不去解决,却坐在寺内与客人大谈佛理,结果,部下叛离,兵败被杀。
(道家和这里关系似乎不大,但别忘了,覆舟山是紫金山的余脉,而紫金山却是道教圣地茅山的余脉。)
有清谈厉害的武将,自然就有打仗厉害的武将,(一般情况下,能谈的还是比能打的厉害)。东晋时期的苏峻之乱和刘裕讨伐桓玄所谓伪楚之乱时,苏峻和刘裕就是通过带兵先攻占覆舟山(或者包括龙尾坡、蒋陵在内)进而夺取南京城的。所以,覆舟山真正算个不容他人酣睡的卧榻之所,为六朝历代都城防卫第一要地。
所以,当我走上覆舟山顶凭栏而眺,脑子里满是六朝风流的遗响,是无论如何也没什么兴趣去管那未必靠谱的玄奘舍利以及塔和庙,于是就又艺术了一回:
登南京覆舟山
因缘玄武一湖间。
为就鸡鸣续蒋山。
水墨六朝文武事,
九华三藏色俱斒。
(这个斒字,其实就是斑的异体字,是因为我当时的第一反应就是这个。一般情况下,用异体字多少都会有些装,我这个似乎也不能够完全例外。)
 
慧思和尚似乎也要装一把了,因为暗地里流传诗谶的关系,他还是带着智无大师等主要弟子去了趟长沙府,去官府沟通之余还正式登门拜访了吴刘张闵廖桓罗等湘中七大豪族。
据我所知,慧思去七大族主要作了三件事情:第一是自己装,他和七大族主进行了亲切友好的交谈,简要说到了诸多佛法,谈得更多的却是佛家和儒家、道家理论的联系和互证,(很可能这就是三教合一的起源,)更象一个大儒的做派;第二是让弟子们装,智无大师他们展示了天文、地理、文化、政治、商业甚至军事上的全面实力,简直就象一个巡回演出团;第三还是装么哦,一点不装,还来得特别的实际,慧思和七大族达成了多项合作协议,般若寺的许多附属企业则分别与各家建立充分合作关系甚至相互参股,不能自给的寺内各种用度和服务皆向七族采购,甚至僧兵的训练都委托出去了,反正从此以后,般若寺和七大族基本构成了利益共同体,七大族的子弟有不少拜入慧思门下(当然有一些终身为僧,有一些短期为僧,还有一些挂名的),而七大族的家庙以及重大法事则由般若寺全面承包,并派名僧住持。
诗谶这事就这么不知不觉过去了。
 
说到底,宗教也需要势力和势力之间的相互帮扶。
实际上,这个世界上从来就没有凌驾于一切势力之上的势力。
所以,慧思装神弄鬼之余,主要精力其实一直都在经营势力。可是又有哪个大人物不在经营势力呢?
相比较而言,李淳风虽然史中有传,但势力反倒很一般。不过,论其装神弄鬼的本事,三教皆通的慧思似乎大有不如。在我看来,这家伙装神弄鬼的本事极有可能是古往今来第一人,因为他的《推背图》确实相当神奇,我也至今没想通他的招数。
不知具体是哪天,神经兮兮的唐太宗突发奇想,(估计当时可怜的五娘子李君羡已经被除掉了),两大神棍应该说是当时著名的天文学家、数学家、易学家李淳风和一代相学宗师袁天罡推算大唐的国运,由于李淳风推演入神,一发不可收,竟推算到了唐以后中国两千多年的命运,直到袁天罡推他的背说道:不如推背去归休。这就是所谓东方神秘主义的代表作中华预言第一奇书、结合象数图书易学经典《推背图》的来历。
由于推背图并没有打乱历史的顺序,而且预言的也都是有关国家兴亡的大事,所以历来被当朝所忌惮,所以前面说到宋太祖不认为它了不起也有可能是个误判,正是忌惮,才让人搞出几个山寨版本并行于世,以达到真假难辨、乱人耳目的目的,(还有一种说法是里面有赵光义夺权的预言,但终究没防住)。
也许后世也有人对《推背图》下了手,今天我们知道这本书目前尚存好几个版本,但奇妙的是,最流行的一个版本(互联网上流传的就是这个版本,也是算我看过的唯一版本)却没有任何一家图书馆收藏(也有说就在台湾)。而这个最流行的版本据说是大才子金圣叹批注过的,说是八国联军打北京时有人从清宫里弄出来的。
《推背图》并不复杂,总共有六十幅图像,每幅图像下面附有谶语,然后是颂曰加一首烂诗当然其图像谶语和颂诗都可以在《周易》中找到来历,流行版本里还有金圣叹的解读。六十图像中,除了第一幅总论和第五十九幅天下大同以及最后一幅结语收尾以外,其余五十八幅每幅说明一个历史事件。
根据金圣叹的解读,二至三十三象都找到了历史事件对应,分别是通论李唐、武周代唐、五猴(侯)复唐、安史之乱、(郭)子仪平乱、建中之乱、黄(巢)朱(温)断李、后唐灭梁、兴教(门)之变、晋事契丹、郭威夺汉、柴(荣)收五代、宋祖崛起、赵统天下、檀渊之盟、(刘)太后垂帘、(王)安石乱法、蔡(京)氏弄权、靖康之耻、半壁偏安、二木(汪立信文天祥)难支、崖山之殇、通论蒙元、蒙元败退、僧(朱元璋)登大极、靖难之役、仁宣之治、英宗两得(帝位)、魏阉之乱、明祀之亡、满清入关。
说实话,相关内容契合得跟事情发生后写的差不多。
好吧,我们姑且认为可能是金圣叹或者他之前的人捣了鬼,那么我们根据金圣叹注释过的本子继续往下看。据好事者研究,四十象进入本朝,目前大体已经过了四十二象。
三十四至三十九象基本被确认了,分别是:长毛之祸、火烧圆明(园)、八国联军、民国建立、一战风云、日本侵华。其图和文字除了金圣叹解读得有些问题外,其他似乎都能找到应验,很是奇妙。
实际上,除了四十象(可能是通论)还有一些东西没确认之外,四十一、四十二象大体也可以看出极有可能说的是文化大革命和其结束时的权利之争。
虽然我不相信鬼神之事,但这事我里外想不通,大概这就是至圣先师说的怪力乱神吧,所以说想不通也就想不通了,倒也不会太纠结。
 
