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烟斗与教育

 我的教育人生 2021-01-06

烟斗与教育

作者:李广生

有了一段时间了,迷上了烟斗。不是把玩,而是用来吸烟。相比于烟卷而言,烟斗应该更古老一些。在卷烟技术发明之前,东方和西方虽远隔一个大洋,但都不约而同的选择用烟斗吸食烟草。这样说似乎混淆了一个事实——虽然中国为世界贡献了数量可观的烟民,但烟草传入中国的时间并不长,而且忽略了很多有意思的细节。美洲印地安人栽培利用烟草最早。1492年,哥伦布率领探险队到达美洲,看到当地人在吸烟。1558年航海水手们将烟草种子带回葡萄牙,随后传遍欧洲。1612年,英国殖民官员约翰.罗尔夫在弗吉尼亚的詹姆斯镇大面积种植烟草,并开始做烟草贸易。烟草16世纪中叶传入中国,16世纪末叶传入日本(百度百科)。中国人的吸烟史也就五六百年的时间。五六百年,说长也长,因为彭祖才活了五百岁。但说短也短。且不说人类二百万年的进化历程,只说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五六百年简直不值一提,有人想再活五呢。事实上中国为烟草事业的繁荣做出了巨大成就,暂且不论贡献了多少烟民,只说在文化方面,我们在鼻烟壶、烟斗、烟嘴、烟盒、烟缸、烟具等上面注入的艺术元素,就足矣让世界震惊。内画鼻烟壶巧夺天工,翡翠烟嘴价值连城,就连装烟丝的荷包,也是绣工精美。中国境内的香烟盒,哪一个不是美轮美奂,让人爱不释手,虽然上面写着“吸烟有害健康”。
抽烟是个恶习,这一点毋庸置疑。让人高兴的是年轻人吸烟的越来越少,越来越多的人并不以吸烟为“酷”,也不把吸烟作为长大的标志和必要的社交手段。我坚信不久的将来,人类将集体告别香烟。作为一个老烟民,我特别想敬告诸位:吸烟这件事,百害而无一利,且害人害己。既有损形象,又有损健康,能少则少,能戒则戒;切不可尝试,它就是毒品!
写作本文之目的,想借此谈一谈我对教学的一点思考。作为一名教研人,我养成了一个习惯,把生活中所有的事情都与教育建立起联系。教育即生活,生活即教育。杜威和陶行知,这一对师生对教育的观点,我都认同。教育人生和生命课堂,便是以此为基础。
抽烟斗和抽烟卷最大的区别在于两点,一是过程,二是口感。抽烟斗的过程复杂,也就是麻烦;烟卷抽起来口感柔和,更加舒服一些。
先来说过程。抽烟卷很简单。打开烟盒,抽出一支,点燃,吸一口。抽完了,或是抽了一半,在烟灰缸里掐灭,即完成了吸烟的过程。抽烟斗则不然。抽之前要装烟丝,一层一层,装好压实,每层之间手感和力道要有所不同;然后点火,要均匀的把最上面一层全部点燃,才能保证燃烧均匀。吸烟的时候要注意节奏,控制呼吸。快了也不行,呛;慢了也不行,灭。要不快不慢,恰到好处。吸一口,吞下去,慢慢品味;吐出来,烟雾缭绕,感受余味。然后再吸一口……一斗烟可以抽上很久。抽之后更是麻烦,要清理斗钵,疏通烟嘴,保养烟斗,工具一大堆,程序好几道,花费比抽烟更长的时间。
再说口感。不同品牌的香烟之所以口感不同,主要在于烟丝中添加的香料和加工工艺。从一定意义上讲,抽烟卷抽的已经不是烟。抽的是什么?大家心里都明白,抽的是牌子和面子。而抽烟斗则与之不同。因为放入斗钵的是烟丝或烟叶,只经过简单的加工,保持了烟草原有的味道,且没有包装和标志。所以抽烟斗会感觉很冲、很烈、有劲。事实上这是烟草本身的味道。
我反思一下,之所以喜欢上了烟斗,主要在于这两点,一是过程复杂,二是滋味纯正。抽一斗烟,细细的品味,静静地享受,我忽然意识到,这不正是我钟情“生命课堂”的原因吗?
学习本身是个异常复杂的过程,直到今天人类都无法破解学习之谜。所有让学习变得简单的想法最终都会失败,因为它违背了学习的基本规律。如何让学习变得简单?最简单的办法是直接把知识告诉学生。可是,这还叫学习吗?计算机里储存的知识不是比任何人都要多吗,那还有必要学习吗?不是知识不重要,而是如何获取知识更加重要。“生命课堂”提出有温度、有体验、有合作、有质疑、有生成,让学习过程变得复杂了,目的并不在于或不仅仅在于获取知识,而是让学生学会学习、热爱学习。这就像抽烟斗一样,抽的不仅仅是烟。
学习是痛苦的还是快乐,很多人在这个问题上争论不休。执拗一方,任何一方,都有失偏颇。可以这样说,学习既是痛苦的,也是快乐。原生态的学习,或是说真正的学习,总是痛苦中伴随着快乐,快乐中蕴藏着痛苦。我们究竟要给孩子什么样的学习呢?像名牌香烟那样加工好的、包装好的、添加了各种香料的学习吗?我们的课堂教学日益呈现这种趋势,过度包装、过度设计、过度渲染,打出一个个品牌,变换花花绿绿的盒子,看着是那么精致、有档次,可以卖出很高的价钱,但已经失去学习的本质。所以我希望我们的课堂要像抽烟斗那样,把烟丝交给学生,让他们自己装烟、点火、吸食,品味真实的学习的味道。
教育与生活从来不是割裂的,衣食住行,吃喝拉撒都有教育。

 

长按二维码即可关注

做真实的教育 过原创的人生

阅读原文了解更多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