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同学的反思

 我的教育人生 2021-01-06

李同学的反思

作者:李广生

课上完了,效果一般。下课后,孩子们围着我“李同学”“李同学”的叫,并向我索要公众号,应付一下,匆匆离开。一是因为有会,二是因为有愧。

虽然我一再宣称“我爱真实,并非因为真实可爱”,但当并不可爱的真实出现在眼前的时候,自己竟还是有些不愿意接受。连续开了两个会,又处理一些杂事,终于有了点自己的时间,静下心来想一想,问题究竟出在哪里呢?

想来想起,忽然意识到,始作俑者居然是它——急躁。我太想证明“生命课堂”的相关主张的现实可行性,太想看到她在真实的课堂上出现让人惊喜的效果。这种心理正像许多父母望子成龙和望女成凤一样,不但没有成就孩子,反而毁了孩子。其实,我非常清楚,急功近利是最危险的杀手,但还是犯了急于求成的毛病。同时,我太想让孩子摆脱文本和思维的束缚,从而形成真正属于自己的思考。可是因为急躁,陷入一个怪圈,越是想挣脱束缚,越是被束缚的更紧。如果我是课堂的旁观者,此刻一定会提醒授课人暂时停一停、缓一缓,给思考留出空间和时间。可是,作为授课人站在课堂上的我,却忘了一件很重要的事情,那就是对课堂节奏的把握。我不断地、不停地向孩子的既有思维和思维定势发起进攻,导致他们把思维的大门紧紧关闭,成为一座牢不可破的城堡,我像挑战风车的堂吉诃德一样,灰溜溜败下阵来。还是因为急躁,追问了很多毫无意义的问题,却把精心设计的问题冲淡甚至淹没,孩子们为了回答问题而回答问题,思考浮于表面。不仅如此,静静的阅读、细细的品味,也消失在热闹但肤浅的应答之中……

勇气可嘉,水平一般,这是我对自己这节课的评价。

在开始的几分钟里,我对孩子们说,既然我们是一起学习这篇文章,那我们便是同学关系,最好以同学相称。在一个孩子的带动下,他们愉快的接受了,称呼我为李同学。我不知道他们如何评价李同学,但我希望他们能够记得,这位李同学曾那么努力地带领他们突围,希望他们免于偏见和偏激的束缚,希望他们既有深刻性又不缺乏宽容和理解,希望他们能够体会到作者马克吐温,“温柔的讽刺”中蕴含的对人性的无比失望和满怀希望。

《百万英镑》这部小说,讲述的不是钱的问题,作者希望揭示社会和人性的复杂。这张面值百万的大钞是一面镜子,映射出人性的幽微之处,那里面不仅有贪婪、虚伪、见钱眼开、惟利是图,还有诚实、信任、正直、希望和救赎,就像现实生活中每一个真实的人一样,有善的一面,也有恶的一面,有光明磊落的一面,也有苟且营营的时候,既有理性的蒙昧,也有良知的苏醒,既有向诱惑的屈服,也有对人性的坚守,既有执迷不悟,也有幡然醒悟。一部可以传世的作品,不是把生活标签化、人物理想化,而是以艺术的方式最大限度的再现真实。

在这篇节选自《百万英镑》的文章里,店员的势利和老板的贪婪是显而易见的,但是,他们除此之外,就再也没有优点了吗,就一无是处了吗?老板的营销意识是多么敏锐、营销策略也算高明,其作长远投资以获得更大利润的愿望多么强烈,这不正是做老板的潜质吗?那个店员,之所以只能是店员,正是因为缺少了这些潜质。同样是一张百万大钞,他见了目瞪口呆,不知所措,所以他只能是个店员。老板见了,二话不说,立即开始推销,不仅推销,而且作长线投资,正因为如此,他才能成为老板。店员想多卖货,老板想多赚钱,何错之有?商家看到拿着巨款的大客户,表现出特别的尊重、格外的关照,不是很正常吗?如果就此给他们打上贪婪、虚伪、见钱眼开、惟利是图的标签,并进行全面地批判的话,孩子们怎么面对真实的社会?若是以此为标准的话,全世界的商人岂不都是面目可憎的势力小人?

语言文字既可以揭示真相,又能够掩盖真相,既可以开启思维,又能够桎梏思想,我希望教育能够让孩子逐渐的认识生活的本来面目,而不是生活在虚幻中,能够基于事实去思考如何面对生活,而不是用概念去改造事实,让生活削足适履般的服从于匆促形成的观念。

但是,这一切都需要时间,让坚冰慢慢的融化,在守望中等待春天。如果说我欠“教育人生”一堂课的话,那么我欠“生命课堂”一颗平常心。

向光明小学五年级三班全体同学、支持本次活动的各位领导、老师、朋友,致以最诚挚的感谢。

其实,我还想再试一试:)终于在上班之前完成编辑,给点鼓励吧。

做真实的教育,过原创的人生。


生命课堂(点击查看原文)

一、焕发师生的生命活力

1.积极而专注

2.自信且自律

3.融入并创造

二、寻找课堂的生命意义

1.掀起你的盖头来

2.生命共同体

3.七仙女

4.摆渡人

5.就认得钱!

6.想象力第一

三、实现知识的生命价值

1.知识的生命价值

2.那些知识哪去了?

3.从“课题”开始的改革

4.冰山的一角

5.真实的学习

长按二维码即可关注

做真实的教育 过原创的人生

点击
阅读原文
了解更多详情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