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东南妩媚,雌了男儿?|约书亚·早茶夜读621

 早茶夜读 2021-01-05


621 | 读城记2020



👆一定要开音频👆


东南妩媚,雌了男儿?

文/ 约书亚

80后,书业职员

本月感觉很难下笔,一度有放弃此篇,发红包众乐乐的想法。一来自知历史知识的积累远远不够;二来读邻各位老师本月作品水平都太高;三来,不知内心是否仍有狭隘的民族主义思想在作祟,害怕一旦落笔则失之偏颇。但转念一想,我加入读邻,不就是来学习和寻找答案的吗?如果说的不对,请杨早老师和各位阅读邻居帮忙指正就好了。
读过本月的主题书《蒙元入侵前夜的中国日常生活》,心潮难平。总的来说,南宋这个朝代相比4个世纪之前的唐朝,已经从一个“尚武、好战、坚固和组织严明”的国家,急剧堕落为一个“活泼、重商、享乐和腐化”的国家,“13世纪中国南方安定繁荣的印象只不过是幻象,在此幻象背后的,却是国库连年悲剧性的空虚,农村之贫困和不满,以及统治阶层内部的党争。”面对北方蛮族的入侵,她表现得就像一只把头埋进沙子里的鸵鸟——“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直到兵临城下之前,杭州城内的生活仍是一如既往的悠哉闲哉。”
1276年杭州失守,“整个中国在其历史上首次全境沦陷”。正如王夫之所说:“二汉、唐之亡,皆自亡也。宋亡,则举黄帝、尧、舜以来道法相传之天下而亡之也。”而谢和耐作为旁观者也认为,“在蒙古人入侵前夜,中华文明的许多方面都处于他的辉煌顶峰,而由于此次入侵,它却在其历史中经受着彻底的毁坏。”“对于中国人来说,看到中国完全屈从于反抗一切文化、坚执其好战的部落传统的蛮夷民族,乃是一番五内俱焚的经历。”感觉不能再贴切了。网上有一种极端的看法甚至认为“崖山之后无中华”,虽然我并不认同,但据吕思勉《中国通史》记载,窝阔台险些听从近臣别迭所说的“汉人无益于国,不如空其人,以其地为牧地。”而将攻占区域内的汉人全部杀掉,若是窝阔台那时一念之差,延续数千年的中华文明,也许已经如消失的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文明一样,被画上了句号!
谢和耐认为,“中国唐代的粗犷朴素的伟大可以归咎于其气候的特点和人民的性格。它立国的中心在干燥和充满灰土的黄河河谷平原。”“中国的伟大王朝总是建都于北方,即如今的西安及其以东地区。”正如庄绰在《鸡肋篇》中所写的:“西北多土,故人重厚鲁。荆扬多水,其人亦明慧文巧,而患在轻浅。”本书译者刘东,也在“译后絮语”中借马克思·韦伯的话,将南宋时中国人的生活态度与“拉丁民族中最称贪图享乐的法兰西”相类比,以自己在杭州生活的亲身经历为佐证,感慨“东南妩媚,雌了男儿”。
我查了一下,“东南妩媚,雌了男儿”这句“地图炮”出自宋代词人陈人杰所作的一首词《沁园春·记上层楼》之小序。“因诵友人‘东南妩媚,雌了男儿’之句,叹息者久之。酒酣,大书东壁,以写胸中之勃郁。”这首词的全文是:“记上层楼,与岳阳楼,酾酒赋诗。望长山远水,荆州形胜,夕阳枯木,六代兴衰。扶起仲谋,唤回玄德,笑杀景升豚犬儿。归来也,对西湖叹息,是梦耶非?诸君傅粉涂脂,问南北战争都不知。恨孤山霜重,梅凋老叶;平堤雨急,柳泣残丝。玉垒腾烟,珠淮飞浪,万里腥风送鼓鼙。原夫辈,算事今如此,安用毛锥”,词人本是借追忆三国故事,表达自己抗敌救国的急切心情和对南宋君臣文恬武嬉、歌舞湖山的愤慨。可在《蒙元入侵前夜的中国日常生活》一书中,作者谢和耐和译者刘东,则更像是把“雌了男儿”指向整个“东南”。字里行间,似乎要将南宋灭亡之锅扣给地理环境,扣给以杭州为代表的江浙一带“气候的特点和人民的性格”。这可能只是我片面的解读。但是面对自己的疑问,我需要寻求一个答案。真是因为“东南妩媚”而“雌了”南宋“男儿”吗?

