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你不能养我一辈子,为何从小如此娇惯我(望每位家长深思)

 祥雲山人杨克昌 2021-01-06
作者:惜朝
来源:育才家园(ID: edu683)

让孩子吃点苦、受点折腾,才是真正的爱护与负责。

点上方绿标可收听国学文化主播朗读音频
不知道父母有没有发现这样的规律。
小时候,父母偏爱我们,恨不得替我们抵挡一切风雨。
可长大后,我们责怪父母,把我们养成温室里的花。
温室里的幼苗,无法长成参天树,庭院里的幼马,无法练成千里马。

直到等我们成为父母后,才明白娇惯孩子,就是在毁掉孩子。

01

每个孩子都是母亲十月怀胎孕育而出,也都寄托着父亲此生最大的期望。

可以说,但凡是父母都会将孩子视作宝贝,捧在手里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
所以,我们常常会做这样的事情:
孩子摔倒碰到了,父母首先怪地、怪桌子、怪各种物品。
“宝宝不哭,都怪这个台阶太突出,绊倒了我们的心肝宝贝,我们狠狠踩它两下!”
孩子犯错了,父母第一时间给他想理由、找借口。
“老师布置的作业太多了,孩子昨晚没写完,睡晚了今天才起不来,不是孩子的错。”
如果不是孩子的错,那么就是父母的错了。
父母给孩子的生命,不是生下来不教不养就是对的,也不是小心翼翼把他抱在怀里就是对的。
而是要让孩子认识这个世界,学习各种本领,让他拥有能够独立生存和发展能力。
你不让孩子摔一摔,他就不知道什么是疼痛,更不知道摔倒后要自己爬起来。
以至于多年以后,他深受现实打击,从此一蹶不振,回家继续啃老。
你不让孩子承认错误,改正错误,他会一错再错,甚至造成无可挽回的大错。
别等他以后犯罪了,坐牢了,你才后悔莫及,怪自己当初没有好好教养。
有时候,不是孩子不懂事,而是我们不给孩子机会懂事。
教育孩子,溺爱是一大禁忌。
人生的许多路只能孩子一个人走,父母过分的溺爱会让孩子失去学习和提升的最好机会。

02
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在于,教育孩子,让他更好地过自己的人生。
如果完全不管不教,他就会长成一副自己都不喜欢的模样。
很多家庭有好几个孩子,前几个都是女儿,最后一个终于盼到了儿子。
父母把这个儿子宠上天,家务不用做,学习不着急,吃好的穿好的。
稍微吃点苦,比如多写几道题,多背几篇课文,多写几篇习作,他就大喊“受不了”,父母也恨不得直接替他做了。
“太辛苦了吧”、“他还小做不了这么多啊”、“他还是个孩子啊”......
你不让孩子吃苦,这个世界会让他很苦。
我有一个同学,其实很多年没联系了,突然找我借钱。
印象中他爷爷奶奶很宠他,那时候他父母在外面工作,爷爷奶奶就天天接送,书包由奶奶背,而他就趴在爷爷背上不愿走路。
家里的两个姐姐也很护着他,每次他闹出事都靠姐姐向别人道歉求情。
听他说,他现在也没个正经的工作,每个月靠姐姐接济,缺钱了就向别人借,也不多,才一千块。
我想,一个连一千块都没有的男人,可想而知混得有多差。
为什么会有“二世祖”、“败家子”,全都是因为父母过度溺爱,不舍得让孩子吃苦,才酿造了悲剧。
溺爱只会害了孩子。
不吃苦的教育都是有害的。
所谓“吃苦”,不是故意折腾孩子,而是唤醒孩子内心的需要和动力,锻炼他与世界抗衡的能力与意志。

03

前几天看了一部叫做《辛巴奇遇记》的纪录片,记录了一个父亲带着儿子辛巴登上地球第三极——青藏高原的经历。

在拍摄过程中,辛巴要爬雪山,要渡过激流,其中不乏危险和挑战,但辛巴都很乐于尝试。
有一次登雪山,爬到海拔四五千米的时候,坡很陡,天很冷,下雨又大雾,辛巴一边哭一边走,甚至说想放弃,但他还是坚持到登顶。
这么勇敢的孩子,离不开父亲对他从小的教育。
辛巴父亲曾带着儿子去过南北极,游历过30余国,领略过无数风光。
在这种童年经历下,辛巴的体育能力很强,生命力也很强,对于每一次困难与挑战,其实他都做好了准备。
一个孩子的生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后天不断训练和培养出来的。
总是被宠爱和娇惯的孩子,他的身体得不到锻炼,他的意志在一天天松懈。久而久之,他就废了。
父母不能让孩子从小就过得很舒服,前半生偷的懒,后半生拼命还,这个道理谁都懂。
有时候,让孩子吃点苦受点罪,才是真正的爱护与负责。
就像日本著名乒乓球运动员福原爱,她4岁开始练球,母亲每天风雨不改地陪伴。
后来为了让女儿接受更专业更系统的训练,福原爱妈妈狠心将女儿送来中国,让她在异国他乡中快速成长。
可以说,没有福原爱妈妈当初的狠心,就没有福原爱今天的成就。
越是疼爱孩子,就越要好好地锻炼磨砺孩子,吃点苦受点罪没什么,这是成长必须付出的代价。
04

所有父母都要记住一点:孩子是你的孩子,但又不是你的孩子。

他是独立的个体,他有自己的人生。总有一天,他要离开我们的保护,独自外出闯荡。
我们能护得了他一时,但护不了他一生。好好教育,胜过一切宠溺、娇惯和放纵。
中国有一句老话:小亏不吃吃大亏,小苦不吃吃大苦。
在孩子还小的时候,能够多经历一点事情,多吃一些苦痛,多遭遇一些挫折,是好事。
生活会锻炼孩子的能力,苦痛会磨练孩子的心志,挫折会让孩子明白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而他能做好的就是努力奋斗。
从小让孩子感受 人间疾苦,艰难重重,他会更勇敢地面对着危机重重的人生。
所谓“危”,是风险,所谓“机”,是机遇。
只有那些自小独立、不怕吃苦、自信勇敢的孩子,才能化“危”为“机”,逆袭人生。
从小培养孩子吃苦耐劳的精神,是培养孩子长大后的立世之本。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孩子的第一个学校。
父母更要好好利用自己的身份,好好利用这个课堂,为孩子上好人生第一课。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我们会遇到一个又一个问题,不要把问题当作阻碍,而是当成和孩子一起成长的机会。
父母和孩子最好的关系,是彼此成就。
没有万无一失的人生,只有双方永不放弃的自我成长。


作者:育才家园(ID: edu683),专注于4~18岁儿童及青少年的科学教育,是老师、父母、学生的好伙伴。
国学文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