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 古代圣贤都是怎样养成的?

 乐道子真 2021-01-06



喜马拉雅的朋友,你好!我是傅佩荣。


这一集的主题是古代圣贤都是怎样养成的? 我们中国可靠的历史,在孔子以前就有二千五百多年了,一个国家能够存在于天地之间这么长的时间,一定有它的道理。这一集谈到的圣贤,就跟这个道理直接有关。我们要就以下三点来说:第一,为什么会出现圣贤?圣贤又是指谁呢?第二,古代圣贤是如何养成的? 第三,我们今天可以由此得到什么样的启发?


第一:古代社会为什么会出现圣贤,谁又是圣贤?

古代的文献《尚书· 泰誓篇》,“泰誓”就是公开做大的宣誓。周武王起来革命的时候,号召许多诸侯跟百姓一起来推翻商纣的暴政的。在“泰誓篇”里就谈到古人的一些基本观念,意思是说“上天生下的众多百姓,替他们立了国君和老师,希望国君和老师要帮助上帝,照顾四方百姓,让他们安居乐业。原文“天佑下民,作之君,作之师。惟其克相上帝,宠绥四方”。这么简短的一句话重点提到“天跟上帝”,在商朝到周朝的时候,“天跟上帝”所指的都是宇宙万物的来源及统治者,但是天生下的众多百姓之后,没有办法自己来照顾。


所以只好从人类里面选出一些人“作为君,作为师”。人类社会是群居的,需要有政治上的领导跟教育上的老师,来配合照顾百姓,这样大家才能够走上人生的正路,维持一个国家的安定繁荣跟发展。


二,这些圣贤是怎么出现的?难道是天生的吗?

有没有人天生下来就是圣君贤相,可以领导百姓? 有可能,但不太像是我们所知道的古代历史,古代历史里有好的领导,当然也有坏的,有很多社会情况并非那样安定,经常处在战乱之中。所谓的君、师、圣贤那是非常重要的。所以一个社会有好的圣君贤相,那就比较容易安定的。


后来孔子综合古代《尚书》基本的观点,提出七个字“为君难,为臣不义”,担任君和臣都是很大的挑战。底下的百姓是被统治阶级,有君跟臣很好的合作,整个社会就没有问题了。接着我们就要问了,这些圣贤是如何养成的?


我们可以举两个人做例子:一位是尧出身贵族,从小受到最好的教育,懂得治理天下的基本方法。另外一位是舜出生民间,从小生活非常困苦,而从个人的修德慢慢展现出领导魅力。


说到尧在《史记》里面用八个字形容他“其仁如天,其智如神”,仁德像天一样,天没有不覆盖的,智慧像神明一样。仁德是可以好好照顾百姓,智慧需要在照顾百姓的时候主持正义,如果缺乏智慧,怎么判断人间的各种善恶的情况呢?又怎么样给他们善恶适当的报应。


对尧的两句描述就非常精准的说明人的世界需要“仁爱跟正义”,后面进一步描述尧当了天子以后“富有而不骄傲,高贵而不傲慢”,这就是圣贤的修养。


尧的出身是贵族,老的时候要寻找接班人,这个时候问题来了,大臣没人愿意接班,就向他建议“为什么不找你的儿子呢”?尧有九个儿子,长子叫丹朱,尧说“不行,我这些儿子从小在王宫里长大,他们不见得有能力照顾百姓”,怎么办?这时候大家都推荐舜,舜在二十岁的时候就以孝顺闻名。


舜生在一个平凡百姓的家庭,家庭问题非常的复杂。从小母亲过世,父亲取了后母,生个弟弟叫做象,一家四口三人联合起来对付舜,舜怎么办?他想尽办法保全自己,让父亲后母跟弟弟的阴谋不要得逞,不要犯下可怕的罪恶。舜就加倍的孝顺,又配合他的智慧。舜曾在骊山下耕田,又在雷泽边捕鱼,所到之处一年就聚成一个村落,两年成为一个乡邑,三年就成都会了。在很多地方名声传出,舜慢慢全国闻名了。


我们把尧跟舜做个对照,尧出生世家贵族,本来就有条件接天子的位置,他就从自己开始,身边的亲戚朋友推到九族,再推到百姓,最后推到万国,顺序有点像《大学》所说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就像尧的作为。


舜就不一样,他是一个平凡的百姓没受过什么教育,非常的真诚,与人为善,看到别人有什么善言善行学过来之后,跟着别人一起行善。我们今天讲的“与人为善”,意思不完全一样。 舜周围的人都受到感动,他的父母弟弟也都一样,他才能够受天下人的肯定。尧就把天子的位置交给了舜。


而当时还有很多贤臣。所以现在说“人饥己饥,人溺己溺”,看到别人挨饿,好像是自己让他们挨饿一样,这是后稷负责农业,教百姓种植五谷杂粮让他们吃饱喝足。 另外一句“人溺己溺”,看到别人被水淹死,就像自己让他淹死一样,那是大禹负责治水。这些都是古代的圣贤,每个人都承担他们的责任,对百姓有很大的功劳。


在古代帝王称为天子,天的儿子,负责代替天来照顾百姓,这就是圣贤的定位。


在尧的时候,老百姓流传一首歌“击壤歌”,“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帝力于我何有哉”。意思是说老百姓在太阳出来就起来工作。太阳下山了就回家休息。喝水就凿一口井。吃饭就好好种田。帝王的威权跟我有什么关系?大家过自己的日子,安安分分上下一片和谐。尧跟舜的修行过程,分别是贵族和平民的背景。如果出生贵族,有很好的教育条件和古代的规范去遵守。如果出生百姓,就真诚的行善,凭良心把自己的责任尽好,到最后都可以成为圣贤。


三,我们今天到了21世纪,可以得到什么启发呢?

首先要有明确的责任意识。古代的帝王称自己为“予一人”,介于上天跟老百姓之间,所以我有非常清楚的自我的觉悟,知道我身份地位很特殊,责任比谁都大。今天每一个人都要自己负他的责任。


第二点,修德为先,古代是上行下效,在今天要自己负责,因为今天的教育比以前普及多了,而政治方面也有基本的自由,你要自己走上“仁爱跟正义”的途径,修养成为君子。我们在社会上久而久之,就会成为家庭或某些部门的主导人物,那时候就要承担责任了。


今天这个时代去了解一下古代的圣贤是怎么养成的,还是有帮助的。让我们知道一定要有责任意识,人活在世界上,不能只求自己站稳,还要帮助弱势或是没有受教育机会的朋友们,跟着我们一起站稳,这样整个社会才能够稳定下来。


从这一集的讨论,我们也知道古代基本的人生观,也就是老百姓来自于天,他们需要有政治和教育,让大家能够和谐的继续发展下去。


我们下一集会谈到古代对“天、地、人,五行”等基本的观念,有助于我们了解古代人的世界观。


我们这一集就谈到这里。我是傅佩荣。谢谢你的收听!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