先看“东南妩媚”,这句听起来或许没有太多疑义,江南山清水秀,人杰地灵,正如书中所描写的杭州城那样。秀美的自然环境,聚敛的财富,密集的人口,发达的商业和服务业,让这座繁华的城市成为接踵而至的观光者眼中的人间天堂。“杭州人只要有钱,便可在家具、穿着、美食和娱乐诸方面满足其高雅精致的趣味。”但是,前提是“有钱”。城市中奢靡欢乐的生活,“与乡间的贫困和农民的艰辛、简朴、单调的生活形成了强烈的反差”。虽然书名是《蒙元入侵前夜的中国日常生活》,但本书共201页,绝大部分篇幅都是在描写杭州这座城市的日常生活,描写农民生活的只有6页。作者解释道:“我们对乡下人的事知道的不多,没有人不厌其详地向我们描绘过农村的生活及其社会结构。”“我们掌握的这方面资料是零星片段的。”“农村生活的变迁既微小又缓慢”,同时强调“要不是以牺牲农村为代价,东南诸路各城市的兴盛就不可能出现”。即便是占“杭州人口最大部分”的城区普通百姓,不管是“整日听命于主人或雇主的可怜劳役”,还是脚夫、小贩、卖艺者或者乞丐,面对城内劳动力严重过剩、工资菲薄的劳资市场,他们“除了身上的体力和脑力,别无生计来源。”书中大篇幅描写的杭州城中上流社会种种高雅精致的生活方式,与每日为生计而奔波,为生存而挣扎的穷人们其实并没有什么关系,而他们却占到彼时中国人口的绝大多数。所谓“东南妩媚”,是以谁的视角来看的,自不用多言。
再看“雌了男儿”,到底是谁“雌了”?南宋并不缺少非凡的将领和治世的能臣,一旦广大人民被组织起来,也能展现出丝毫不逊色于前朝的抵抗精神和忠贞气节。论武将,前有岳飞、刘琦、韩世忠,后有孟珙、王坚、毕再遇。论文臣,有文天祥、李纲、陆秀夫,更不乏虞允文、辛弃疾、陆游等文武双全的杰出人物。岳家军,军纪严明,“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像极了我党革命年代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训练有素,所向披靡的岳家军,令金人叹息:“撼山易,撼岳家军难”。孟珙,1234年带领宋军攻入蔡州城,亲手俘获自杀的金哀宗的遗骸,并联合蒙古军队将金朝彻底灭亡,一血靖康之耻。王坚,1259年率军坚守钓鱼城,成功抵御了蒙古铁骑长达9个月的猛烈进攻,蒙哥大汗命丧钓鱼城下,蒙军被迫撤退。(蒙哥的暴毙也引起了一系列的连锁反应,导致了导致了第三次蒙古西征被迫中止,导致了忽必烈与阿里不哥为争夺汗位而内战五年,最终导致了蒙古帝国的分裂。)1279年崖山之战,右宰相陆秀夫背负皇帝跳海赴死,《宋史》记载,“十万军民皆慷慨赴义,俘尸海上十余里!”在顽强抵抗了蒙古入侵达半个世纪后,宋朝灭亡。南宋,血性男儿比比皆是。而元末由张士诚领导的江浙一带轰轰烈烈的反元起义,也恰恰证明了江南并不缺少英雄儿女。
可从历史来看,偏安东南一隅,被北方蛮族轮番侵袭直到亡国的南宋,无疑是“雌了”的一个朝代,特别是与强盛的汉唐相比。在政治上,奸臣当道、派系纷争不断,导致国家战略上举棋不定,昏招频出;经济上,每年为了向蛮族纳贡,同时维持浩大的军费开支和统治阶层的穷奢极欲,对国内实行苛刻的赋税政策,甚至卖官鬻爵,自毁根基。军事上,以文臣御武事,导致“军官的声望几乎全部被文职官员所遮掩”。“从8世纪末开始,军队主要从社会渣滓中招募人员,部队不再由义务兵组成,而是由雇佣兵组成。”更使得宋朝军人在社会上的声望和地位呈断崖式下跌。军饷极低的士兵们在和平时期要么经商要么卖艺,到了战时则肆意抢掠乡村。使得百姓认为“兵匪本是一家”,“好男不当兵,好铁不打钉”,“对于官兵的厌恨,毫不逊于对大汗军旅的仇视”。军队成了这样,战斗力可想而知,还怎么指望靠他们来驱逐鞑虏,收复失地呢?因此不难理解岳飞北伐时北方汉人夹道欢迎,为什么到宋孝宗发动北伐时他们却帮助金人抵抗南宋军队。
国家种种弊病最终都要归咎于皇帝的昏庸无能。正所谓“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如果皇帝“雌了”,则“雌了”整个帝国,偏偏南宋又“盛产”这种窝囊皇帝。勤劳、智慧、勇敢、坚毅的中国人,无论东西南北,自古至今都是世界上最好的百姓。但因皇帝自身的懦弱,连累一国百姓集体背上“东南妩媚,雌了男儿”之锅,令人不胜唏嘘。


今晚二条

大一新生汪曾祺,和下铺一年没见过面

“爱读新文学,就不该读中文系!”


希望大家看完了,觉得不错的,
能顺手点个“在看”,感恩。
再有个“转发”,
让更多人看到,就更好了,爱你们。
都是勤快人,一起加油吧。


往期

TAN

回顾


为什么中国人没那么反感封城?|钱不好赚的时候,你卖过尿吗?| 当沦陷成为日常生活……| 当你在讨论一个城市时,你的参照物是什么呢?| 自由,野蛮又文明,这就是临安 | 南宋的临安:地球上唯一人口过百万的城市| 车如流水货隆隆,谁人不动容?| 焦虑、规劝与分裂:临安一面 |  穿越回去,会吃得精致,拉得卫生吗?|  从蒙元入侵前夜的两个小人物说起 | 如何在危机下安顿身心 |  宋代社会变化的根子源于“杯酒释兵权”?|  蒙元入侵前夜的王惟庸日常生活| 从“浪漫天涯”到“彩云之南” |  蒙元入侵前夜的中国沦陷区日常生活点滴| 从蒙元入侵前夜的杭州到1981年的北京| 名著读城:张勋复辟前夕的周氏兄弟(上)| 一本书与一幅画里的临安| 异域是一面镜子| 千年之后的重阳旗| 行脚江南| 临安没有护城河| 上一版两广和独一版巧克力大楼| 蒙元人入侵前夜,临安被迫城市化下的繁荣| 繁华之城,东京之梦| 

欢迎大家

如果您也有兴趣一起来讲故事,或是聊聊关于阅读、关于书籍的事情,欢迎把文字稿和音频发给我们。

读不孤,必有邻。

要求

1·稿件以1500字左右为宜

2·手机录音即可

联系邮箱

viabewater@163.com

本期编辑:白水

早|茶|夜|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