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在金华

 我的教育人生 2021-01-06
人在金华
作者:李广生

今天是万圣节。当你看到这篇文章时,今天已经成为昨天。对于万圣节的所有认知,只有两个字——鬼节。在上楼的时候,跟旁边的同事说:“西方人也烧鬼袄吗?”对方笑了笑,没言语。

农历十月初一,中国的鬼节,也称寒衣节,家乡有烧鬼袄的风俗。男子在地上画个十字,女子在地上画个圈,但要留个缺口,草纸剪成棉袄的样子,或是剪成纸钱,厚厚的一沓,放在上面,点燃,嘴里念叨着:老祖宗,少祖宗,天冷了,穿棉袄吧。把燃烧的纸袄,拎出几个,扔到十字或圆圈的外面,以打发那些孤魂野鬼,避免他们跟自家先人抢冬衣、抢钱。烧鬼袄一般在傍晚进行,村口,路边,天色昏暗,人影绰绰,火光点点,说不出的诡异。第二天清晨,路边留下一堆堆黑色的灰烬。小时候,跟着大人烧鬼袄,觉得既好玩又神秘,还有点恐惧。到了如今这把年纪,寒夜之中,再看到那一簇簇小火苗,心里竟觉得几许的温暖。

虽是洋节,在金华,节日气氛相当浓郁。电梯口用白纸剪出的骷髅拉花装饰,下课后回到宾馆,大厅里居然站着几个装扮成厉鬼模样的年轻人。颇有些异域风情。回来的路上,从车窗望出去,大大小小的商家店铺,都打出万圣节的招牌。我们入住的酒店,也举办了主题活动,很多孩子,在大人的陪伴下,前来参加活动,一脸兴奋的样子。同样是鬼节,西方文化植入孩子心灵的是快乐,东方文化植入的却是伤感。即便做鬼,衣食的困扰,依然存在。这似乎是东方文化的底色。回到房间后,就一直躺着,看书,刷朋友圈,在朋友的照片中,感受这个陌生城市的狂欢。

来到一个陌生城市,总是习惯到街上转转,路边摊或大排档,喝点酒和朋友聊聊天。感受一个城市本真的味道,或是想咂摸出点历史感和沧桑感,最好的办法是钻进小巷,在当地居民最常去的小酒馆里,吃点喝点,看看那些祖祖辈辈就生活在这里的人,他们常态的日子和闲暇的时光。在金华,这点世俗的小兴趣,无端的消失。

窗外,一片喧闹之声,汽车喇叭此起彼伏。若是站到窗口,从十五楼的高度俯瞰夜景,想必也是不错,但懒得动。老了。距离宿处不远,就是婺江,沿江散步,也是不错的选择,也懒得去。昨晚走了一段,脚力不济,脚板生疼,在路边等候,就着夜色抽烟。

上午的讲座,因为时间关系,没有展开,却学了几个有用的软件。技术几乎无所不能,但谁都知道,光有技术万万不能。下午的讲座,都说挺好,却说好在哪里。也许没必要较真,感觉挺好,这就足够了。明天去考察一个教师培训机构。

金华,一座历史文化名城,也算是人文荟萃之地,却因为火腿而蜚名天下。世界就是这么吊诡。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