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出版时心中充满悲伤” | 尹伊·早茶夜读344

 早茶夜读 2021-01-05
 

345丨边城

尹伊金句

当此时的沈从文再次回到故乡之时

故乡便不再是梦幻、是故事


“出版时心中充满悲伤”

文/ 尹伊

大家好,欢迎收听早茶夜读,我是尹伊。今天我代班凤梨,接着跟大家聊《边城》。

前两天绿茶老师的文章细谈了彼时达子营二十八号院的热闹与甜蜜,这指向的是创作《边城》时期沈从文生命状态的前所未有的安定和幸福。我们今天接着聊一聊,那段达子营树荫下创作时光的另一面,用作家自己的话说,却是“心中充满悲伤”。 

《边城》于1934年元旦开始在《国闻周报》上连载,但连载四期后就中断。这期间,因母亲病危,沈从文回湘西探亲,故而直到三月回到北京,才将《边城》续写完成。

1923年,二十出头的沈从文离开湘西,一别十余载。1931年,他护送丧夫的好友丁玲回到湖南,也只是止步于常德,便又匆匆离开。阔别多年之后的再次返乡之行,直接激发了沈从文一系列重要文本的创作。

此次湘西之行为何重要?沈从文回乡又到底有何见闻?可以参考“湘行散记”系列散文。一方面,终于回到魂牵梦绕的故乡,作者完全沉浸于返乡的兴奋与激动之中,对沿途风景充满直白的感慨与赞美。在与张兆和的通信中,字字句句里都是言不尽意的激动和呼之欲出的深情。而另一方面,当沈从文的眼光从自然山水转移到故乡的人和事时,这份情感则变得愈加厚重而深沉。这些不同于城市人的湘西人,与那些沈从文书信中亲笔画下的山水风景一起,将作家多年来对故乡题材的挖掘和创作,激发到一个亟待被言说的创作欲望的巅峰,这些情感与思索都变成创作的冲动,蓬勃欲发。

当一个魂牵梦绕的故乡再次鲜活淋漓地出现在眼前,与再见的感动、书写的冲动交织在一起的,更是作家关于过去与现在、关于理想与现实的忧愁与思索。再次回乡的沈从文早已不是二十出头的懵懂青年,他对当时文坛、社会的思潮与理论早已谙熟,在学术最开放的北京上海都接触了最新潮的论争甚至参与其中,他正在形成自己对于文学、对于现代社会的独特思考。因而当此时的沈从文再次回到故乡之时,故乡便不再是梦幻、是故事,而是一个能牵动作家最深处的情感、但是又置于作家理性眼光打量下的观察与思索的对象。

而现实中回乡的沈从文也切实看到甚至经历了家乡的变化,他看到了城门口清党杀戮留下的暗黑的血迹,自己也被怀疑是“共党”而被儿时好友相当拘谨地“接待”(《滕回生堂的今昔》),也终于因为被怀疑成“危险人物”,沈从文在过完母亲生日,便匆匆踏上了回京的路途。路途经历半月余,回京不久,便听闻母亲去世的消息。《边城》便是在这样一趟旅程的结束后,回京续写而成。

九月至平结婚,即在达子营住处小院中,用小方桌在树荫下写第一章。在《国闻周报》发表。入冬返湘看望母亲,来回四十天,在家乡三天,回到北平续写。二十三年母亲死去,书出版时心中充满悲伤。

沈从文在生活书店初版样书的《边城》题记中如是写到。那一段在北平达子营小院的树荫下创作《边城》的日子,确实是作家人生和创作经历中都极其特殊的一个时间点。而这份迥异于新婚甜蜜味儿的心境,或许照见的是阅读《边城》的另一些可能。

本周主题书

2019.7.08~2019.7.14

边城的小溪在哪里?| 邱小石

桃源,也有悲欢离合 | 宇帆

达子营二十八号院里的文学四年 | 绿茶

到边城的距离 | 李子

「边城」

小说民国 音频课

现已上线

六十节课,只要六十九元

👇

关注早茶夜读,从此阅读有谱系

每晚9:30,不见不散

本期主题

八骏图

下期主题

丈夫

上期主题

本期编辑:白水

早|茶|夜|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