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让孩子不喜欢阅读?

 我的教育人生 2021-01-06

如何让孩子不喜欢阅读?

作者:李广生

昨天下午,发了一个朋友圈:如何让孩子不喜欢阅读?熟悉我的朋友都知道,我又在启动“逆向思维”工具了。

在推进“研修转型”的过程中,我倡导“走研修”,即:研修人员和一线教师结成“研修共同体”,相互砥砺共同行走在研修之路上;不要再死守着“给”的思路了——“给”了那么多年,“给”了那么多理念、方法和经验,几乎把能“给”的全部都“给”了,还要从高校聘请专家、从外地聘请名师,一起“给”。效果如何呢?在研修现场,经常看到这样的情况:台上滔滔不绝,台下昏昏欲睡。要不是有手机可玩、要不是有考勤纪律、要不是顾忌面子,恐怕很多人难以坚持全程参加。但是,参加了却没有参与,岂不是巨大的浪费?——浪费时间、浪费精力,更要紧的是消磨了学习的热情。说实话,坐在研修现场刷手机,还不如留在学校备课、辅导学生呢。

破除“给”的思路也不是什么都不给了,为了帮助教师更好的行走在研修之路上,需要给他们一些工具。利用这些工具教师们可以更加深入而系统的思考,通过自己的“研”和“修”找到适合自己的解决问题的办法——“做自己的教育”。孩子不是一张白纸任由教师在上面涂抹,教师更不是。课堂上教师的“满堂灌”和研修现场专家的“满堂灌”道理是一样的。给教师一张由先进的理念、科学的方法精心绘制的美丽的画卷,让他们按图索骥、照葫芦画瓢固然有意义,但远不如给他们一支笔、各种各样的颜料、绘画的技术,让他们自己绘制一幅属于自己的画卷。也许不精美,但那是真实的——真实是教育的生命所在。

推广“生命课堂”的过程中,我开发了一系列工具,大多都是思维工具。目前已经和教师见面的有:结构化思维的工具、逆向思维的工具、开展活动的工具。结构化思维工具被大家当场就应用了,逆向思维工具让很多人眼前一亮。以前,大家一直琢磨:如何让课堂有温度、有体验、有合作、有质疑、有生成;而现在,我们开始思考:如何让课堂没有温度、没有体验、没有合作、没有质疑、没有生成。我把这称之为“生命课堂”的“陷阱”。

让孩子不喜欢阅读,其实就是推广阅读的“陷阱”,先要避免落入这些“陷阱”之中,再去思考如何让孩子真的喜欢上阅读。

阅读越来越被重视,这是显而易见的事情,更有人说“得阅读者得天下”。随着阅读的升温,“整本书阅读”“经典阅读”“群文阅读”等各种各样的活动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所有的人都瞄准了孩子,几乎每个人都敢充当孩子的阅读导师,告诉他们要多读、开卷有益,要读这个、读那个,要把阅读当成习惯,要热爱阅读、亲近阅读。面向孩子的各种各样的读物被开发出来,有纸质的,有电子的,五花八门;有人带着读,有人领着读,读不懂有人给讲,还有的根本不用读,听就可以了,可谓是费尽心机。读物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丰富;但读者呢,人数是多了还是少了,阅读质量是高了还是低了,是更加勤奋了还是更加懒惰了?虽然没有权威的数据,仅就观察而言并不乐观。我问一位推广阅读的朋友最近读什么书,他说太忙了根本没有时间读。心里想:靠,骗子,自己都不读,还满世界推广阅读。

你有多长时间没有认真地读一本书了?但是,你是不是每天都在教育自己的孩子或学生——热爱阅读。这就是阅读的第一个“陷阱”——自己不读让别人读。

“得阅读者得天下”,持这一观点的人,他们想的究竟是阅读还是天下,我不得而知。但是,反复跟孩子强调这一个观点很容易把他们的注意力引向“天下”,阅读倒是次要的了。这道理就跟以前人们宣扬“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一样,心里想的根本不是“数理化”,所以到了后来就变成了“学好数理化,不如有个好爸爸”。阅读就是读书,既不能得天下,也不能失天下,告诉孩子读书很有意义,不如让他们体验到读书很有意思。赋予阅读过于沉重的包袱,是阅读的第二个“陷阱”。

阅读可教吗?做教师的更希望给出肯定的答案。如果不可教,教师的作用如何发挥?阅读这么重要,教师岂能坐视不管?教阅读越来越成为备受追捧的一件事,随之繁荣的则是各种阅读法。阅读可教,我也这么认为,但阅读怎么教确实值得研究。拿到一篇文章或是一本书,教师往往挖掘其中有可教的元素,比如知识、方法、思想、文化等等,却很少思考如何让孩子读,如何把他们培养成读者。在阅读这件事上,读是最重要的,读出什么也很重要,但必须靠学生自己完成。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这是阅读教学的铁律。把学生领进阅读之门就可以了,千万不要把门里的那些珍宝一一摆在学生面前。有些东西,在你看来是珍宝,在他们看来则是破铜烂铁。如果你旁边站着一个喋喋不休指手画脚的人,你还能安心读下去吗?阅读的第三个“陷阱”是——指导和分析过多。

朋友圈里大家为了让孩子不喜欢阅读而积极地出谋划策,有人说“考试的疗效不错”,有人说“给他个手机”,有人说“翻来覆去地讲”,有人说“做阅读理解题”……

看着看着我不禁害怕了:我们是不是在用让孩子不喜欢阅读的方法让孩子喜欢阅读?

长按二维码即可关注

做真实的教育 过原创的人生

阅读原文了解更多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