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花心”作家余华,爱情婚姻双重抉择,艰难选择后,终成旷世之作

 逍遥书屋123 2021-01-05
“花心”作家余华,爱情婚姻双重抉择,艰难选择后,终成旷世之作

爱情,总是来的很意外。

第一次遇见陈虹,是在1988年的9月,他第二次前往北京学习,陈虹是他的同学。除了陈虹外,莫言、刘毅然也是他的同学之一。

陈虹是一个诗人,也是在部队写剧本的作家,在那个阳盛阴衰的研究生班级里,一头乌黑亮丽的长发、面容白皙可人的陈虹,美的让人移不开眼,第一次遇见陈虹,余华就沦陷了,但他把这份感情深深的藏在了心里,因为,他当时已经结婚了

“花心”作家余华,爱情婚姻双重抉择,艰难选择后,终成旷世之作

婚姻,必须承担的责任。

1985年,26岁的余华与妻子潘银春结婚,二人同在一起工作。1986年,27岁的余华去北京遇见了著名的文学评论家李陀,李陀看完余华的作品后,对他说:“你已经走到当代文学的最前列了。”

这句话,激起了余华上进的动力,经过深思熟虑,他决定北上进修。第二年的二月,他就一个人踏上了北上进修的征途,来到了北京鲁迅文学院,参加为期半年的文学讲习班。

“花心”作家余华,爱情婚姻双重抉择,艰难选择后,终成旷世之作

随后,第三年,他再次北上,就是这个时候,他遇见了陈虹

那时的余华,很穷很穷,在海盐,他就和妻子居住在狭小的集体宿舍中,在北京也只住在一个只有9平方米的出租屋里,陈虹常常有时间就去帮他打扫卫生、做做饭,甚至一度被朋友和同学们误会他们就是一对

“花心”作家余华,爱情婚姻双重抉择,艰难选择后,终成旷世之作

逐梦,布满荆棘的道路。

这两次北上学习的经历,让余华的眼界一再开阔,他的野心已经慢慢滋生出来,但一直在海盐工作的妻子并不能理解余华的抱负,随着时间的推移,二人的隔阂也在慢慢的变深

最终,在1991年的8月,二人结束了历时六年的婚姻,潘银春陪伴着余华走过了六年的艰苦岁月,但青春终究是过去了,美好的日子没抵得上柴米油盐的琐碎,二人遗憾结尾

“花心”作家余华,爱情婚姻双重抉择,艰难选择后,终成旷世之作

与潘银春离婚后不到半年,余华就娶了陈虹,为了实现自己的“野心”,也为了陈虹,余华决定放弃之前的一切,去北京定居,正式开始了写作生涯

说到这,其实对于我个人来说,不太赞同余华的做法,六年的婚姻,他把真心又给了潘银春几年,虽然爱情来得时候挡不住,但是责任更是每个人需要承担的必需品。爱情没有错,但时间不对。虽然,最后两个人真的分开了,但我认为在这段失败的婚姻中,余华要负的责任明显要大于潘银春,精神出轨也是出轨,哪怕是因为爱情。

“花心”作家余华,爱情婚姻双重抉择,艰难选择后,终成旷世之作

灵感,一触即发的感动。

与陈虹结婚后,他的收入也仅仅是《收获》杂志的400块稿费,和陈虹依然挤在那个只有9平方米的出租屋里,为生计所迫,他不得不连续写了两年的剧本,以此来贴补家用

即使这样,余华也没有放弃自己的最初的梦想,他因为一首美国的乡村民谣来了灵感,开始进行创作,但过程并不顺利,这让他非常惆怅,也非常苦恼,一度走进了死胡同,完全创作不下去了。

“花心”作家余华,爱情婚姻双重抉择,艰难选择后,终成旷世之作

这时,陈虹看着丈夫如此难受,便安慰他,然后提出了自己的想法:既然第三人称写不下去,那你试一下第一人称呢?或许这样的代入感会更强一些。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陈虹的话好像在一瞬间就打开了余华的新世界的大门,对啊,我为什么不用第一人称来写呢,随后,他将之前已经写了一万余字的稿子全部废弃了,改用第一人称重新进行创作。

“花心”作家余华,爱情婚姻双重抉择,艰难选择后,终成旷世之作

这部小说就是后来火遍大江南北,连张艺谋都去买版权拍电视剧的《活着》。余华曾动情的说道:如果没有陈虹,就没有《活着》

这本《活着》,在写初稿的时候,余华边哭边写,根本无法控制情绪。在后来接受采访的时候,余华说:“好的创作者,先感动自己,才能感动别人”。

“花心”作家余华,爱情婚姻双重抉择,艰难选择后,终成旷世之作

成功,一战成名的喜悦。

在90年代初期,小说还是按字赚钱,这使得余华仍然没有摆脱贫穷,但是这个时候,张艺谋找到了余华,那时候的张艺谋已经凭借《大红灯笼高高挂》成为海内外知名的大导演了,偶然看到了余华的小说《河边的错误》,觉得是个不错的题材,想将其拍成一部惊悚片,余华很高兴,立刻就答应了下来,在最后还向张艺谋推荐了这本新鲜出炉的小说《活着》

第二天一早,张艺谋又匆匆找到了余华,他对余华说:我一夜没睡,连夜看完了这部小说,写的太得人心了,我在福贵身上看到了中国人那种默默承受的坚韧和顽强生存的精神!我决定要拍《活着》!并立即支付了25000元的巨款,购买《活着》的版权。

这笔钱一下子就将余华从困顿中拯救了出来,使他激动不已。

“花心”作家余华,爱情婚姻双重抉择,艰难选择后,终成旷世之作

没有意外,拍成电影的《活着》一炮而红,连带小说也在一瞬间成为了各大书店的畅销书,自此,余华一战成名

时间不停流逝,但《活着》的热度却一直稳升不降,截止目前销量已经突破2000万册,每年还在以300万册的数量增长。

“花心”作家余华,爱情婚姻双重抉择,艰难选择后,终成旷世之作

这本余华的巅峰之作,不停斩获国内外各类大奖,2018年9月,还入选了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最有影响力小说。

“花心”作家余华,爱情婚姻双重抉择,艰难选择后,终成旷世之作

这样的成就,连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都有些羡慕,他说:余华的书少我一半,但影响力大我一半。以后我要好好对待我的作品,不要写些可发不可发的东西。

“花心”作家余华,爱情婚姻双重抉择,艰难选择后,终成旷世之作

“人活着到底是为了什么”,在这本《活着》中,余华用笔下的人物生动的告诉了我们答案,“人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

“花心”作家余华,爱情婚姻双重抉择,艰难选择后,终成旷世之作

精装珍藏版只要28元,就能让你体会到人生的真谛,用一顿午饭的钱,换你找到面对困难的勇气,何乐而不为呢。

大多数人的生活中,都未曾经历那个年代的苦难,我们只能通过影视作品和文学作品来品味那个年代的无奈和困苦,如果你想知道,那么我建议你看一看这本书,他们的经历会让你更加珍惜如今的生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