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女儿跑了,吴老太爷的棺材板快压不住了 | 宇帆·早茶夜读264

 早茶夜读 2021-01-05

265丨子夜

宇帆金句

今已无路,何处为

子夜时分,吴公的天更暗了啊

吴老太爷的棺材板快压不住了

文/ 宇帆

大家晚上好!欢迎收听早茶夜读,我是张宇帆。

茅盾的《子夜》一直被认为是绘制出了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中国社会的广阔图景,也可以简单说,《子夜》讲了一代民族工业资本家吴荪甫失败的故事。今天我们从他的失败说起。

吴荪甫早年留学国外,回国后到上海投身实业,有着敏锐先进的洞察力和铁腕手段,是中国现代工商业的巨头。所以,我们说吴荪甫的失败是指最后他在与买办资本家赵伯韬的商战中败下阵来。这还没完。吴荪甫的失败还体现在他的妹妹吴家四小姐蕙芳开始反抗他,最后离家出走。

为什么这么说呢?这要说从吴荪甫的父亲吴老太爷,一个传统老乡绅的死说起。

吴老太爷是怎么死的?凤梨学长曾写到说:“吴老太爷是被1930年代声光电化、肉感摩登的上海吓死的。”没错,吴老太爷从乡下被接到上海这个“魔窟”开始就受了不少刺激,冰冷的钢架、飞驰的汽车、五光十色的霓虹灯、穿着暴露的女性……吴老太爷作为传统乡村秩序的代表,没有年轻人强大的接受能力,也没有批判上海的能力,结果刺激过度,刚到上海没一会儿人就没了。

《子夜》创作的最初设想,是写一部都市——农村交响曲,其都市部分又分为一“三部曲”,茅盾在这“三部曲”的第三部分《标金》的初步提纲中曾写到过吴老太爷之死。

古先生在三十年前得了半肢疯,卧居一楼,与世隔绝,日惟诵《太上感应篇》。古先生的长子在上海开办火柴厂,女及幼子侍父家居。民国十八年,因土匪连次洗劫附近各镇,长子乃租小火轮一条迎古先生到上海。古先生在汽车中外望,看见汽车、电车、冲霄大楼迎面而来,近代都市的紧张混乱,以及新式时装少妇袒臂露腿,凡此一切皆使古先生怔忡、晕眩,他展开手中所抱之《太上感应篇》,欲诵阅以宁定心神,然而不能。长子见状,乃以本日报纸授之。古先生看报,不料正有黄慧如案的新闻,他看了后气厥,遂晕倒于车中,从此不能再醒。

这里的古先生就是吴老太爷了,虽然茅盾最后的完成稿已经和原初设想相去甚远,但对于吴老太爷之死的缘由倒是差不离的。提要中说到古先生是因为看到报上的黄慧如案气得晕过去,再也没醒。黄慧如是当时一个大家闺秀,家境不错。黄慧如和家中仆人陆根荣相恋并私定终身,怀了身孕后与陆根荣私逃。黄家将陆根荣告上法院,称其诱奸并盗窃财物,法院直接将陆根荣判刑。陆根荣入狱后,黄慧如怀着身孕到了陆的乡下老家,历经磨难,等着夫妻团聚。后来法院改判陆根荣无罪释放,万万没想到,黄慧如在判决的几天前就病逝了。

这件事在当时引起了极大轰动,媒体大肆报道,可以猜到天天抱着《太上感应篇》的吴老太爷看到这么个大胆反抗、要求自由婚姻的女子,会受到多大的刺激。传统乡绅吴老太爷和作为民族资本家的儿子吴荪甫其实形成了一种对立,他在上海是格格不入的。在吴老太爷被急救时,吴公馆中曾有过这样的对话:

“你只要看看这儿的小客厅,就得了解答。这里面有一位金融界的大亨,又有一位工商界的巨头;这小客厅就是中国社会的缩影。”

“但是也还有一位虔奉《太上感应篇》的老太爷!”

“不错,然而这位老太爷快就要——断气了。”

“内陆还有无数的吴老太爷。”

“那是一定有的。却是一到了上海就也要断气。上海是——”

对话就到这里而止。吴老太爷作为上海的外来者并不被接受,吴公馆不是传统家庭,而是商人家庭,当家人不是传统乡绅吴老太爷,而是掌握着经济命脉的儿子吴荪甫,他成为了家族“大家长”。

四小姐吴蕙芳从小被吴老太爷养在身边,接受的是三从四德,循规蹈矩的教育,来到陌生的上海已经受到强烈的文化冲击,老太爷骤然去世,她倍感孤独无人诉说。对爱情憧憬却又被观念束缚着,她烦恼茫然,身心都无处安放。可惜,少女心事谁人知?她想要逃避,逃回那个记忆中宁静的乡村,却被哥哥吴荪甫无情拒绝。后来,在具有先进思想的现代女性代表张素素的帮助下,她走出了家门,体会到了自由与快乐,决心反抗哥哥的专制,离家出走去寻找自我价值。

我猜,如果知道自己养在身边的循规蹈矩的女儿蕙芳也要离家出走追求自己的生活,恐怕吴老太爷得掀开棺材板吧。

且不说“娜拉”出走以后会怎样,一个没受过正式教育,养尊处优的大小姐离家后能否生活下去。但是,从这里开始,工商业巨子吴荪甫,不但在商场上连连失利,在家中的“家长”权威也就此垮塌。

今已无路,何处为家,子夜时分,吴公的天更暗了啊。

本周主题书

2019.4.22~2019.4.28

「子夜」

关注早茶夜读,从此阅读有谱系

每晚9:30,不见不散

本期主题

叶红于二月

下期主题



你家铺子

上期主题

本期编辑:白水

早|茶|夜|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