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故人不远行

 介子平 2021-01-05
岁月不居,忽忽焉半生为人矣。已无从头开始的勇气,也懒得再认识新人,与不大相干的人攀亲,没有一二十年的交际磨合,哪会彼此默契,互为奥援。

能够称谓故人者,本就寥寥,又不时传来拉杆箱远去的辘辘声。故人无音讯,无所归止;故人在天涯,宛在周边。有回不去的故乡,便有行不远的故人,思念之人,因了念想,乡野桑梓,咫尺之间。既往岁月,是一个无人执守的世界,四顾萧然,寒淡如孤梅冷月。

人有不幸,深表同情,人有得意,不生嫉妒,看似平常,实不简单。世人谓之恋长安,其实只恋长安某,机器人的终极优势为不具感情,而人的优势与劣势均在感情。《百年孤独》里说生命中真正重要的不是遇到了谁,而是记住了谁,又因何铭记。

素日往还者,多故人,素日所去者,多故地。有过曾经的人,才有故事,故事里才有故人。1918年10月末,十九岁的高一学生川端康成第一次来到伊豆,正是此次旅行,与一行巡回艺人有所交集。四时流转,风物含情,四年后他第二次来到伊豆,写下了《汤岛的回忆》。1926年,时名不彰的川端在伊豆汤本馆开始与秀子一起生活,《伊豆的舞女》就此诞生,竟一纸风行。十多年的时间里,山高路远,为你而来,手持鲜花,依旧为你而来,每年都要安排伊豆的汤岛旅行。心怀故人,慨时感物,《汤岛的回忆》《伊豆的舞女》《南伊豆纪行》《伊豆之归》《伊豆温泉记》《温泉场的事》等等的文字,斐然可列著作之林,也架构起了川端的伊豆世界。美不分时代,这样的文字,今天读来,仍旧身如琉璃,净无瑕秽。山川无改,而人生倏忽,六十年来家国,万千心事谁诉,苏轼说“休对故人思故国”,晏殊说“不如怜取眼前人”。

长岁悠悠,一念尚存,旷久的期望越发微弱,至此不觉黯然。没有回应,等同拒绝,不缺正人君子;不再主动,便为告别,殊少性情中人。对的人分开也会遇见,错的人遇见也会分开,很多关系走到最后,情随事迁,不过相识一场,甚至回避提及,“在拨通电话时忽然不知道要说什么,才知道原来只是想听听那熟悉的声音,原来真正想拨通的,只是心底的一根弦”。思念成河,乘舟而来,来日可期,却如约不至,联想连着联想,有些人只合成为怀念。敏感之人,太过在乎,只是经历还不够多,心还不够疲倦。惯见变故,接受世事无常后,行必毅,断事必刚,性格自会悄然改换,从有所累,到无所谓。

每个人身上都有一个更高的自我,自己是自己的曾经,自己是自己的故人,为使这个更高的自我凸显出来,还须有一个伟大的灵魂作为参照,此即书卷多情似故人。日暮途穷,奄奄待尽,以读书融入时光,故人不远行,身边不寂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