也许因为《推背图》的作用,现今居然还有九大预言的说法,第一当然是推背图,其后分别是李淳风藏头诗刘伯温烧饼歌铁冠僧透天玄机姜太公乾坤万年歌邵雍梅花诗金陵塔碑文黄檗禅师诗以及诸葛亮马前课。实际上,比较知名的也就托周的万年歌、托汉的马前课、托唐的推背图、托宋的梅花诗、托明的烧饼歌。除了推背图,其他的都一眼看穿是假的。
所谓万年歌,一百零六句七言歌,文字俗到英明神武的姜太公气活过来,倒可以去竞争一下七言发明权,顺便用文中“世界”这个词把佛家狠狠恶心一把,再搞出一个太公化胡的梗来;
马前十四课,因其简短,似乎没毛病,但其装神弄鬼过头,几乎所有预言都是硬上,丝毫没有遮掩,让人觉得这个简单粗暴的妖人诸葛亮怎么死都是活该;
十首梅花诗制作可能比马前课早上一两年,略显文气一点,但诗太一般,所以前人没收进邵雍的集子里(他那集子好几千首诗,虽然有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这样的清浅佳作,但整体上偏于哲理,是理学诗的巅峰之作),而邵雍这个二进制理论发起人居然能让这么重要的东西埋没千年,居然能混进文庙当了从祀,天理不容;
而最近的神棍偶像刘伯温那个不到两千字的烧饼歌,居然是四十多首烂极了的谶谣组成,不知道刘伯温当年科举时候到底用了什么神通过关的,破坏神圣的科举制度,朱元璋仅仅只是毒死他实在太仁慈了。
刘伯温的事情还没完,李淳风藏头诗跟烧饼歌就象一个人写的,似乎给刘伯温同志热场;铁冠僧据说是刘伯温的师傅,算是强援,所以人家那铁冠数几乎什么都没说,给刘伯温留点课题;金陵塔碑文作者依然是刘伯温,虽然号称出土在民国,但那几句白话顺口溜对白话文的使用水平怎么看都是上世纪后半叶的模样;而唐朝的黄檗禅师可能没和刘伯温一起工作过,所以人家的预言范围更小,他居然从明末开头到抗日战争之后没几天就收口了,怎么看,都是添乱的作用大于帮忙。
虽然我搞不定推背图,但我还是有足够的能力判断,这个水准不高、功利性强的所谓八大预言,我们看到的版本(有些或者名字存在过),不过就是前朝政权的一些神棍在上世纪国内战争期间或其后制作的一些破烂玩意,能火起来让我很是意外。
其实,回到金圣叹版推背图的来历,我有时甚至认为我们在互联网上看到的这个东西可能也是被那批人(升级版)改造过的。
这个话题讨论起来意义不大,打住。
图片提供: 姜福森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